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頁
二十九日,急於援救荊襄的堵胤錫指揮所部明軍抵達華容,當日未經休整就向華容發起進攻。
堵部明軍主力是堵胤錫一手打造訓練的君子營,雖只有不到兩千人,但都是湘中士子青年頗有血性,遇敵敢於交戰不輕言潰逃。在君子營的感染下,其餘明軍士卒雖戰力不強,但也勉強敢於攀城。
只是相比傅貴部,堵胤錫指揮的這支明軍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差了一兩個等級,因此攻城一日,明軍並未取得任何突破,反而折損了幾百人。
從長沙北上的何騰蛟督率三萬大軍由洞庭湖水師裝運,於二十九日在明山古樓渡登陸。
聞聽堵胤錫已經率軍抵達並正在攻打華容城後,且據從華容逃出來的百姓說城中順軍人馬並不多,這位湖廣總督信心倍漲,在尚未收復華容的情況下竟然提筆向南都告捷,說已光復華容。
荊州。
早就想帶兵殺進湖南的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在接到傅貴告急後,也不等御營新的指示,急忙點起步騎六千迅速南下馳援華容。
行至石首地界時,御營使者飛馬追上,傳達皇帝旨意命第四軍即刻南征湖南。
左潘安心道大兄弟陛下果然處處和俺想的一樣,越發興奮督兵疾馳。途中遇細作來報,說是明軍吳三桂部正從臨湘西進,顯是欲同攻打華容的明軍會師。結合傅貴所報明軍洞庭湖水師前些日子調動異常,左潘安不禁懷疑湖南明軍是不是又傾巢出動了。
雖說不識字,但地圖左潘安還是看得懂的,扒著地圖看了半天,左潘安竟是放棄直接馳援華容,而是改向澧縣方向突擊。
澧縣是湖南巡撫堵胤錫的駐地,其攻打華容的糧草都屯集在此。
左意圍魏救趙,先迫使堵胤錫這路明軍回撤,然後在他們回救途中以精銳騎兵衝垮他們。
為了讓堵胤錫撤軍,左潘安又命人假扮百姓到處散播順軍已占領澧縣的消息。
華容城下的堵胤錫雖懷疑這個消息,但由於澧縣城中屯集著他這路明軍的糧草,還是決定帶兵回援,遂留一部兵馬交於趕來的何騰蛟指揮,自領另一部兵馬約四千人匆忙趕回澧縣。
結果在澧縣東南的關山鎮一帶遭到順軍襲擊,明軍倉促接戰很快就被順軍的騎兵沖亂。
堵胤錫無法節制所部被打得大敗,本人也墮馬折臂,在親兵保護下向常德一帶撤退。
關山鎮伏擊得手後,左潘安也不去打澧縣,徑直帶兵掉頭向華容殺來。
剛剛接管華容攻城指揮權的何騰蛟還沒明白髮生什麼事,其辛苦招攬的大將吳承宗同姚友興竟直接背營叛降順軍,並立時向何騰蛟的中軍大營發起進攻。
狼狽至極的何騰蛟無奈只得棄了大軍,僅帶十幾名隨從往洞庭湖逃去。餘下明軍多在龍見明、滿大壯等將領帶領下向順軍歸降。
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勒令降軍盡皆在臂上纏紅帶,由眾降將帶領立即攻打長沙。
有人勸左提督不可輕信這些降將,誰知放他們離開後這幫人會不會再與大順為敵。
「大好前程不要,腦袋進水了不成!」
左潘安竟是大將氣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結果由吳承宗、姚友興、龍見明、滿大壯等人指揮的原湖廣總督督標三萬大軍搖身一變,成了替大順攻取湖南的主力急先鋒。
