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盛王在今早立刻給書香世家的好友去信,請他推薦幾位女先生來。同時他也有些後悔,沒早早關注女兒們的教育問題。

  「父王……」螢萱還想求情。

  盛王打斷她:「你母妃很快就要出發了,你若要與她告別,這便去吧。」

  螢萱跺跺腳,哭著跑開了。

  明珠想了想,也跟在了螢萱身後。

  她特意慢了一步,到場的時候,蘇語惜也不知道和螢萱說了什麼,後者雖然仍然眼眶通紅,但總算沒有再試圖阻止蘇語惜的離開。

  明珠隔了一丈遠,看著這一切。

  蘇語惜踏出王府大門那一刻,突然回頭和她對視。

  明珠對她微笑,做了個告別的手勢。

  蘇語惜愣愣地看了她一瞬,才轉頭繼續她的路。

  明珠內心嘆了口氣,與蘇語惜的糾葛,自此告一段落。

  但她內心並沒有特別輕鬆的感覺,她轉頭望向皇宮的方向,接下來要做的,只會更加艱難。

  第17章

  「醫館那邊還沒有消息嗎?」明珠問剛剛出去打探消息的春蟬。

  那位幾年後給陸風岩治好臉上疤痕的神醫,說是去老家探親,半月便回,此時都一個月多了,還沒有消息。

  「奴婢問了醫館,那位呂大夫曾寄信來,道是家中有事,要在家鄉再逗留一段時間。」春蟬回答,「奴婢已經囑咐醫館,若是再有消息,便派人來王府知會一聲。」

  「你做得很好。」明珠頷首,她就喜歡春蟬這一點,讓她做什麼,她從不多問。若是換了其他人,怕是難免要問兩句為何不請御醫,反而去找一個小醫館裡名不見經傳的大夫。

  說起這位名醫,明珠也是微微嘆氣,他不回京,明珠也別無他法,只能耐心等待。

  ——————————————————————————

  這日,明珠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她的大哥、盛王的長子盛宣和回信,信中言明這個季節邊關一向並無戰事,他徵求過上司及聖上同意,將於下月中旬以探親的名義返京。

  這個季節邊關一向並無戰事……明珠嘆了口氣,夏季確實少有戰事,這個季節,遊牧民族都在草原上放牧牛羊,等到冬日,北戎國無法靠草原生存,才會進犯大楚邊關,欲行劫掠。

  可上一世的盛宣和,卻正是在兩個月後,正入秋的時候,死在戰場上的。

  那一年,北戎突然在秋日犯邊,打了大楚一個措手不及。

  盛宣和匆忙出戰,戰死沙場。

  然後一封書信作為他通敵的證據被送入京中,直送到了聖上面前。

  上一世,直到很久以後明珠才知道,那是趙家的陰謀,為了奪取盛家一系握在手裡的兵權。

  聖上雖然不信盛宣和會通敵,但在趙家發動的彈劾下,為了給眾臣一個交代,還是把盛宣和的直屬上司常將軍召回京中,改派了文職。這位常將軍正是盛王爺曾經一手帶出來的老部下,趙家早就瞄上了他的位置。

  當時趙丞相還曾想趁機把盛王的另一位老部下,時任羽林軍統領的伍統領也一併拉下馬。但聖上態度堅決,他們當時沒能做到。大概一年後,伍統領在一場秋獵中摔傷右腿,不得不卸任。

  明珠猜想,這一定也是趙家的手筆。

  明珠本不會在明知邊關將有戰事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哥哥叫回來,只為保他一個人的平安,而棄邊關百姓於不顧。

  但重生回來的她知道,這場戰事本就是衝著盛宣和去的,趙家和北戎早有勾結。把盛宣和叫回來,這場戰事就不會發生,反而能保邊關百姓平安。

  而此時,明珠也只能希望不要再有什麼變數,希望哥哥能如期順利回京。

  至於回京後,要如何留住他,就要從長計議了。

  ————————————————————————————

  詩會。

  又是一場貴女們的聚會。

  上一世明珠不愛參加詩會,因為她作詩水準實在一般。

  她對吟詩作對也沒什麼興趣,上一世還是當了太子妃之後,各方面的技能都惡補了一些,其中就包括作詩。

  不過詩會也不是為了讓貴女們丟臉的,有些不擅作詩的小姐們,在參加前,就會打聽好這次詩會作什麼題目,再找了槍手寫好,到時默寫出來而已。

  誰真誰假,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過詩會只不過是個聚會聊天的由頭,誰也不會故意揭穿給人難堪罷了。

  在詩會中,有真材實料,一向較出風頭的,是宋學士的女兒宋文錦,以及柳太師的女兒柳長歌。她們兩個,也一向因為才學被京中人稱作「大楚雙姝」。

  上輩子,對於「雙姝」這種稱呼,明珠其實是有點點嫉妒的。她當初不喜歡宋文錦和柳長歌也多多少少有這方面的原因。

  但重生回來的明珠,卻當然不會再有這樣的情緒。

  此時柳長歌不在京中,來參加詩會的「雙姝」就只有宋文錦,她身著一身天青色的長裙,越發襯得氣質溫文秀雅。

  這種曾經被螢萱評價為「很裝」的氣質,此時倒是很合明珠的眼。她一邊想著自家哥哥眼光真是不錯,一邊笑盈盈地沖宋文錦揮揮手示意她過來坐。

  宋文錦倒是有點驚訝,她當然知道明珠不太喜歡自己。因為盛宣和的關係,她曾向明珠姐妹示好,但都被明珠和螢萱無視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