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哦?」康熙挑眉道,「你知道他們為何如此?」
胤礽戲謔道,「洋人私設課堂,左不過是覺得語言不通不方便他們招攬信徒。而朝臣們則覺得若真由得這傳教士在京中紮根,天長日久下來恐怕會動搖到他們信奉多年的儒家之學。這是這點心思沒法光明正大說出口,便只能找了『淫祀』的理由來要求嚴懲洋人。」
以康熙的只智商,不用兒子分析也能想通其中緣由,因此也笑著附和,「你所料不差。」正是因為看透了文官所想,他現在更不想立即處置那傳教士了。
文官是最難控制的一批人,動不動便用儒家知道轄制君王,有外來的和尚偶爾刺激一下他們也是好的。
胤礽親捻了口果子,三兩口吃完才接著說:「只是經此一事,兒子對那洋人傳教士倒也有了幾分改觀。他與那上次來的不列顛人大有不同,且要比那個蠢貨聰明上好幾分。」
「怎麼說?」康熙來了興趣。
他鮮少聽兒子輕易對誰有刮目相看之言,即便是為官多年的朝臣,也沒誰輕易有這個榮幸。如今猛地聽到兒子對一個傳教士有這樣的評價,心裡還真是覺得十分新鮮。
「兒子覺得這洋人倒比一般人有籌謀」胤礽的語氣里略帶暗示,「佛教要進中原,尚且只想到靠經書教義硬闖進來。這傳教士想在京中開宗立派,頭一個想到的竟是要先與他們目標信徒們流暢溝通。」
雖然這話有點忽悠他汗阿瑪的成分,可總本心來說,他還真挺欣賞洋人的這種做法。因此語氣中的讚賞之意也未加掩飾,「兒子覺得,他可真是個極聰明的人。」
康熙把他的話在心裡過了一遍,跟著肯定道:「聽你如此一說,朕也覺得他果然比常人通透。」說完他轉念一想,洋人要踏進尚且知道要通宵咱們的官話,朕如今要派人到他們那裡去,豈能叫底下人兩眼摸黑就去?
「或許朕也該找人教一教阿布凱,怎麼流利的說洋文。」康熙唏噓道,「他這樣稀里糊塗的過去,未免叫洋人輕視了咱們。」
「兒子也是這樣想的,能聽懂的洋人說什麼,才不至於被他們忽悠矇騙不是。」胤礽的笑里多了幾分狡黠,「而且兒子還想著,他可以到咱們這裡傳教,咱們為何不能多派些人手到他們那邊,把儒家之學反向傳給他們呢?」
康熙回味了一番兒子的話,眼中一亮,忍不住撫掌大笑,「這話不錯!朕吩咐人去國子監里通傳此事,若有想跟著去的儒生,便到祭酒那裡報名,若能通過朕的考核,出使之時便可跟著一道去!」
「汗阿瑪這就是欺負人了」胤礽調侃道,「國子監學生整日只與儒家之學為伍,哪裡懂得泰西之人的語言。」
康熙心情上佳,自然不介意跟兒子多開幾個玩笑,於是立刻又道:「他們現在不會,朕找人教給他們就是。且朕不僅許他們學,還要仔細定下規矩。若是認真學,不僅免束脩,朕還可以在他們學成之後許他們官職。若是不認真學,國子監待他們也不必再待下去。」
眼見他汗阿瑪已經上鉤,胤礽眼珠微微轉了一下,故好奇道:「汗阿瑪寬縱他們,若國子監學子再無心科舉,紛紛想把此條捷徑當做踏入仕途的跳板可怎麼是好?」
難免會有些心術不正的,或是加重已經有過被那傳教士誤導,差點成為其信徒的。語言底子自然比別個沒學過的好太多,利用這考試鑽了空子來也未可知。
康熙冷哼,「若真有以此為由心術不正的,朕必將重罰!」想走捷徑可以理解,但一心鑽營之人他從來都十分厭惡,自然也不會容許這樣的人為官做宰。
胤礽覷了眼他汗阿瑪的臉色,像是突然想到什麼一般,笑著道:「兒子倒是覺得,若直接從國子監里挑選,有家世的學子們未見得肯捨棄現在的好處。不若汗阿瑪下旨在京中開設專門的外語學校,在天下學子中廣泛徵兆,挑選了可用之士派他們去出使泰西之地。」
「另開學校?」康熙瞥了他一眼,「恐怖不是臨時起意,是你早就想好的吧。」
眼見被他汗阿瑪拆穿,胤礽也不再步步為營,憨笑道,「兒子知道瞞不過您去。」等了一會兒未見他汗阿瑪有怒氣,他又道:「汗阿瑪身為天子,胸懷可納天下,大清也總歸是要如您一般,敞開胸懷納天下百家的。」
要開放風氣,提高民智,哪裡有比辦學堂更好的辦法呢?
