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榮太后扔了匕首,匕首磕在青石磚面上,發出‘鏘’的一聲響,將四月里一個普通的,略帶涼意的午後公堂,推向了高潮。
是高潮,亦是結局。
榮太后朝百姓展袖一拜,朱唇輕啟,有些疲憊的聲音在諾大的公堂里迴蕩著:“景辰所言之事,確係榮家所為,我們認了。”
看似輕飄飄的一句話,卻耗盡了榮太后全身的力氣。
“景辰雖為榮家子,但他生性淡薄,如沅芷澧蘭,品性高潔。榮家所做之事,與景辰無半點干係。大家可以恨我,恨榮家,但景辰所做的一切,卻是為國為民,還望大家,莫要責怪。”
榮景辰還未從榮國林被殺之中緩過神兒來,便見榮太后用一種他從未感受過的溫柔眼神望著他。他的心猛的一抽,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正在從他的生命里消失。
鮮紅的血液從榮太后嘴角湧出,女子依舊含笑凝望,在榮景辰震驚的眼眸里緩緩倒在了地上。
第96章
承德二年四月二十,榮氏血染公堂。沉寂了六年的舊案,終得昭雪。
大理寺少卿宗正海按卷宗所陳述事實,緝拿六年前舊案的參與者,京中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守住京城城門,但見有企圖逃走的涉案官員,便一窩蜂的湧上去將人抓捕。
天牢一時人滿為患,卻無一人喊冤。
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情無論對南楚官員還是百姓來說,都極具衝擊力。有很多朝臣甫一歸家,便癱軟在床上,渾身疲憊,再也提不起一絲氣力。
有承林家恩惠,在當年實力弱小,無力發聲者,更是在家中偷偷啜泣,只道蒼天有眼,終叫惡人伏誅。
也許是積壓在心裡多年的事情終於平息,也許是再一次想到當年刑台上的慘狀。林玉致回到將軍府就將自己關在屋裡,連傅辭也不願見。蕭元瑾將林皇后屍骨移回靈堂,默默守靈。
傅辭回到自己房中,將藏好的一本手札還有一封密信拿出,就著火盆里的炭火,燒了個一乾二淨。
手札是當年陳太醫所留,密信是他叫陸召在京調查手札所言雙胞胎一事。
榮景辰和楚和帝皇長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是榮太后和榮國林所生。
榮太后並非榮國林親妹,她與榮家是表親,幼時家中逢難,被送到榮府養著。老太太見她姿容絕色,特意認做親孫女,改了榮姓。那時榮國林不過是吏部一個散官,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那時還是皇子的楚和帝。
為前程打算,將改姓的榮氏送給了楚和帝。只是二人早已暗通曲款,榮氏在榮國林甜言蜜語引誘下,入了皇子府,成了側妃。一步一步,成了楚和帝最寵愛的榮貴妃,再到如今的榮太后。
按計劃,這本手札是要當做呈堂證供,指認榮太后才是那個與外人私通的宮妃,指認皇長子並非皇室血脈。
但在看到榮景辰的時候,傅辭不願做這樣的事了。
知道手札存在的只有他,林玉致,和蕭元理。蕭元理只知手札卻並未見過其中內容。也就是說,這世上知道榮太后當年生的是雙胎的,除了已過世的陳淮安,已死去的榮國林和榮太后之外,便只有他和林玉致了。
榮國林在最後一刻瘋言瘋語,險些說出了榮景辰的身份,榮太后不得已才將他刺死。看似是替榮國林認了罪過,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榮景辰。
如果榮太后不出手,林玉致也會想辦法出手的。
他那樣霽月風清的男子,不該有這樣不堪的身世。那些上代人的陰暗,也不該由他承擔痛苦。
既已決心隱瞞,那就瞞的徹底,將所有的證據都銷毀,任誰都找不出半點蛛絲馬跡來。
他是榮景辰,也只能是榮景辰。
屋中煙味尚未散去,蕭元理便敲響房門,傅辭知道他想問什麼,打開門將人放了進來,指著炭火盆道:“燒了。”
蕭元理氣憤道:“你這是作甚,老妖婆誣林皇后清白,如此也不過是叫她自食惡果,我都準備好了,你為何臨場變卦。”
傅辭道:“已經夠了。”
“不夠!”蕭元理怒道:“老妖婆獨霸後宮,有多少無辜宮妃遭她殘害,我母妃地位低下,不知飽受多少欺凌。你可以算了,我不能!”
“令儀也是這個意思。”
蕭元理氣的不行,半響憋出一句話來:“真不知你們到底在想什麼!”
