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他還答應辦外語學堂,太子就已經把具體任務都分配好了。還說這不是圖謀已久?
胤礽並非完全不擔心他汗阿瑪責怪他別有用心,所以放下茶盞解釋道,「汗阿瑪不知道,兒子前幾日還叫老三截住,他埋怨兒子只想著老四不想著他。如今您這裡正要用人,兒子就想著他叫他去試試也好。」
只是,叫一個皇子去給一幫沒有官職的學子當師傅,未免也有點大材小用。胤礽並未想過這個方案會一次性通過,今日來談,不過試探而已。
康熙雙眼微眯,眼下說起洋文,太子肯定是精通。可他自己精通又不能親自去當師傅,說起學堂的師傅人選,就只能是跟他學過的阿哥們上了。
他這會兒真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路早就叫兒子一封奏摺帶跑偏了。
想了一陣,康熙也覺得叫皇子們多歷練一下未嘗不是好事。於是他便對胤礽說道:「叫他幾個小的也來試試。誰若是做的好,朕再賞他們。」
聽見他汗阿瑪差不多是准了辦學只是,自己所想成真,胤礽心裡頭分外高興,只是想到他那個鬼靈精的九弟,他嘴角未抽,「若是九弟也去,可就有的折騰了。」
不過就算他對九阿哥如此嫌棄,也不得不承認,在語言天賦這件事上,九阿哥還真是他們兄弟幾個里最好的一個。
事情說的差不多,胤礽起身告退。
他走之後,康熙又把他寫的東西看了幾遍,心裡把要準備之事想了個透徹,才放下摺子提筆寫了旨意,打算即刻派人把楊衍裘傳進京城,將朝廷指派他帶商戶出海之事告訴他。
天家父子給朝臣們關心的「淫祀」定了性質,康熙也沒再與朝臣們商議,就直接下令將那洋人傳教士押入大牢關了半個月。朝臣們雖然還是有些不滿,但處罰既然已經下了,他們也不敢再置喙什麼,因此也都老老實實閉嘴了。
而洋人傳教士出了大牢沒多久,大清第一個外語學校就在京城中誕生了。
京中進來很熱鬧,不,應該說整個大清都很熱鬧。
起因是出使的名額如何分配朝中群臣爭議不斷,逼的康熙後來還不得不特批出了一個新的官職,這官職不歸任何部門管理,直接聽命於天子。
且這個官職不限制家世,只要外語考試通過,膽氣過人,就能擔任。
天下舉子若覺得考不過鄉試,或者直接想平步青雲的,都可以往這個職位上努力一下。
為防止寒門學子錯過這個消息,康熙還下旨通令所有府縣,多印點報紙,務必把此事告知所有學子。
為了這樣好的差事,天下有心仕途的學子自然都拼了命的往京中擠。一時間,連帶著馬車客棧驛館之類的地方,營收也都跟著水漲船高。
除了學子的熱鬧,朝廷要選派商戶跟著一起去歐洲的消息,也因為楊衍裘入京而在商戶中逐漸傳開。南北兩方有點家底的商戶都爭著報名,希望能跟著朝廷的船隊出海到歐洲去撈金。
外頭的熱鬧胤礽無心關注,外語學校正式開課之前,他得把幾門課程的教案都整理好。幾個要出去做師傅的阿哥仿佛還嫌他不夠忙一般,日日往他這裡跑,除了複習就是請教,擾的他不得清靜。
直到胤礽把變好的教案遞到他們手中,這些領了差事的阿哥們才消停下來。
最高興的莫過於三哥,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二哥可算是急的還有我這個弟弟了。」
胤礽無暇理會他這別樣的埋怨,自從康熙下旨令工匠們建造出使之時要用的商船,他也隱晦的提了一下似乎該把戴梓傳進京中,把船艦上要用的火炮訂單,給河南的鋼廠那裡下一批出去。
康熙起初不太想把戴梓招進京中,但再想起自己做的那個夢,便明白了兒子為何會有此諫言。
於是不久之後,戴梓奉詔入京。他還順便帶了自己新研製的火炮來。這些火炮都是照著胤礽給的圖紙,他自己一點點琢磨著做出來的。比著胤礽給的圖紙做出來的,其中威力可想而知。
這麼說吧,就算是施琅打東瀛時艦隊上帶的火炮,比起戴梓新研製出來這個,火力也要差上幾分。
戴梓奉旨在御書房裡面見康熙,先是匯報了河南鋼廠那裡近兩年的總產量。雖然是分廠,出鋼的量卻是京中的好幾十倍。因為占地面積更廣,可容下的高爐更多。
而且到了河南之後,戴梓還親自帶出了很多學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那裡煉鋼造火炮和火銃的工匠,比之京中可謂是人才濟濟。
「去年約莫有16萬千斤(噸)」戴梓驕傲道,「但臣有心,今年能再漲幾成。」
康熙與胤礽對視一眼,問道:「兩年之內,做出兩千門新式火炮出來,河南那裡可供的上?」他只下了火炮的訂單,是覺得火銃還有景山那裡還有存貨,而且兩年之內,總能再做出上萬把來。
戴梓抿嘴沉默了一會兒,才堅定道:「臣回去後會盡力督促工匠們,儘早完成朝廷所需!」
胤礽心裡默算了起來。出使歐洲的船,他汗阿瑪必會叫人修的很大,再換算一下這個數量,每個船上要裝載的數量…
「…」胤礽覺得,他汗阿瑪大約真的被那個系統織造的那個夢影響不淺。