聽罷兒子所言,康熙臉色繃緊,開玩笑的心情消失,霎時間沉默不言。他不想一次把步子踏的那麼大,開放民智可以,但是這要在大清更加強大之後一步步來才行。
胤礽也很清楚他汗阿瑪為何如此,肅了肅臉色平靜道,「並非是在百姓中選擇,而是在本來就多年苦讀的學子裡選。汗阿瑪也不必過於擔憂。」
貧苦百姓哪裡讀的起書,凡是家裡能供養出一個舉子的,好歹都是有幾分家底的人家。
「朕知道」康熙沉吟了一陣,又轉了話題,「辦學之事朕再考慮,倒是隨著去的商戶,領頭之人你可想好。」
「兒子擬了摺子,請汗阿瑪過目。」胤礽將一早寫好的方案遞了過去,自己則若無其事的繼續吃果子。
康熙接過後細看起來,看了一陣才頷首道,「楊衍裘是個可信之人,他在江南一帶名聲斐然,也頗受認可。」他又繼續往後看,當看到胤礽寫到辦學之事,則又擰眉道:「你想叫老三老五幾個,去學堂里做師傅?」
胤礽戲謔道,「洋人私設課堂,左不過是覺得語言不通不方便他們招攬信徒。而朝臣們則覺得若真由得這傳教士在京中紮根,天長日久下來恐怕會動搖到他們信奉多年的儒家之學。這是這點心思沒法光明正大說出口,便只能找了『淫祀』的理由來要求嚴懲洋人。」
以康熙的只智商,不用兒子分析也能想通其中緣由,因此也笑著附和,「你所料不差。」正是因為看透了文官所想,他現在更不想立即處置那傳教士了。
文官是最難控制的一批人,動不動便用儒家知道轄制君王,有外來的和尚偶爾刺激一下他們也是好的。
胤礽親捻了口果子,三兩口吃完才接著說:「只是經此一事,兒子對那洋人傳教士倒也有了幾分改觀。他與那上次來的不列顛人大有不同,且要比那個蠢貨聰明上好幾分。」
「怎麼說?」康熙來了興趣。
他鮮少聽兒子輕易對誰有刮目相看之言,即便是為官多年的朝臣,也沒誰輕易有這個榮幸。如今猛地聽到兒子對一個傳教士有這樣的評價,心裡還真是覺得十分新鮮。
「兒子覺得這洋人倒比一般人有籌謀」胤礽的語氣里略帶暗示,「佛教要進中原,尚且只想到靠經書教義硬闖進來。這傳教士想在京中開宗立派,頭一個想到的竟是要先與他們目標信徒們流暢溝通。」
雖然這話有點忽悠他汗阿瑪的成分,可總本心來說,他還真挺欣賞洋人的這種做法。因此語氣中的讚賞之意也未加掩飾,「兒子覺得,他可真是個極聰明的人。」
康熙把他的話在心裡過了一遍,跟著肯定道:「聽你如此一說,朕也覺得他果然比常人通透。」說完他轉念一想,洋人要踏進尚且知道要通宵咱們的官話,朕如今要派人到他們那裡去,豈能叫底下人兩眼摸黑就去?
