第282頁
皇帝陰沉沉的眼睛看了看胡儀,心中後悔得要死。他就不該一時興起,下了城樓,生生把自己這個人質送上門來。如今自己就在人群之中,再不敢輕易命令禁軍出手。
萬般無奈之下,正要咬牙切齒,暫時答應下胡儀的請求,此時卻有一支羽箭,從城牆之上往下疾射。破空之聲清晰可聞。
三娘在恆娘身側,最先看到羽箭,驚呼出聲,恆娘還沒來得及反應,只感覺到手中一空,一個身子重重撲到自己身上,巨大的力量推得她踉蹌後退。
下意識抱著那個瘦削而熟悉的身軀,整個人似忽然停滯,大腦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來。
皇帝雖離她們較遠,大概有七八步距離,然而突然見到支來歷不明的殺人之箭,有聽到禁軍一疊聲大喊,「有刺客,護駕!」,大驚失色,再也顧不得什麼天子威儀,史書評價,一邊嘶聲叫著禁軍護駕,一邊由眾臣掩護著,急急往禁軍身側跑去。
跑到一半,皇帝和左僕射同時省起:這箭是從城牆裡頭射出來的!皇帝嚇得渾身冒漢,手腳發軟,全賴幾個年輕有力的內侍扶著,一邊急慌慌下令,叫禁軍去城牆裡頭搜尋刺客,一邊掉頭,跟著人群往回跑。
此時若有局外人從旁觀覽,定會覺得,這場面甚是好笑。
老百姓在前頭如鳥雀,如獸群,四散奔逃。皇帝帶著眾臣子,如沒頭蒼蠅一般從這頭跑到那頭,最後追著老百姓屁股後頭,也往遠離皇宮的方向跑去。
禁軍一下子無所適從,在廣場上繞圈子,一部分去追攆百姓的,結果差點碰上高官內宦,一時眼睛都直了,皇帝為啥也要跑?
一部分跑去城內搜查的,還沒想好從哪裡搜起呢,就見到御史中丞大人一身紫衣,官帽儼然,神情高冷,踱著方步,從台階上從容走下來。
步兵指揮此時沒了馬,跑得氣喘吁吁,面對御史中丞的冷臉,膽子一下沒了,不敢自作主張。
趕緊招手,叫了個小兵過來:「你去,去稟報官家,刺客……呃,御史中丞已經被擒獲,請官家指示,如何處置。」
小兵得令,跑出宣德門一看,外頭密密麻麻,到處都是人,頓時傻了眼,皇帝在哪兒?
滿御街上的男男女女,這時候也顧不得讀書人的斯文了,也顧不得男女授受不親了,但凡碰到擋路的,無論男女,伸手撥開,肩頭撞飛,其間發生踩踏事件無數。
九娘騎著馬,便如打仗時的帥旗一般,遠遠就能看見。鬼機樓娘子早已經過她的調/教,下意識便她聚攏。
她們這一群人卻與別人不同,只要看到女子墜地,無論貴賤,都跌跌撞撞地衝上前,死命拉她起來,這樣東邊撿一個,西邊拾一個,漸漸圍攏成一團,雖然速度被拖慢,卻隱隱然做成了一個女子方陣。
各女人社本也有個小群體,此時都被自然吸入,形成越來越大的鋼鐵樣的陣型。
男子們莫敢纓其鋒,只好刻意避開。娘子方陣作為一個整體,摧枯拉朽般前進,腳程反而快過了許多男子。
這一切混亂,恆娘全然沒有半分知覺。她跪在地上,抱著她娘親的身體,隔著她家最厚的皮襖,感受到不斷滲出的溫熱液體。
大娘氣息逐漸微弱,她能感受到身體流失的熱量,四肢逐漸麻木冰冷,卻拼盡全力,抵制住眼皮耷拉的欲望,一眨也不肯眨地看著恆娘,喘息著,與恆娘絮叨:「你以前問過許多次,娘當年為什麼要生下你?我一直沒有回答,因為,娘心裡有愧。」
