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昭武陛下,我們王爺和武成王乃是血脈父子,都是我大秦地皇統,怎麼不是統一?」那鎮東軍將領辯駁道。

  「非也非也,」沈濰斯斯文文道:「我觀那信上說,將軍隊官府,內政外交,貨幣發行,鹽鐵稅收,一應交付於王爺,這便是完全放棄了對齊楚兩國的一切權利,與分裂有何區別?」

  「這個……」那將領一時語塞,無法應答。

  「王爺明鑑!」沈濰朝秦靂一拱手,義正言辭道:「統一乃是大勢所趨,一切分裂行為都是倒行逆施,請切勿一失足成千古恨啊!」這話的很重了,但以他的身份資歷,還是有資格這樣說的。

  見所有人都表明態度,秦靂緩緩垂下眼皮道:「我再考慮考慮,先都散了吧!」

  「請王爺三思。」眾將面色各異的齊聲道。至於回去之後,是寫信打小報告,還是命部隊提高戒備,隨時應變,就看各人地立場了。

  ……

  王帳內一片靜悄悄,秦靂一直保持著閉目養神地姿勢。仿佛睡著了一般,直到衛士將他輕聲喚醒:「王爺,齊國融親王來訪。」

  「哦?」秦靂雙目微睜,眼中精光一閃,便重新閉目道:「有請。」

  不一會兒,衛士便將一臉謙卑笑容的融親王領進來,雙方見禮之後。應融親王的要求,秦靂屏退了左右。王帳里便只剩他們兩人。

  見左右無人,融親王開門見山道:「小王和齊國上下,都認為王爺是最合適的齊國之主,一致擁護您為新一代齊帝,不知王爺有興趣嗎?」

  「呵……」秦靂想不到秦霑如此神通廣大,居然能跟齊國的頭頭腦腦搞在一起。但不得不承認,若是有這些齊國貴族的支持。再加上他那幾十萬軍隊,完全可以重新割據東齊,並一直維持下去……雖然這只是假設,但不能否認此事的可行性非常之高。

  「你們會這麼好心?」秦靂似笑非笑道:「不會是借刀殺人,然後過河拆橋吧?」

  「王爺何出此言?」融親王笑道:「您有戰無不勝地幾十萬大軍,隨時可以將我們消滅,大家敬畏您還來不及呢,又怎會有其它想法?」

  「諒你也不敢。」秦靂哼一聲道:「回去等著吧!孤要考慮考慮。」

  雖然對他這種態度分外不爽,但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頭,曾經顯赫一時的融親王,也只能乖乖行禮退下了。

  他一走,王帳內恢復了安靜。秦靂命令熄滅所有燭火,僅留下一盞油燈。

  帳內很快暗下來。望著昏黃如豆地燈火,他陷入了長久地沉思。

  在這個國運轉折的關鍵時刻,秦靂發現自己成為了左右局勢地關鍵人物。雖然能跟他走到底的人馬不足大軍總數一半,但有了齊國貴族的支持,再加上種種微妙形勢。當此時,齊國或分或統,天下是戰是和,只在他的一念之間!

  ……

  秦靂從袖中緩緩抽出一張信紙,那是附在那封書信里地。由另一個人所書。但他悄悄收起來,沒有讓任何人看到。

  在昏黃的油燈下。秦靂輕聲念道:「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大將亡……敵國破,大將亡……』這才是觸動他心弦的東西。」

  信中說道,自古君臣之間,共患難易,共昇平難。一個政治集團,在強敵威脅、艱險擋道面前,往往能夠上下一心,戰勝敵人,征服艱險,取得勝利,並在事業草創之時,蓽路藍縷,同心同德。但當政權在握,山呼海應,雲開霧散之後,卻往往相互猜忌,相互戒備,以至於絲毫不顧往日情面的互相殘殺。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秦靂緩緩念道。信中道:內部的分裂離散、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常常並非發生在形勢嚴峻之時,而是往往產生在勝利即將到來或已經取得之後,也就是現在這個時候。

  寫信之人說,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因為皇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任何皇帝都將天下視為私有,容不得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分散自己的權力——在打天下地時候,因為需要將領發揮能量,獨當一面,所以不得不分權。很自然的,當天下坐定,沒有太多戰事的時候,那些在戰爭中樹立起崇高權威的統兵大將,就成為一個王朝的不安定因素。對於這一點,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均不能免俗,往往是除之而後快!

  信上最後列舉了幾位大將地悲憤下場:

  其一是前秦武安君白起。這位百戰百勝的統帥,生殺大權操於一手,秦趙長平一役,坑殺趙兵四十萬,令強趙十年無精壯之兵,就此一蹶不振,是何等威風?何等霸氣?耐何功高蓋主,終死於秦相范睢之手。

  其二是春秋名將伍子胥。他生於坎坷,長於危難。少年立志,忠肝義膽。一夜白髮,苦大仇深!春秋五霸之吳始於其策,興於其經營,最終攻破楚都,大仇得報!奈何功高震主,落得個自刎掛眼的下場。

  還有那為越王勾踐滅吳立下最大功勞的文種,在吳滅後,勾踐嫉其才而疑其反,終將其賜死;還有那趙之名將李牧,秦之重臣商殃,漢之大帥韓信,以及最有代表性的漢朝周亞夫。

  當時正值七國之亂,其勢盛及一時,漢室江山,岌岌可危,周亞夫受命於危難之際,評定七國叛亂,挽狂瀾於即倒!可謂叱吒風雲一時!而天下定,景帝疑其功高蓋主,削其爵,罪之,亞夫絕食五日,終死於獄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