「或許朕也該找人教一教阿布凱,怎麼流利的說洋文。」康熙唏噓道,「他這樣稀里糊塗的過去,未免叫洋人輕視了咱們。」
「兒子也是這樣想的,能聽懂的洋人說什麼,才不至於被他們忽悠矇騙不是。」胤礽的笑里多了幾分狡黠,「而且兒子還想著,他可以到咱們這裡傳教,咱們為何不能多派些人手到他們那邊,把儒家之學反向傳給他們呢?」
康熙回味了一番兒子的話,眼中一亮,忍不住撫掌大笑,「這話不錯!朕吩咐人去國子監里通傳此事,若有想跟著去的儒生,便到祭酒那裡報名,若能通過朕的考核,出使之時便可跟著一道去!」
「汗阿瑪這就是欺負人了」胤礽調侃道,「國子監學生整日只與儒家之學為伍,哪裡懂得泰西之人的語言。」
康熙心情上佳,自然不介意跟兒子多開幾個玩笑,於是立刻又道:「他們現在不會,朕找人教給他們就是。且朕不僅許他們學,還要仔細定下規矩。若是認真學,不僅免束脩,朕還可以在他們學成之後許他們官職。若是不認真學,國子監待他們也不必再待下去。」
眼見他汗阿瑪已經上鉤,胤礽眼珠微微轉了一下,故好奇道:「汗阿瑪寬縱他們,若國子監學子再無心科舉,紛紛想把此條捷徑當做踏入仕途的跳板可怎麼是好?」
難免會有些心術不正的,或是加重已經有過被那傳教士誤導,差點成為其信徒的。語言底子自然比別個沒學過的好太多,利用這考試鑽了空子來也未可知。
康熙冷哼,「若真有以此為由心術不正的,朕必將重罰!」想走捷徑可以理解,但一心鑽營之人他從來都十分厭惡,自然也不會容許這樣的人為官做宰。
胤礽覷了眼他汗阿瑪的臉色,像是突然想到什麼一般,笑著道:「兒子倒是覺得,若直接從國子監里挑選,有家世的學子們未見得肯捨棄現在的好處。不若汗阿瑪下旨在京中開設專門的外語學校,在天下學子中廣泛徵兆,挑選了可用之士派他們去出使泰西之地。」
「另開學校?」康熙瞥了他一眼,「恐怖不是臨時起意,是你早就想好的吧。」
眼見被他汗阿瑪拆穿,胤礽也不再步步為營,憨笑道,「兒子知道瞞不過您去。」等了一會兒未見他汗阿瑪有怒氣,他又道:「汗阿瑪身為天子,胸懷可納天下,大清也總歸是要如您一般,敞開胸懷納天下百家的。」
要開放風氣,提高民智,哪裡有比辦學堂更好的辦法呢?
聽罷兒子所言,康熙臉色繃緊,開玩笑的心情消失,霎時間沉默不言。他不想一次把步子踏的那麼大,開放民智可以,但是這要在大清更加強大之後一步步來才行。
胤礽也很清楚他汗阿瑪為何如此,肅了肅臉色平靜道,「並非是在百姓中選擇,而是在本來就多年苦讀的學子裡選。汗阿瑪也不必過於擔憂。」
貧苦百姓哪裡讀的起書,凡是家裡能供養出一個舉子的,好歹都是有幾分家底的人家。
「朕知道」康熙沉吟了一陣,又轉了話題,「辦學之事朕再考慮,倒是隨著去的商戶,領頭之人你可想好。」
「兒子擬了摺子,請汗阿瑪過目。」胤礽將一早寫好的方案遞了過去,自己則若無其事的繼續吃果子。
康熙接過後細看起來,看了一陣才頷首道,「楊衍裘是個可信之人,他在江南一帶名聲斐然,也頗受認可。」他又繼續往後看,當看到胤礽寫到辦學之事,則又擰眉道:「你想叫老三老五幾個,去學堂里做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