「我是因為怕死,不敢落胎,才生下了你。如今娘要死了,這句實話,不能再瞞你。你要因此怨恨娘,娘也不怪你。」
恆娘抱著她的手發起抖來,淚水糊了眼睛,她娘臉上的一絲笑容刺得她眼睛生痛,心尖痙攣。
想要罵她說話顛三倒四,卻喉嚨發顫,幾次都無法出聲,最後終於艱難地擠出一句話,卻是:「娘,你別說了,咱們去找大夫。」抱著她娘就要起身。
這一動,大娘胸口湧出大股大股的溫熱。恆娘腳下一軟,再不敢動彈。
三娘、袁夫人和兩個姐兒守在在大娘身側,李若谷、顧瑀、余助、袁學士也留下來。
左側有一些身份不明的男子,面上頗有風沙之色,不似中原人士,倒像是西北大漠中歷練出的漢子。右側又有些貌似閒漢,卻神情機警的人,三三兩兩,結夥環護。
這三方彼此打量幾眼,便似有了默契一般,結成互為犄角的陣勢,一致對外。
禁軍也乖覺,看出恆娘是與皇帝站一處的女子,又認出皇城司的腰牌,不敢對恆娘這群人動手,自動繞開。
恆娘抱著薛大娘,耳中聽到她持續不停地說話,似乎生怕自己一旦停下李,就再也開不了口:「娘不該不聽你的話,娘今天不該來的。我要是不來,就不會叫人知道你的身世。你老說娘跟你犯沖,你定下要做的事,必定會被娘七攪八攪,最後做不成。
所以你後來有事,再也不跟娘說了。唉,我以前不信,老覺得你是故意跟我作對,如今我知道了,你是對的。」
恆娘想要打斷她,想要告訴她:就算全天下人都知道我的身世,我壓根兒、打心底里、毫不猶豫地、一點兒也不在乎!
我只要你好好活著。既然你當年為了怕死,把我生了下來,如今怎麼也要咬著牙,去跟閻王爺吵,去跟判官鬧,去把命掙出來,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萬般無奈之下,正要咬牙切齒,暫時答應下胡儀的請求,此時卻有一支羽箭,從城牆之上往下疾射。破空之聲清晰可聞。
三娘在恆娘身側,最先看到羽箭,驚呼出聲,恆娘還沒來得及反應,只感覺到手中一空,一個身子重重撲到自己身上,巨大的力量推得她踉蹌後退。
下意識抱著那個瘦削而熟悉的身軀,整個人似忽然停滯,大腦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來。
皇帝雖離她們較遠,大概有七八步距離,然而突然見到支來歷不明的殺人之箭,有聽到禁軍一疊聲大喊,「有刺客,護駕!」,大驚失色,再也顧不得什麼天子威儀,史書評價,一邊嘶聲叫著禁軍護駕,一邊由眾臣掩護著,急急往禁軍身側跑去。
跑到一半,皇帝和左僕射同時省起:這箭是從城牆裡頭射出來的!皇帝嚇得渾身冒漢,手腳發軟,全賴幾個年輕有力的內侍扶著,一邊急慌慌下令,叫禁軍去城牆裡頭搜尋刺客,一邊掉頭,跟著人群往回跑。
此時若有局外人從旁觀覽,定會覺得,這場面甚是好笑。
老百姓在前頭如鳥雀,如獸群,四散奔逃。皇帝帶著眾臣子,如沒頭蒼蠅一般從這頭跑到那頭,最後追著老百姓屁股後頭,也往遠離皇宮的方向跑去。
禁軍一下子無所適從,在廣場上繞圈子,一部分去追攆百姓的,結果差點碰上高官內宦,一時眼睛都直了,皇帝為啥也要跑?