他轉身欲走,傅辭叫住他:“端王,這件事到此為止,權當不知情吧。”
蕭元理雖有些愚鈍,但這些年也是在陰謀算計中走來的,他心裡知道榮太后與人私通,再加上公堂上那事兒一出,他隱隱總覺得哪裡不對。傅辭如此鄭重其事,看來是當中牽扯了什麼隱秘。
他哼了一聲,道:“你們都不願追究了,我又何必討人嫌。”
蕭元瑛急匆匆趕來,生怕他二人起了爭執。在上公堂時,他從傅辭身邊經過,傅辭低聲告訴他按住蕭元理。
他那時還不明白怎麼回事,直到林皇后那事兒澄清後,蕭元理竟要起身,他猛然想起傅辭交代的話,將他按下。
退堂後,蕭元理似有幾分氣悶,他自覺是因此事而起,回頭不見了蕭元理,這才匆匆往傅辭這裡趕來。雖然蕭元理黑著臉,但瞧著好像事情已經說開了,他便也不再過問。
是高潮,亦是結局。
榮太后朝百姓展袖一拜,朱唇輕啟,有些疲憊的聲音在諾大的公堂里迴蕩著:“景辰所言之事,確係榮家所為,我們認了。”
看似輕飄飄的一句話,卻耗盡了榮太后全身的力氣。
“景辰雖為榮家子,但他生性淡薄,如沅芷澧蘭,品性高潔。榮家所做之事,與景辰無半點干係。大家可以恨我,恨榮家,但景辰所做的一切,卻是為國為民,還望大家,莫要責怪。”
榮景辰還未從榮國林被殺之中緩過神兒來,便見榮太后用一種他從未感受過的溫柔眼神望著他。他的心猛的一抽,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正在從他的生命里消失。
鮮紅的血液從榮太后嘴角湧出,女子依舊含笑凝望,在榮景辰震驚的眼眸里緩緩倒在了地上。
第96章
承德二年四月二十,榮氏血染公堂。沉寂了六年的舊案,終得昭雪。
大理寺少卿宗正海按卷宗所陳述事實,緝拿六年前舊案的參與者,京中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守住京城城門,但見有企圖逃走的涉案官員,便一窩蜂的湧上去將人抓捕。
天牢一時人滿為患,卻無一人喊冤。
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情無論對南楚官員還是百姓來說,都極具衝擊力。有很多朝臣甫一歸家,便癱軟在床上,渾身疲憊,再也提不起一絲氣力。
有承林家恩惠,在當年實力弱小,無力發聲者,更是在家中偷偷啜泣,只道蒼天有眼,終叫惡人伏誅。
也許是積壓在心裡多年的事情終於平息,也許是再一次想到當年刑台上的慘狀。林玉致回到將軍府就將自己關在屋裡,連傅辭也不願見。蕭元瑾將林皇后屍骨移回靈堂,默默守靈。
傅辭回到自己房中,將藏好的一本手札還有一封密信拿出,就著火盆里的炭火,燒了個一乾二淨。
手札是當年陳太醫所留,密信是他叫陸召在京調查手札所言雙胞胎一事。
榮景辰和楚和帝皇長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是榮太后和榮國林所生。
榮太后並非榮國林親妹,她與榮家是表親,幼時家中逢難,被送到榮府養著。老太太見她姿容絕色,特意認做親孫女,改了榮姓。那時榮國林不過是吏部一個散官,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那時還是皇子的楚和帝。
為前程打算,將改姓的榮氏送給了楚和帝。只是二人早已暗通曲款,榮氏在榮國林甜言蜜語引誘下,入了皇子府,成了側妃。一步一步,成了楚和帝最寵愛的榮貴妃,再到如今的榮太后。
按計劃,這本手札是要當做呈堂證供,指認榮太后才是那個與外人私通的宮妃,指認皇長子並非皇室血脈。
但在看到榮景辰的時候,傅辭不願做這樣的事了。
知道手札存在的只有他,林玉致,和蕭元理。蕭元理只知手札卻並未見過其中內容。也就是說,這世上知道榮太后當年生的是雙胎的,除了已過世的陳淮安,已死去的榮國林和榮太后之外,便只有他和林玉致了。
榮國林在最後一刻瘋言瘋語,險些說出了榮景辰的身份,榮太后不得已才將他刺死。看似是替榮國林認了罪過,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榮景辰。
如果榮太后不出手,林玉致也會想辦法出手的。
他那樣霽月風清的男子,不該有這樣不堪的身世。那些上代人的陰暗,也不該由他承擔痛苦。
既已決心隱瞞,那就瞞的徹底,將所有的證據都銷毀,任誰都找不出半點蛛絲馬跡來。
他是榮景辰,也只能是榮景辰。
屋中煙味尚未散去,蕭元理便敲響房門,傅辭知道他想問什麼,打開門將人放了進來,指著炭火盆道:“燒了。”
蕭元理氣憤道:“你這是作甚,老妖婆誣林皇后清白,如此也不過是叫她自食惡果,我都準備好了,你為何臨場變卦。”
傅辭道:“已經夠了。”
“不夠!”蕭元理怒道:“老妖婆獨霸後宮,有多少無辜宮妃遭她殘害,我母妃地位低下,不知飽受多少欺凌。你可以算了,我不能!”
“令儀也是這個意思。”
蕭元理氣的不行,半響憋出一句話來:“真不知你們到底在想什麼!”
他轉身欲走,傅辭叫住他:“端王,這件事到此為止,權當不知情吧。”
蕭元理雖有些愚鈍,但這些年也是在陰謀算計中走來的,他心裡知道榮太后與人私通,再加上公堂上那事兒一出,他隱隱總覺得哪裡不對。傅辭如此鄭重其事,看來是當中牽扯了什麼隱秘。
他哼了一聲,道:“你們都不願追究了,我又何必討人嫌。”
蕭元瑛急匆匆趕來,生怕他二人起了爭執。在上公堂時,他從傅辭身邊經過,傅辭低聲告訴他按住蕭元理。
他那時還不明白怎麼回事,直到林皇后那事兒澄清後,蕭元理竟要起身,他猛然想起傅辭交代的話,將他按下。
退堂後,蕭元理似有幾分氣悶,他自覺是因此事而起,回頭不見了蕭元理,這才匆匆往傅辭這裡趕來。雖然蕭元理黑著臉,但瞧著好像事情已經說開了,他便也不再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