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端午過後, 小皇帝婚期臨近。宮中各處也忙碌了起來。皎皎如今代掌鳳印, 自然更是忙碌,封后大典的各項事宜都需她過目,她還要去巡視皇后寢宮的布置情況, 還要查看鳳冠鳳袍等各物的完成情況。整日忙碌之後,皎皎回到寢殿, 幾乎是倒頭就睡。
本以為這樣的忙碌等到小皇帝大婚之後就會有所好轉, 但誰曾想大婚之日還未到來, 齊國公府的未來皇后又出了問題。
孟若昭這段時日一直待在繡樓,在宮中派去的教導嬤嬤的指導下,為即將到來的大婚做著各種準備。在這樣緊張又滿懷期盼的日子裡, 一日晌午時分,負責教導的嬤嬤下去歇息片刻,留孟若昭一人待在繡樓複習剛剛教導的禮儀。
夏日午後的陽光白得有些刺眼,窗外蟬鳴不斷,孟若昭正昏昏欲睡,突然窗外傳來一陣窸窸窣窣聲。
孟若昭抬頭,便瞧見一隻白底黃花的小貓從一堆碧綠的枝葉中露出小腦袋。
那隻小貓有著一雙很好看的藍色眼睛,如蔚藍的天空,充滿懵懂與好奇。瞧見孟若昭,它小聲喵喵叫了兩聲。孟若昭被困在繡樓許久,乍一瞧見小貓,心頭煩悶頓時消減了不少。
她朝小貓伸出了手,逗了逗它。只是那貓或許野性難馴,見她伸出手,頓時目露兇相,拱起脊背,渾身皮毛炸起。孟若昭被嚇了一跳,下意識後退一步。
就在這時,小貓像是突然受激,猛地朝她跳了過來。等到孟若昭反應過來之時,那小貓早已逃之夭夭,只在她的臉上留下了幾道長長的血痕。
隨後一聲驚天動地的慘叫驚動了整個齊國公府。
好不容易得空午睡一會兒的皎皎也立即被驚醒,聽聞了此事。
本來只是被野貓撓到,並不算什麼大事,但孟若昭是未來的皇后,婚期將近,而她被撓到的地方,還恰恰是最重要的面容。
大婚當日,皇帝與皇后需要站在承天台上,接受萬民朝拜。而皇后面容有損,即便是過段時間便能消去,但在大婚當日,接受萬民朝拜之時,面容有損,是為德行有失。
而司天監也上奏表明,大婚之前驚見血光,必為不詳。
一時間,朝野上下數十位官員上書參奏孟氏女德行有失,請小皇帝慎重考慮皇后人選。
小皇帝本就不喜孟氏女,看到這些奏章頓時喜不自勝,拿著便衝到了皎皎面前。瞧著小皇帝亮晶晶的眼眸,儘管不忍,皎皎卻還是硬著心腸道:「孟氏女是太皇太后指定的皇后人選,不能更改。」
小皇帝眼眸之中的光亮瞬間暗淡了下來,仿佛太陽落下山頭,餘暉散去,天際染上黑暗。他抿了抿嘴,滿臉落寞失意,「可朝臣們那邊怎麼說?」
上奏的這些朝臣並非玩弄權術之人,他們或許古板,或許庸碌,但他們對大慶的赤膽忠心天地可鑑。可以說,他們才是大慶穩定朝局的基石。面對這樣一群朝臣,權術計謀與威逼利誘全都失去了作用,就連皎皎都不知如何是好。
思來想去,她連夜將齊國公與其子孟清奕宣召進宮商議此事。
如今小皇帝與齊國公府成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倘若立後之事不能平安化解,不但齊國公府難逃天下人苛責,就連小皇帝的威信都將有損。
二人在皎皎與小皇帝面前都愁眉不展,許久都未能想出什麼好辦法。
啪的一聲,燭花爆了個輕響。小皇帝突然道:「既然朝臣們反對孟若昭為後,最好的方法便是朕另擇他人為後。」
他仍是對另立皇后不死心,皎皎下意識就要搖頭,卻不想齊國公猛地抬起頭,面帶驚喜,語氣還顯沉靜:「陛下說得對,既然若昭不行,那麼就另換他人!」
小皇帝沒想到他會這樣說,頓時滿面驚喜。可他還未開口,就聽到孟清奕用同樣驚喜的語氣道:「若水與若昭年紀相仿,又是姐妹,豈不是最佳人選?」
小皇帝滿腔的歡喜僵住,下意識抬眼去看皎皎。而皎皎眉目微斂,眉心微擰著,似乎在思索著。小皇帝心跳加快,等待著她嘴裡說出一個「不」字。
然而等到皎皎抬頭,問:「可聖旨已下,陛下要冊封的皇后是若昭小姐。」小皇帝滿眼的喜悅散盡,仿佛滿室沉香只余灰燼。他無聲冷笑一下,卻無任何人在意。
齊國公卻搖了搖頭,道:「太皇太后的遺命只說要立孟氏女為後,卻並未指定是誰。既然若昭若水是至親姐妹,那麼不管是立姐姐為後,還是立妹妹為後,總歸都是孟氏女。」
他未曾說出口的話還有,孟若水與孟若昭比起來,更為端莊溫婉,年紀雖然不大,但在長安城已頗有才名。先前冊封皇后的聖旨下到齊國公府時,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何不是冊立孟若水為後?