一部分跑去城內搜查的,還沒想好從哪裡搜起呢,就見到御史中丞大人一身紫衣,官帽儼然,神情高冷,踱著方步,從台階上從容走下來。
步兵指揮此時沒了馬,跑得氣喘吁吁,面對御史中丞的冷臉,膽子一下沒了,不敢自作主張。
趕緊招手,叫了個小兵過來:「你去,去稟報官家,刺客……呃,御史中丞已經被擒獲,請官家指示,如何處置。」
小兵得令,跑出宣德門一看,外頭密密麻麻,到處都是人,頓時傻了眼,皇帝在哪兒?
滿御街上的男男女女,這時候也顧不得讀書人的斯文了,也顧不得男女授受不親了,但凡碰到擋路的,無論男女,伸手撥開,肩頭撞飛,其間發生踩踏事件無數。
九娘騎著馬,便如打仗時的帥旗一般,遠遠就能看見。鬼機樓娘子早已經過她的調/教,下意識便她聚攏。
她們這一群人卻與別人不同,只要看到女子墜地,無論貴賤,都跌跌撞撞地衝上前,死命拉她起來,這樣東邊撿一個,西邊拾一個,漸漸圍攏成一團,雖然速度被拖慢,卻隱隱然做成了一個女子方陣。
各女人社本也有個小群體,此時都被自然吸入,形成越來越大的鋼鐵樣的陣型。
男子們莫敢纓其鋒,只好刻意避開。娘子方陣作為一個整體,摧枯拉朽般前進,腳程反而快過了許多男子。
這一切混亂,恆娘全然沒有半分知覺。她跪在地上,抱著她娘親的身體,隔著她家最厚的皮襖,感受到不斷滲出的溫熱液體。
大娘氣息逐漸微弱,她能感受到身體流失的熱量,四肢逐漸麻木冰冷,卻拼盡全力,抵制住眼皮耷拉的欲望,一眨也不肯眨地看著恆娘,喘息著,與恆娘絮叨:「你以前問過許多次,娘當年為什麼要生下你?我一直沒有回答,因為,娘心裡有愧。」
「我是因為怕死,不敢落胎,才生下了你。如今娘要死了,這句實話,不能再瞞你。你要因此怨恨娘,娘也不怪你。」
恆娘抱著她的手發起抖來,淚水糊了眼睛,她娘臉上的一絲笑容刺得她眼睛生痛,心尖痙攣。
想要罵她說話顛三倒四,卻喉嚨發顫,幾次都無法出聲,最後終於艱難地擠出一句話,卻是:「娘,你別說了,咱們去找大夫。」抱著她娘就要起身。
這一動,大娘胸口湧出大股大股的溫熱。恆娘腳下一軟,再不敢動彈。
三娘、袁夫人和兩個姐兒守在在大娘身側,李若谷、顧瑀、余助、袁學士也留下來。
左側有一些身份不明的男子,面上頗有風沙之色,不似中原人士,倒像是西北大漠中歷練出的漢子。右側又有些貌似閒漢,卻神情機警的人,三三兩兩,結夥環護。
這三方彼此打量幾眼,便似有了默契一般,結成互為犄角的陣勢,一致對外。
禁軍也乖覺,看出恆娘是與皇帝站一處的女子,又認出皇城司的腰牌,不敢對恆娘這群人動手,自動繞開。
恆娘抱著薛大娘,耳中聽到她持續不停地說話,似乎生怕自己一旦停下李,就再也開不了口:「娘不該不聽你的話,娘今天不該來的。我要是不來,就不會叫人知道你的身世。你老說娘跟你犯沖,你定下要做的事,必定會被娘七攪八攪,最後做不成。
所以你後來有事,再也不跟娘說了。唉,我以前不信,老覺得你是故意跟我作對,如今我知道了,你是對的。」
恆娘想要打斷她,想要告訴她:就算全天下人都知道我的身世,我壓根兒、打心底里、毫不猶豫地、一點兒也不在乎!
我只要你好好活著。既然你當年為了怕死,把我生了下來,如今怎麼也要咬著牙,去跟閻王爺吵,去跟判官鬧,去把命掙出來,不要丟下我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