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貴妃站在一旁,聽太后說要去宜春園,心緒激動,唇角忍不住上翹,如今這後宮之中,她的位分僅次於皇后,皇后無寵又無子,不足為懼,若是太后走了,這後宮就無人能轄制自己了。

  不過她心裡也明白,陛下平日裡雖對太后偶有不滿,覺得太后不理解他,但真要太后離開皇宮,陛下肯定是捨不得的,太后畢竟是他的親生母親,何況先帝在陛下七歲時便駕崩了,陛下是由太后一手養大,母子情深,看他這陣子賭氣不見太后,不過就是耍脾氣,覺得太后心裡該在意他罷了,陛下一定會阻攔太后去宜春園,她要想法子,添一把火。

  “太后真是冤枉陛下了,陛下對太后,一片孝心,要送幼寧郡主出宮,也是顧及太后顏面,說到底,幼寧郡主不過是個孩子罷了,陛下當然不會跟個孩子過不去,太后又何必因為幼寧郡主出宮,便和陛下置氣,也要出宮,且不說陛下不會讓太后去宜春園,便是太后您真的要去宜春園,把幼寧郡主也帶過去,陛下的一番苦心白費了不說,這不知情的人,又該怎麼看待陛下呢。”

  太后本意也不是真的要去宜春園,陛下耳根子軟,又有貴妃這樣唯恐天下不亂的伴君身側,皇后不受寵,在皇帝面前說話沒什麼份量,她一走,這後宮還不得是貴妃的天下,她豈能放心去宜春園,不過就是想以退為進,勾起陛下的愧疚心,好讓陛下不要再計較幼寧之事,快點把這事了了。

  結果貴妃巧言令色,當著她的面,都敢挑撥她和陛下的關係。

  宣德帝聽了貴妃的話,覺得太后還是為了汝陽王的孫女同自己置氣要出宮,果然變了臉色,負手道:“原來母后口中的送幼寧郡主出宮,是要和幼寧郡主一起出宮,虧得兒臣還以為母后想通了,母后真不愧是一國太后,有情有義,為了故人血脈,自己嫡親的血脈也不要了。”

  宣德帝說出這種誅心之話,眼前一花,腦子轟隆隆的,這就是她親手養大的兒子,半分不像她,倔脾氣耳根子軟,猜忌多疑,十成十的隨了先帝。

  太后越想越覺心酸,年紀大了,性子也不比從前強硬,加之就這麼一個兒子,還是這樣的性格,悲從心來。

  “這世上哪有做母親的會主動不要自己的孩子,你與哀家置氣,私底下怎麼同貴妃抱怨,你們是怎麼議論哀家的,哀家也能猜到幾分,哀家老了,無論做什麼,都要遭人嫌棄,你說哀家為了故人血脈,不要自己的嫡親血脈。”

  “皇帝你自己想想,當初貴妃生下六皇子,因她宮人出身,哀家擔心她禮數不周,教養不好皇子,命人把六皇子抱到永壽宮撫養,貴妃轉頭把你請了過來,月子裡就跪在這永壽宮門口,恨不得讓滿宮上下的人都知道,哀家這個惡婆婆,強行把剛出生的孩子從母親身邊帶走,你也對哀家大發脾氣,指責哀家欺負貴妃,又把孩子抱了回去。”

  太后指著貴妃,“孝端皇后去世,你這個心尖尖有一半的功勞,哀家還未向她問罪,你便跟她合謀,讓御醫欺瞞哀家,說貴妃懷有身孕,讓哀家不得不饒過她,孝端皇后去世時,五皇子才五歲,那么小的孩子沒了親娘,哀家有意將他接到永壽宮撫養,你這個貴妃,又不知在你耳邊吹了什麼風,讓你覺得哀家養了五皇子在身邊,對你有威脅,為了讓你安心,哀家只能將五皇子送回去,如今哀家想養幼寧在身邊,你與哀家賭氣,半月不踏足永壽宮,今日若不是擔憂哀家扣留貴妃,對貴妃不利,你是不是打算一輩子不來哀家的永壽宮。”

  貴妃撲通一聲跪到底下,捏著帕子,眼中含著淚花,“臣妾冤枉。”

  太后悲切道:“哀家到了這個年紀,就想著含飴弄孫,身邊有個孩子解悶,哀家就你這一個兒子,你生的兒子不願意往哀家跟前送,幼寧你也不讓哀家養,哀家這是造了什麼孽呀,皇帝你有哀家,有后妃無數,皇子公主,哀家這永壽宮,什麼都沒有。”

  宣德帝被太后說的羞慚滿面,辯解道:“母后,兒臣沒有那個意思,是兒臣疏忽了,兒臣前些日子去了喬妃那裡,七公主生的粉雕玉琢,冰雪聰明,定能能討母后歡心。”

  言外之意,要把七公主抱到太后跟前養。

  太后搖頭道:“阿妧才四歲,本就不是喬妃所生,喬妃悉心教養,哀家豈能奪人所愛。”

  宣德帝一共有七位公主,除了已經出嫁和早夭的,只剩下四公主六公主和七公主。

  七公主生母位分低,一直養在喬妃身邊,四公主是林貴妃所出,六公主是敬妃所出,敬妃性情溫順,出身名門,父兄皆受重用,知書達理,擔得起她封號里的敬字,宣德帝不好向她開口討要六公主,最適合養在太后身邊的,就是七公主了,太后沒看上七公主,宣德帝偏頭看了林貴妃一眼,林貴妃咬唇,委屈的看著他。

  宣德帝斟酌片刻,最終是心偏到了貴妃這裡,說:“阿嫻性情活潑,素來得母后喜愛。”

  太后還是搖頭,“阿嫻太鬧騰了。”

  六公主七公主都不要,那就只剩下林貴妃所出的四公主了。

  “母后這是想要阿婉。”

  太后道:“阿婉不錯,八歲了,不需要哀家操心太多,日後隨哀家去宜春園,有她相伴,哀家也就不會煩悶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