此事報知御營後,陸四莞爾一笑,卻也不意外,因為滅明者,本就明軍也。
第八百三十六章 湖廣平,天下定
湖南,大潰。
何騰蛟自華容逃回古樓渡口連在此聚攏潰兵的膽量都沒有,就帶著隨從上了水師一艘戰船逃走。
從明軍變成順軍的吳承宗想擒住何騰蛟好立下一樁大功,結果帶著千餘人趕到古樓渡時才發現何騰蛟已經跑了。
然而讓吳總兵也始料未及的是,古樓渡口停泊的水師戰船卻是一艘沒走,副將劉承胤領七千餘水師官兵正在恭侯大順天兵的到來。
洞庭湖水師在未與順軍有一兵廝殺的情況下,就這麼全軍降了大順,使得缺乏水師的順軍一下有了沿江東下的底氣和實力。
而劉承胤之所以降順,除了對明朝不抱希望之外,也是因為其與何騰蛟有私怨。
當初弘光朝廷初立,身為湖廣總督的何騰蛟向南都推薦了很多人掛帥印,充總兵官,然唯獨沒有劉承胤,這讓劉承胤大怒認為何騰蛟輕視於他,又眼見何騰蛟接連兩次如喪家之犬,順軍節節勝利,自是要給自己及部下官兵謀一條富貴之路。
在劉承胤的配合下,反正的三萬新順軍原路返回,浩蕩攻向長沙。何騰蛟聞三萬兵馬盡叛後心如死灰,匆匆逃往衡陽。長沙總兵黃朝宣果斷投降,並引順軍直取燕子窠,又請以先鋒願為大順攻取衡陽、永州等地。
不久,大順皇帝下詔,授黃朝宣為衡寶總兵,授劉承胤為長江總兵,授吳承宗為長沙總兵,龍見明、滿大壯等來降明朝總兵皆留原職,不日縱兵南下。
長沙失守後,又有明軍將領曹志建,張先壁等人歸降。
湖北巡撫章曠聞知何騰蛟南逃,順軍已經攻占長沙後,帶了那總兵李國英一同前往長沙向大順歸降。
被陸四戲稱為前方左大帥的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對來降明將一律重用,並命這些降將領降軍攻略湖南、江西要鎮,結果倒讓第四軍主力騰出手來對付進退失據的吳三桂部。
堵部明軍主力是堵胤錫一手打造訓練的君子營,雖只有不到兩千人,但都是湘中士子青年頗有血性,遇敵敢於交戰不輕言潰逃。在君子營的感染下,其餘明軍士卒雖戰力不強,但也勉強敢於攀城。
只是相比傅貴部,堵胤錫指揮的這支明軍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差了一兩個等級,因此攻城一日,明軍並未取得任何突破,反而折損了幾百人。
從長沙北上的何騰蛟督率三萬大軍由洞庭湖水師裝運,於二十九日在明山古樓渡登陸。
聞聽堵胤錫已經率軍抵達並正在攻打華容城後,且據從華容逃出來的百姓說城中順軍人馬並不多,這位湖廣總督信心倍漲,在尚未收復華容的情況下竟然提筆向南都告捷,說已光復華容。
荊州。
早就想帶兵殺進湖南的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在接到傅貴告急後,也不等御營新的指示,急忙點起步騎六千迅速南下馳援華容。
行至石首地界時,御營使者飛馬追上,傳達皇帝旨意命第四軍即刻南征湖南。
左潘安心道大兄弟陛下果然處處和俺想的一樣,越發興奮督兵疾馳。途中遇細作來報,說是明軍吳三桂部正從臨湘西進,顯是欲同攻打華容的明軍會師。結合傅貴所報明軍洞庭湖水師前些日子調動異常,左潘安不禁懷疑湖南明軍是不是又傾巢出動了。
雖說不識字,但地圖左潘安還是看得懂的,扒著地圖看了半天,左潘安竟是放棄直接馳援華容,而是改向澧縣方向突擊。
澧縣是湖南巡撫堵胤錫的駐地,其攻打華容的糧草都屯集在此。
