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敲了敲腿,想著還得說些好話哄太后開心,“只是前頭的喜事,皇后身子不好,沒正經料理過婚事,還是要母后多操勞了。”

  太后道:“皇后聰慧,操持宮宴從未出過紕漏,何況自己兒子的婚事,不用人教也上心些。”

  話說到這裡宣德帝也沒什麼好奉承的了,陳嬤嬤著人端了杏仁酪上來,白釉暗花梅紋高足碗裡盛著乳白色凝固的杏仁酪,上面放了桂花醬和紅色的車厘子,瞧著便有食慾。

  這是宣德帝從小愛吃的,到了這個年紀,談不上多喜歡,但有段日子不吃便惦記著,他拿匙子吃了兩口,抬起頭道:“兒子今日還聽了一樁事。”

  太后淡淡道:“什麼事值當你一個皇帝費心,朝政上又發生了什麼?”

  皇帝擱了碗,“倒不是朝廷上的事,是英國公府芷硯那個丫頭,她從小和阿琮青梅竹馬,阿琮要娶幼寧,那丫頭看不開,要出家做姑子了。”

  太后故作不知,“哦,還有這種事,這丫頭也忒死心眼子了吧,大齊多少世家女子,削尖了腦袋要嫁到皇家,可這皇子正妃也就只有一個,要是都像她這般,過幾年,大齊廟裡姑子都要安置不下了。”

  貴妃捏起帕子說:“太后說的有理,不過如傅三小姐這樣痴情的姑娘,也不多見了,這般痴情,若不成全,實在讓人於心不忍。”

  太后看她矯揉造作的樣子就討厭,皺眉道:“你怎知她要出家做姑子是因為嫁不了阿琮,傅家那丫頭親口同你說的?”

  貴妃噎了一聲,“太后說笑了,這種事她怎會同臣妾說,不過是別人都這麼傳罷了。”

  太后冷哼,“謠言多不可信,你一個貴妃,皇上又命你協理六宮,底下宮人太監犯了錯,相互推諉,有你親近的到你跟前說是誰錯了,難道你只聽信傳過來的消息,不查證便定了案?”

  貴妃憋紅了臉說:“自是要派人查證的。”

  宣德帝見貴妃招架不住,打著圓場說:“母后教你,你記下便是,還不快謝恩。”

  貴妃站起來謝恩。

  太后看著皇帝道:“你也是聽貴妃說的吧?”

  太后才訓了貴妃偏聽偏信,宣德帝心虛道:“這事雖不知真假,但傅家丫頭從小便時常出入永寧宮,她對阿琮的心意,朕倒也知道一二,阿琮與幼寧的婚事,本是天作之合,倘若她這事傳出去,影響了阿琮和幼寧,反倒不美了,英國公府一門忠心耿耿,指個側妃,也算是給英國公體面。”

  太后沉著臉道:“皇帝莫忘了,當初也是你要哀家答應幼寧和阿琮的婚事,哀家覺得這事不妥,是阿琮說此生只娶阿寧一個,哀家才勉強應下這門婚事。”

  “母后,阿琮年紀小,不懂這其中的要害,他是皇子,怎麼可能只有一個正妃,若真如此,皇嗣如何綿延?”

  太后沉聲道:“好一個年紀小,你們爺倆這合起伙來誆騙哀家的吧,小的跑哀家這裡說的情真意切,只娶阿寧一個,一輩子對阿寧好,哄的哀家把阿寧許出去了,大的又跑過來說小的年輕不懂事,說過的話不能算,你們父子倆這一唱一和的,倒真把哀家給騙著了。”

  宣德帝躬身道:“母后明鑑,這事真不是兒子與阿琮商量好的,阿琮也沒意思要娶傅家丫頭,只是朕覺得,堂堂一個王爺,早早放下只娶一個王妃的話,不像樣,何況傅家丫頭,還是皇后的親侄女。”

  “你的意思是哀家誤會了你,你這個做父皇的,未雨綢繆,擔心阿琮將來不能信守承諾,便早早的找好了藉口,讓他現在就把側妃給娶了。”

  “母后,孩子們年輕,一輩子的諾言輕易就說出來,但咱們做長輩是知道的,這種事,將來定要後悔。”

  “你做不到,阿琮未必就做不到,娶不娶側妃,倒不如問問阿琮的意思。”

  “太后,您心疼阿寧,不願意委屈了阿寧,當局者迷,不能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臣妾旁觀來看,陛下一心是為了寧王和幼寧郡主好的,咱們大齊,不說皇家,便是尋常人家也是三妻四妾,也就那種姑娘低嫁的,家裡的姑爺只娶一個,如咱們皇家的公主尚駙馬,王侯家的郡主千金嫁窮苦書生,可咱們寧王是大齊的嫡皇子啊,皇子裡頭最尊貴的一個,有太后您給幼寧郡主撐腰,寧王是不敢納側妃,可長此以往,一個爺們日日被妻子壓著,就是礙著太后您的面子不說,那心裡也憋屈。”

  貴妃打量著太后的臉色,一鼓作氣道:“陛下和臣妾都知道,幼寧郡主是您的心肝兒,但這姑娘家,出嫁後便要講究三從四德,到了寧王府里,幼寧郡主還是要聽寧王的,寧王心裡憋屈,幼寧郡主的日子也不好過。”

  太后冷眼瞧著貴妃,她就說她那個暈頭暈腦的兒子怎麼突然要把傅芷硯往寧王府塞,這是讓貴妃拿皇家的公主駙馬做比,覺得阿琮被幼寧給壓著了,他要臉面,自是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被一個臣女壓住。

  就是不知道貴妃這枕邊風吹了多久,才讓他有這個想法。

  還一個三從四德,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說的哪裡是幼寧,這分明說的就是自己不聽皇帝的話。

  “真是難為你了,皇后都不如你這個貴妃為阿琮想的長遠,說起來那會同皇帝說要給阿琮選個正妃的是你,這會讓皇帝給阿琮賜個側妃的又是你,你什麼心思,哀家清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