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他遂道:「公子道他服用完此物後,愈發神智晴明心情舒朗,這是件好事啊。」
遲向晚沒理他這茬兒,只是問道:「言相怎麼說?」
長隨回憶著自家老爺對此事的態度,模仿著言相的語氣複述道:「老爺也有管過公子此事,不過他只說,既然服用後感覺對身體有幫助,便是好事,但凡事有度,也不可食用過多,免得上癮。」
上癮?
遲向晚眸光閃了閃,言相似乎對□□的功效有幾分了解,心中有什麼念頭一閃而過。
她也不能暴露自己對福/壽膏的了解,只是隱晦道:「我只是在想,此物吃時給人飄飄欲仙之感,而有幾日不吃,則令人坐臥不安,好像能操控人的心神一般,還是警惕些好。」
她想起了夢中,言穆說要吃好東西去,說完之後,他的身影在夢境之中,越來越模糊而悠遠,似乎將要成為一道淺淺的渡影,留不得也抓不住。
遲向晚心中一驚,回神後才發覺,後背生出細細的冷汗。
她對他雖然沒有男女之情,但有朋友之誼,她不能眼睜睜地坐視他步入歧途。
……
謝琛看著剛傳回來的消息,陷入了思索。
現在已是秋季,皇帝的御駕從離宮回返,而寧妃還未回宮。而又有消息道,皇帝暗中加強了對離宮,特別是對寧妃宮殿的保護,他心中的猜想得到了證實,一個答案呼之欲出。
盧貴妃能再次見到皇帝,在皇帝心頭種下疑心,就是因為寧妃的襄助。
他看了看窗外的流雲,流雲翻湧變幻著形狀,亦如現在波瀾漸起的局勢。
只是謝琛沒想到波瀾會來得這麼快。
八百里急報傳到京城,位於太行山和黃河之間的孟州,發生嚴重地震,死傷民眾數以萬計。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想起幾年前江南道的那場洪災。近些年大鈞雖然各地時有災害發生,但若論起嚴重程度,或許只有那次可與這次相較。
皇帝本想從朝中選派官員前去賑災,但是民間卻傳來呼聲,推舉先前的圓琛法師,也就是現在的楚王前去賑災。
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這次災情這般嚴重,只有委任一個對治災有經驗者,方能有的放矢,緩解災後影響。
皇帝好容易準備打發謝琛明年初春便前往梓州,怎會願意他去孟州治理災情。一時間此事便擱置了下來。
但又有新的事情被爆出,孟州刺史不尋思如何安撫災後百姓,反而趁機抬高糧價,大發國難財,甚至和當地的別駕合謀,瞞報當地死傷人數。
聽到這個消息,皇帝臉色霎時便如烏雲一般陰沉,他知道,此刻孟州的百姓對朝廷命官失去了信任,再派誰前去也難以短時間博得民心,安撫災民。
看來讓謝琛去治災,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勢在必行了。
秋風卷過京城的雲,卷過渭河渡口。
渡口上,濤聲陣陣,雁影翩翩。天盡頭的紅日映在如鏡的江面,恍若倒置的溶溶燎雲。
看著外面帆檣林立,千舟競渡,常濟忍不住對謝琛道。
「殿下,都快卯時了,咱們若是還不走,今日就走不了了。」
大鈞有規定,從渡口出發的船隻,最晚卯時便要啟程,否則只能等到第二日再動身。
謝琛還是那副散漫悠然的模樣,道:「不急。」
他們就坐在小舟之上,任誰也不會想到,本來應坐在闊大官船上的二人,就打算乘小舟一路向東,由渭水到黃河主幹。
謝琛饒有興致地看向旁邊的官船,一個身影向船頭這邊走來,那人身形纖細,如柳條如絲絛,她躡手躡腳行至船頭,手扶著桅杆,偷偷在向小舟這邊張望。
謝琛自看到這道身影后,眼中本來星星點點的笑意,頓時暈染開來。他伸出手去,那人顯然識得這隻白皙纖長的手,臉上是按捺不住的驚喜,就著一臂之力,向前縱身一躍,翩躚落入小舟。
小舟猛烈地震了一震,遲向晚還處於暈船的狀態,就被撈進一個溫暖的懷抱。
謝琛端詳著眼前男裝打扮的少女。
若說遲向晚女裝清麗無暇如出水芙蓉,男裝則清俊無儔如山澗溪泉。
她刻意畫濃了長眉,更襯得眉如墨畫,眼如曜石,別有一番風味。
他沒有問她怎麼來了,亦沒有問她怎麼知道自己在這裡。
他只是取過絲帕,輕輕擦拭她抓過桅杆後沾塵的雙手。
他將遲向晚手心攤開,看著上面污斑點點,在無暇如白玉般的手上,顯得那麼不合時宜,不禁伸出手指戳了戳,然後輕笑出聲來。
碎金般的夕陽,從江面湧進小舟之上,為船中的二人披上絕美的霓裳,江水在快哉風裡微微漾著,遠處漁者船夫傳來隱約的歡快歌聲。
他們誰也沒有主動開口說話,像是都沉浸於這份靜謐的美好之中,盡情享受。
絲帕的柔軟與清潔,將遲向晚手心裡的污漬拂拭無餘。一陣擦拭後,謝琛放下絲帕。
遲向晚聽見,是熟悉的吐字氣息,有些懶洋洋地在她的耳畔響起:「天色真好。」
第63章 江上船中 他慵懶地微笑著,「但我知你……
「你便不問問我是怎麼來的麼。」遲向晚睨他一眼, 「若是我不來這一趟,你豈不是白等了。」
這些日子,因著皇帝起了疑心, 她與謝琛並未私下見面與聯絡,甚至於, 這次謝琛離京賑災,她都不能光明正大前來一送。
遲向晚沒理他這茬兒,只是問道:「言相怎麼說?」
長隨回憶著自家老爺對此事的態度,模仿著言相的語氣複述道:「老爺也有管過公子此事,不過他只說,既然服用後感覺對身體有幫助,便是好事,但凡事有度,也不可食用過多,免得上癮。」
上癮?