這武器的密集程度,真的遠超他的預期。別說防範於未然,就是打下歐洲,都可以試試。
胤礽並非完全不擔心他汗阿瑪責怪他別有用心,所以放下茶盞解釋道,「汗阿瑪不知道,兒子前幾日還叫老三截住,他埋怨兒子只想著老四不想著他。如今您這裡正要用人,兒子就想著他叫他去試試也好。」
只是,叫一個皇子去給一幫沒有官職的學子當師傅,未免也有點大材小用。胤礽並未想過這個方案會一次性通過,今日來談,不過試探而已。
康熙雙眼微眯,眼下說起洋文,太子肯定是精通。可他自己精通又不能親自去當師傅,說起學堂的師傅人選,就只能是跟他學過的阿哥們上了。
他這會兒真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路早就叫兒子一封奏摺帶跑偏了。
想了一陣,康熙也覺得叫皇子們多歷練一下未嘗不是好事。於是他便對胤礽說道:「叫他幾個小的也來試試。誰若是做的好,朕再賞他們。」
聽見他汗阿瑪差不多是准了辦學只是,自己所想成真,胤礽心裡頭分外高興,只是想到他那個鬼靈精的九弟,他嘴角未抽,「若是九弟也去,可就有的折騰了。」
不過就算他對九阿哥如此嫌棄,也不得不承認,在語言天賦這件事上,九阿哥還真是他們兄弟幾個里最好的一個。
事情說的差不多,胤礽起身告退。
他走之後,康熙又把他寫的東西看了幾遍,心裡把要準備之事想了個透徹,才放下摺子提筆寫了旨意,打算即刻派人把楊衍裘傳進京城,將朝廷指派他帶商戶出海之事告訴他。
天家父子給朝臣們關心的「淫祀」定了性質,康熙也沒再與朝臣們商議,就直接下令將那洋人傳教士押入大牢關了半個月。朝臣們雖然還是有些不滿,但處罰既然已經下了,他們也不敢再置喙什麼,因此也都老老實實閉嘴了。
而洋人傳教士出了大牢沒多久,大清第一個外語學校就在京城中誕生了。
京中進來很熱鬧,不,應該說整個大清都很熱鬧。
起因是出使的名額如何分配朝中群臣爭議不斷,逼的康熙後來還不得不特批出了一個新的官職,這官職不歸任何部門管理,直接聽命於天子。
且這個官職不限制家世,只要外語考試通過,膽氣過人,就能擔任。
天下舉子若覺得考不過鄉試,或者直接想平步青雲的,都可以往這個職位上努力一下。
為防止寒門學子錯過這個消息,康熙還下旨通令所有府縣,多印點報紙,務必把此事告知所有學子。
為了這樣好的差事,天下有心仕途的學子自然都拼了命的往京中擠。一時間,連帶著馬車客棧驛館之類的地方,營收也都跟著水漲船高。
除了學子的熱鬧,朝廷要選派商戶跟著一起去歐洲的消息,也因為楊衍裘入京而在商戶中逐漸傳開。南北兩方有點家底的商戶都爭著報名,希望能跟著朝廷的船隊出海到歐洲去撈金。
外頭的熱鬧胤礽無心關注,外語學校正式開課之前,他得把幾門課程的教案都整理好。幾個要出去做師傅的阿哥仿佛還嫌他不夠忙一般,日日往他這裡跑,除了複習就是請教,擾的他不得清靜。
直到胤礽把變好的教案遞到他們手中,這些領了差事的阿哥們才消停下來。
最高興的莫過於三哥,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二哥可算是急的還有我這個弟弟了。」
胤礽無暇理會他這別樣的埋怨,自從康熙下旨令工匠們建造出使之時要用的商船,他也隱晦的提了一下似乎該把戴梓傳進京中,把船艦上要用的火炮訂單,給河南的鋼廠那裡下一批出去。
康熙起初不太想把戴梓招進京中,但再想起自己做的那個夢,便明白了兒子為何會有此諫言。
於是不久之後,戴梓奉詔入京。他還順便帶了自己新研製的火炮來。這些火炮都是照著胤礽給的圖紙,他自己一點點琢磨著做出來的。比著胤礽給的圖紙做出來的,其中威力可想而知。
這麼說吧,就算是施琅打東瀛時艦隊上帶的火炮,比起戴梓新研製出來這個,火力也要差上幾分。
戴梓奉旨在御書房裡面見康熙,先是匯報了河南鋼廠那裡近兩年的總產量。雖然是分廠,出鋼的量卻是京中的好幾十倍。因為占地面積更廣,可容下的高爐更多。
而且到了河南之後,戴梓還親自帶出了很多學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那裡煉鋼造火炮和火銃的工匠,比之京中可謂是人才濟濟。
「去年約莫有16萬千斤(噸)」戴梓驕傲道,「但臣有心,今年能再漲幾成。」
康熙與胤礽對視一眼,問道:「兩年之內,做出兩千門新式火炮出來,河南那裡可供的上?」他只下了火炮的訂單,是覺得火銃還有景山那裡還有存貨,而且兩年之內,總能再做出上萬把來。
戴梓抿嘴沉默了一會兒,才堅定道:「臣回去後會盡力督促工匠們,儘早完成朝廷所需!」
胤礽心裡默算了起來。出使歐洲的船,他汗阿瑪必會叫人修的很大,再換算一下這個數量,每個船上要裝載的數量…
「…」胤礽覺得,他汗阿瑪大約真的被那個系統織造的那個夢影響不淺。
這武器的密集程度,真的遠超他的預期。別說防範於未然,就是打下歐洲,都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