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田因齊為君後大力整頓吏治發展經濟,顯見是個有為之君、意在爭霸天下,他會看著趙國覆滅?趙公不是說齊國肯出兵麽?」

  「齊國是出兵了,可是田忌率領的四萬大軍剛剛渡過黃河便在巨鹿遭到魏衛聯軍的襲擊,齊軍大敗」

  趙種嘆口氣,雙目赤紅地望著禽滑西:「經此一戰,田因齊是不會再派援兵了。趙國已孤立無援,唯有奮死一戰!墨家對趙國已是仁至義盡,卻是不該斷送在這裡,寡人此來,就是要勸巨子和墨家子弟離開邯鄲。」

  「多謝趙侯。不過墨者協守邯鄲並非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墨家『兼愛非攻』的理想。今天是魏國強,墨家就來幫助趙國;若是有一天趙國強了,墨家也一樣會去幫助魏國,所以趙侯並不虧欠墨家什麼。何況一天戰事未停,便是還有轉機,燕國齊國和楚國不能來援,難道趙侯忘記了還有秦國這個西陲霸主、還有那位名動天下的白子麽?」

  「向秦國求助?這怎麼可能秦人雖與魏國有隙,卻在河西一戰後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國約;而且秦國就算傾全國之力,也不過才有十萬可戰精兵,這是嬴渠梁最後的本錢,他怎麼捨得為趙國拼命?而且魏國攻趙,說來還是那位白子引虎東進的大手筆,秦國得此時間修養生息還來不及呢,又怎會破壞既定的計劃?」

  「呵呵,秦國要強大,所以才將禍水東引以爭取時間;可我相信嬴渠梁和那位白子也不會希望看到魏國真的滅了趙國罷?趙侯請放寬心,我自有辦法讓嬴渠梁出兵;只需要修書一封,以墨家的名義送交白家商社,請他們代轉秦國就好」

  「巨子修書一封,就能讓嬴渠梁派出援兵?」

  趙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知這封書信」

  「書信寫好後我會用鐵泥封口,其中的內容就連趙公也不可知曉。因為世上可以看到這封信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嬴渠梁、一個是那位秦國的白子,否則這信就沒用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老秦初強

  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強大,表面的軍事力量、經濟實力其實都是虛的,窮兵黷武或者大搞舉國經濟就能迎來表面的繁華,可是如果沒有法制護航,這種表面的繁華也遲早是空中樓閣,終有轟然倒塌的一天。

  白棟很清楚老秦的現狀,所以沒有去期待『法治』,現階段只追求較為完善的『法制』,商標權和專利權的實施就是一個嘗試,經過近三年的發展,現在的老秦商家已經充分享受到了這兩項法律帶來的好處,隨著白家商社、甘家商社、杜家商社的生意越做越大,漸漸遍布華夏各國,一些有遠見的諸侯和卿大夫已經開始在自己國內推行類似的法律,田因齊的齊國和趙種的趙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當一項法律開始被某個區域內的國家集體遵守時,法律共同體的建設也就不是夢想了。現在只是秦國的影響力還嫌不夠,不只是軍事上不夠強大、經濟方面除了一個白家商社秀出同儕外,整體實力還比不上齊楚這樣的老牌經濟強國,而且秦國的法制在白棟的推動下也只是處於萌芽狀態,遠遠比不得後世的羅馬帝國,後世那個橫跨地中海兩岸的龐大帝國可是有著更為完善的立法和司法體系,《羅馬法》《海商法》甚至一直影響到一千多年後的歐洲和亞洲國家。

  衛鞅現在對白棟是既敬且佩,現在他總算是明白了,這位白子可不僅僅是賣弄些奇技淫巧和口舌上的功夫,對法令的理解更是令他踮起腳瞪大眼睛也難望項背。公子虔的事情該有多麼棘手?真割了這位前朝大公子的鼻子?正如白棟說得那樣,日後他衛鞅會死得很慘;可如果不割。又會讓國人嘲笑他這個變法大臣沒有責任擔當。

  在任何人這都是一個難題,可到了這位白子手中。居然就被輕輕鬆鬆解決了?老秦滿朝臣子和國民看到的不是一個莽撞行法或者缺少擔當的左庶長,行法酷毒的左庶長仿佛是睡了一覺後就變得清醒了,學會了每日三省吾身?居然主動上書國君,說什麼『法者為國之重器,不可掌於一人之手也』,這算是什麼意思?

  在白棟的點撥下,衛鞅很快就領會了立法與執法之間的關係,身為變法大臣,他應該是一個執法者。可以提出立法思路,可如果將立法執法一肩挑之,難免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那時再無退路。

  如果是在漢唐宋明,白棟恐怕很難讓一位手握大權的變法重臣接受這種思想,可現在是在百家爭鳴的先秦、衛鞅更是法家百年不出的傑出人物、他白子更在秦國舉足輕重,有了這些條件,讓衛鞅明白立法、執法分立就不是什麼難題了。

  一竅通百竅通,以衛鞅浸淫法家多年的底蘊。很快就看出在老秦建立一個立法機構絕對是法家裡程碑式的進步,老秦的變法成功固然是他的追求,完善立法過程、填補法家空白難道就不是麽?他是衛鞅,思路活躍的法家衛子啊!

  衛鞅鄭重其事的提出加上白棟的背後支持。嬴渠梁和滿朝臣子自然是喜聞樂見,於是一個以嬴渠梁掛名、白棟、衛鞅、甘龍、杜摯為常設立法大臣的立法司就這樣成立了,這與希臘人的議會、羅馬人的元老院有很大不同。立法司只是從事立法、法令解釋工作,是對君主的補充完善而非對抗。司寇處和衛鞅的變法活動仍然相對獨立,彼此間並沒有隸屬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