遲向晚眸光閃了閃,言相似乎對□□的功效有幾分了解,心中有什麼念頭一閃而過。
她也不能暴露自己對福/壽膏的了解,只是隱晦道:「我只是在想,此物吃時給人飄飄欲仙之感,而有幾日不吃,則令人坐臥不安,好像能操控人的心神一般,還是警惕些好。」
她想起了夢中,言穆說要吃好東西去,說完之後,他的身影在夢境之中,越來越模糊而悠遠,似乎將要成為一道淺淺的渡影,留不得也抓不住。
遲向晚心中一驚,回神後才發覺,後背生出細細的冷汗。
她對他雖然沒有男女之情,但有朋友之誼,她不能眼睜睜地坐視他步入歧途。
……
謝琛看著剛傳回來的消息,陷入了思索。
現在已是秋季,皇帝的御駕從離宮回返,而寧妃還未回宮。而又有消息道,皇帝暗中加強了對離宮,特別是對寧妃宮殿的保護,他心中的猜想得到了證實,一個答案呼之欲出。
盧貴妃能再次見到皇帝,在皇帝心頭種下疑心,就是因為寧妃的襄助。
他看了看窗外的流雲,流雲翻湧變幻著形狀,亦如現在波瀾漸起的局勢。
只是謝琛沒想到波瀾會來得這麼快。
八百里急報傳到京城,位於太行山和黃河之間的孟州,發生嚴重地震,死傷民眾數以萬計。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想起幾年前江南道的那場洪災。近些年大鈞雖然各地時有災害發生,但若論起嚴重程度,或許只有那次可與這次相較。
皇帝本想從朝中選派官員前去賑災,但是民間卻傳來呼聲,推舉先前的圓琛法師,也就是現在的楚王前去賑災。
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這次災情這般嚴重,只有委任一個對治災有經驗者,方能有的放矢,緩解災後影響。
皇帝好容易準備打發謝琛明年初春便前往梓州,怎會願意他去孟州治理災情。一時間此事便擱置了下來。
但又有新的事情被爆出,孟州刺史不尋思如何安撫災後百姓,反而趁機抬高糧價,大發國難財,甚至和當地的別駕合謀,瞞報當地死傷人數。
聽到這個消息,皇帝臉色霎時便如烏雲一般陰沉,他知道,此刻孟州的百姓對朝廷命官失去了信任,再派誰前去也難以短時間博得民心,安撫災民。
看來讓謝琛去治災,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勢在必行了。
秋風卷過京城的雲,卷過渭河渡口。
渡口上,濤聲陣陣,雁影翩翩。天盡頭的紅日映在如鏡的江面,恍若倒置的溶溶燎雲。
看著外面帆檣林立,千舟競渡,常濟忍不住對謝琛道。
「殿下,都快卯時了,咱們若是還不走,今日就走不了了。」
大鈞有規定,從渡口出發的船隻,最晚卯時便要啟程,否則只能等到第二日再動身。
謝琛還是那副散漫悠然的模樣,道:「不急。」
他們就坐在小舟之上,任誰也不會想到,本來應坐在闊大官船上的二人,就打算乘小舟一路向東,由渭水到黃河主幹。
謝琛饒有興致地看向旁邊的官船,一個身影向船頭這邊走來,那人身形纖細,如柳條如絲絛,她躡手躡腳行至船頭,手扶著桅杆,偷偷在向小舟這邊張望。
謝琛自看到這道身影后,眼中本來星星點點的笑意,頓時暈染開來。他伸出手去,那人顯然識得這隻白皙纖長的手,臉上是按捺不住的驚喜,就著一臂之力,向前縱身一躍,翩躚落入小舟。
小舟猛烈地震了一震,遲向晚還處於暈船的狀態,就被撈進一個溫暖的懷抱。
謝琛端詳著眼前男裝打扮的少女。
若說遲向晚女裝清麗無暇如出水芙蓉,男裝則清俊無儔如山澗溪泉。
她刻意畫濃了長眉,更襯得眉如墨畫,眼如曜石,別有一番風味。
他沒有問她怎麼來了,亦沒有問她怎麼知道自己在這裡。
他只是取過絲帕,輕輕擦拭她抓過桅杆後沾塵的雙手。
他將遲向晚手心攤開,看著上面污斑點點,在無暇如白玉般的手上,顯得那麼不合時宜,不禁伸出手指戳了戳,然後輕笑出聲來。
碎金般的夕陽,從江面湧進小舟之上,為船中的二人披上絕美的霓裳,江水在快哉風裡微微漾著,遠處漁者船夫傳來隱約的歡快歌聲。
他們誰也沒有主動開口說話,像是都沉浸於這份靜謐的美好之中,盡情享受。
絲帕的柔軟與清潔,將遲向晚手心裡的污漬拂拭無餘。一陣擦拭後,謝琛放下絲帕。
遲向晚聽見,是熟悉的吐字氣息,有些懶洋洋地在她的耳畔響起:「天色真好。」
第63章 江上船中 他慵懶地微笑著,「但我知你……
「你便不問問我是怎麼來的麼。」遲向晚睨他一眼, 「若是我不來這一趟,你豈不是白等了。」
這些日子,因著皇帝起了疑心, 她與謝琛並未私下見面與聯絡,甚至於, 這次謝琛離京賑災,她都不能光明正大前來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