左意圍魏救趙,先迫使堵胤錫這路明軍回撤,然後在他們回救途中以精銳騎兵衝垮他們。
為了讓堵胤錫撤軍,左潘安又命人假扮百姓到處散播順軍已占領澧縣的消息。
華容城下的堵胤錫雖懷疑這個消息,但由於澧縣城中屯集著他這路明軍的糧草,還是決定帶兵回援,遂留一部兵馬交於趕來的何騰蛟指揮,自領另一部兵馬約四千人匆忙趕回澧縣。
結果在澧縣東南的關山鎮一帶遭到順軍襲擊,明軍倉促接戰很快就被順軍的騎兵沖亂。
堵胤錫無法節制所部被打得大敗,本人也墮馬折臂,在親兵保護下向常德一帶撤退。
關山鎮伏擊得手後,左潘安也不去打澧縣,徑直帶兵掉頭向華容殺來。
剛剛接管華容攻城指揮權的何騰蛟還沒明白髮生什麼事,其辛苦招攬的大將吳承宗同姚友興竟直接背營叛降順軍,並立時向何騰蛟的中軍大營發起進攻。
狼狽至極的何騰蛟無奈只得棄了大軍,僅帶十幾名隨從往洞庭湖逃去。餘下明軍多在龍見明、滿大壯等將領帶領下向順軍歸降。
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勒令降軍盡皆在臂上纏紅帶,由眾降將帶領立即攻打長沙。
有人勸左提督不可輕信這些降將,誰知放他們離開後這幫人會不會再與大順為敵。
「大好前程不要,腦袋進水了不成!」
左潘安竟是大將氣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結果由吳承宗、姚友興、龍見明、滿大壯等人指揮的原湖廣總督督標三萬大軍搖身一變,成了替大順攻取湖南的主力急先鋒。
此事報知御營後,陸四莞爾一笑,卻也不意外,因為滅明者,本就明軍也。
第八百三十六章 湖廣平,天下定
湖南,大潰。
何騰蛟自華容逃回古樓渡口連在此聚攏潰兵的膽量都沒有,就帶著隨從上了水師一艘戰船逃走。
從明軍變成順軍的吳承宗想擒住何騰蛟好立下一樁大功,結果帶著千餘人趕到古樓渡時才發現何騰蛟已經跑了。
然而讓吳總兵也始料未及的是,古樓渡口停泊的水師戰船卻是一艘沒走,副將劉承胤領七千餘水師官兵正在恭侯大順天兵的到來。
洞庭湖水師在未與順軍有一兵廝殺的情況下,就這麼全軍降了大順,使得缺乏水師的順軍一下有了沿江東下的底氣和實力。
而劉承胤之所以降順,除了對明朝不抱希望之外,也是因為其與何騰蛟有私怨。
當初弘光朝廷初立,身為湖廣總督的何騰蛟向南都推薦了很多人掛帥印,充總兵官,然唯獨沒有劉承胤,這讓劉承胤大怒認為何騰蛟輕視於他,又眼見何騰蛟接連兩次如喪家之犬,順軍節節勝利,自是要給自己及部下官兵謀一條富貴之路。
在劉承胤的配合下,反正的三萬新順軍原路返回,浩蕩攻向長沙。何騰蛟聞三萬兵馬盡叛後心如死灰,匆匆逃往衡陽。長沙總兵黃朝宣果斷投降,並引順軍直取燕子窠,又請以先鋒願為大順攻取衡陽、永州等地。
不久,大順皇帝下詔,授黃朝宣為衡寶總兵,授劉承胤為長江總兵,授吳承宗為長沙總兵,龍見明、滿大壯等來降明朝總兵皆留原職,不日縱兵南下。
長沙失守後,又有明軍將領曹志建,張先壁等人歸降。
湖北巡撫章曠聞知何騰蛟南逃,順軍已經攻占長沙後,帶了那總兵李國英一同前往長沙向大順歸降。
被陸四戲稱為前方左大帥的第四軍提督左潘安對來降明將一律重用,並命這些降將領降軍攻略湖南、江西要鎮,結果倒讓第四軍主力騰出手來對付進退失據的吳三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