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后看著宣德帝,“當年汝陽王被逐出皇城,邊關叛亂,朝中無人可用,你幾日幾夜未合眼,是汝陽王臨危受命,解了朝堂之圍,當時你是怎麼說的,你說這滿朝武將,唯有汝陽王可堪大用,汝陽王平息叛亂以後,你又疑神疑鬼,夜不能寐,覺得汝陽王會帶兵攻入皇城,你數次懷疑汝陽王對朝廷有異心,不願重用汝陽王,然每次無人可用之時,皇帝便會想起汝陽王,委以重任,皇帝你捫心自問,究竟是汝陽王威懾皇權,還是你自己不願意相信汝陽王。”

  宣德帝信誓旦旦說汝陽王手握重權,野心極大,想挾天子以令諸侯,要早日打壓,方能保江山穩固,可每次朝中有事,他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汝陽王,不知怎的,他恨極了汝陽王帶給他的恥辱,危難之時,卻只信的過汝陽王。

  被太后揭了短,宣德帝對上太后的眼睛,心虛的垂首,坐回椅子上,手指在桌案上敲了敲,固執道:“成國公府是姜幼寧的外祖家,她父母雙亡,寄居外祖家合情合理,念及她是汝陽王府的郡主,朕會下旨命成國公府悉心照料,不可怠慢,母后何必多此一舉,非要將她養在身邊,惹人閒話。”

  “哀家竟不知,哀家一國太后,照顧忠臣之後,能惹出什麼閒話。”

  “母后明知汝陽王和您……”

  “咳。”

  站在太后身側的陳嬤嬤輕咳一聲,打斷皇帝脫口而出的話。

  太后失望的瞥了宣德帝一眼,宣德帝意識到自己失言,面露懊惱,關於汝陽王的爭執,母子之間心照不宣,是因皇帝也懷疑當初的謠言是否為真,他的母后是否委身於汝陽王。

  但宣德帝還沒有膽子親手挑破這層窗戶紙。

  陳嬤嬤躬身請罪,“奴婢早上貪食,多吃了幾塊糕點,嗓子不太舒服,打擾了陛下,請陛下降罪。”

  宣德帝擺手道:“嬤嬤伺候母后多年,已經到了享福的年紀,還這麼盡心盡力,朕豈會因這麼點小事責怪嬤嬤。”

  “多謝陛下。”

  太后沉聲道:“皇帝剛剛要說什麼?哀家明知什麼?汝陽王和哀家怎麼了,繼續說下去。”

  宣德帝目光閃爍,身側的貴妃接口打著圓場,“太后,陛下的性情您是知道的,向來看重朝中老臣,成國公夫人多次在臣妾宮中哭訴,說成國公思念外孫女,陛下想讓太后您把幼寧郡主還給成國公府,這一來,是不忍成國公傷心,二來,也是擔心百姓流言,累及母后名聲。”

  宣德帝點頭,表示贊同。

  宣德帝和貴妃對視一眼,太后冷笑道:“這宮中皇后尚在,何時輪到貴妃當家做主,替命婦主持公道了。”

  貴妃面色一僵,宣德帝連忙替貴妃說話,“是兒臣讓貴妃協助皇后,管理六宮。”

  貴妃恭順道:“太后明鑑,臣妾絕無僭越之心,臣妾一心為了陛下,皇室尊嚴著想。”

  “倒是你勞苦功高了。”

  “臣妾不敢居功。”

  宣德帝起身,和貴妃站到一起,太后還未表態,他就做出維護貴妃之勢,生怕她懲治了他的心尖尖。

  太后盯著香爐里吐出的煙霧,徒生一股無奈,喃喃道:“既如此,那哀家與皇帝,便各退一步,哀家可以把幼寧送出宮去。”

  宣德帝見太后願意退步,以為太后想通了,言辭恭敬道:“母后哪裡話,兒臣都聽您的。”

  這會倒是會賣乖了。

  太后不急不緩道:“哀家年紀大了,這宮裡頭實在太過鬧騰,不如搬到宜春園頤養天年,也省的惹你們煩。”

  宣德帝聽到太后這麼說,著急道:“母后這說的什麼話,兒臣怎會嫌棄母后,母后這麼說,豈非是戳兒臣的心窩子。”

  太后嘆口氣,“你是哀家生的,哀家豈會不知你性本純善,但尋常人家,母子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只是咱們皇家,比尋常人家特殊些,皇帝太后若有爭執,總會連累無辜之人。”

  宣德帝知道太后這是為汝陽王抱不平,心中不快,質問道:“從小到大,兒臣都聽母后的,兒臣事事依著母后,朝堂之事,只要母后開口,兒臣都會按照母后的意思去做,唯獨汝陽王一事,兒臣沒有按照母后的意思去辦,難道因此,母后就要棄兒臣於不顧了嗎?”

  “自你十五歲親政,朝政大事,哀家就讓你自己拿主意,是你自己拿著奏摺到永壽宮,說怕下錯旨意,累及百姓,哀家才指點你理政。”太后話說的急,嗓子裡憋了股氣,嗆了一聲,陳嬤嬤連忙拿了帕子放到太后唇邊。

  太后用帕子捂住嘴,咳嗽兩聲,陳嬤嬤端了茶水給她漱口,太后直起腰,緩和口氣,繼續道:“罷了,如今再說這些,已無意義,哀家就到宜春園去,你的天下,你的後宮,都由你自己做主。”

  宣德帝負手立在殿前,唇角微動,心中百感交集,身為一個皇帝,他知道他過於依賴母親,許多事情,總要問過太后,心裡才踏實,此刻太后說要出宮,他又惱又悔,一時覺得自己不該因幼寧郡主之事跟母后鬧的這樣厲害,一時又覺得自己沒錯,自己是為了皇家顏面,是母后太過固執,那人死都死了,還偏要弄個孫女入宮膈應他,當真可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