皎皎之所以挑選孟若昭而非孟若水,不過是覺得孟若水雖然頗有才名,又端莊雅致,但行事舉止似乎頗有心思。她不欲將小皇帝的後宮弄成什麼龍潭虎穴,自然還是想挑選一個沒那麼多心思的姑娘。只是如今看來,似乎是天意如此。
很快旨意便下到了齊國公府,改冊立孟若水為後。朝臣們雖仍是不滿齊國公府的小姐被冊立為後,卻也知曉相比孟若昭,孟若水更得人心。
果然,旨意傳到民間,惹來長安城百姓的拍手叫好。
兩姐妹相差一歲,但身形相仿,從前為孟若昭準備的種種東西,孟若水依舊能用。但孟夫人擔心她心懷芥蒂,特意將她喚來,與她細說了一番。然而孟若水豁達大度,並不計較使用妹妹先前的東西。
本以為這樣的忙碌等到小皇帝大婚之後就會有所好轉, 但誰曾想大婚之日還未到來, 齊國公府的未來皇后又出了問題。
孟若昭這段時日一直待在繡樓,在宮中派去的教導嬤嬤的指導下,為即將到來的大婚做著各種準備。在這樣緊張又滿懷期盼的日子裡, 一日晌午時分,負責教導的嬤嬤下去歇息片刻,留孟若昭一人待在繡樓複習剛剛教導的禮儀。
夏日午後的陽光白得有些刺眼,窗外蟬鳴不斷,孟若昭正昏昏欲睡,突然窗外傳來一陣窸窸窣窣聲。
孟若昭抬頭,便瞧見一隻白底黃花的小貓從一堆碧綠的枝葉中露出小腦袋。
那隻小貓有著一雙很好看的藍色眼睛,如蔚藍的天空,充滿懵懂與好奇。瞧見孟若昭,它小聲喵喵叫了兩聲。孟若昭被困在繡樓許久,乍一瞧見小貓,心頭煩悶頓時消減了不少。
她朝小貓伸出了手,逗了逗它。只是那貓或許野性難馴,見她伸出手,頓時目露兇相,拱起脊背,渾身皮毛炸起。孟若昭被嚇了一跳,下意識後退一步。
就在這時,小貓像是突然受激,猛地朝她跳了過來。等到孟若昭反應過來之時,那小貓早已逃之夭夭,只在她的臉上留下了幾道長長的血痕。
隨後一聲驚天動地的慘叫驚動了整個齊國公府。
好不容易得空午睡一會兒的皎皎也立即被驚醒,聽聞了此事。
本來只是被野貓撓到,並不算什麼大事,但孟若昭是未來的皇后,婚期將近,而她被撓到的地方,還恰恰是最重要的面容。
大婚當日,皇帝與皇后需要站在承天台上,接受萬民朝拜。而皇后面容有損,即便是過段時間便能消去,但在大婚當日,接受萬民朝拜之時,面容有損,是為德行有失。
而司天監也上奏表明,大婚之前驚見血光,必為不詳。
一時間,朝野上下數十位官員上書參奏孟氏女德行有失,請小皇帝慎重考慮皇后人選。
小皇帝本就不喜孟氏女,看到這些奏章頓時喜不自勝,拿著便衝到了皎皎面前。瞧著小皇帝亮晶晶的眼眸,儘管不忍,皎皎卻還是硬著心腸道:「孟氏女是太皇太后指定的皇后人選,不能更改。」
小皇帝眼眸之中的光亮瞬間暗淡了下來,仿佛太陽落下山頭,餘暉散去,天際染上黑暗。他抿了抿嘴,滿臉落寞失意,「可朝臣們那邊怎麼說?」
上奏的這些朝臣並非玩弄權術之人,他們或許古板,或許庸碌,但他們對大慶的赤膽忠心天地可鑑。可以說,他們才是大慶穩定朝局的基石。面對這樣一群朝臣,權術計謀與威逼利誘全都失去了作用,就連皎皎都不知如何是好。
思來想去,她連夜將齊國公與其子孟清奕宣召進宮商議此事。
如今小皇帝與齊國公府成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倘若立後之事不能平安化解,不但齊國公府難逃天下人苛責,就連小皇帝的威信都將有損。
二人在皎皎與小皇帝面前都愁眉不展,許久都未能想出什麼好辦法。
啪的一聲,燭花爆了個輕響。小皇帝突然道:「既然朝臣們反對孟若昭為後,最好的方法便是朕另擇他人為後。」
他仍是對另立皇后不死心,皎皎下意識就要搖頭,卻不想齊國公猛地抬起頭,面帶驚喜,語氣還顯沉靜:「陛下說得對,既然若昭不行,那麼就另換他人!」
小皇帝沒想到他會這樣說,頓時滿面驚喜。可他還未開口,就聽到孟清奕用同樣驚喜的語氣道:「若水與若昭年紀相仿,又是姐妹,豈不是最佳人選?」
小皇帝滿腔的歡喜僵住,下意識抬眼去看皎皎。而皎皎眉目微斂,眉心微擰著,似乎在思索著。小皇帝心跳加快,等待著她嘴裡說出一個「不」字。
然而等到皎皎抬頭,問:「可聖旨已下,陛下要冊封的皇后是若昭小姐。」小皇帝滿眼的喜悅散盡,仿佛滿室沉香只余灰燼。他無聲冷笑一下,卻無任何人在意。
齊國公卻搖了搖頭,道:「太皇太后的遺命只說要立孟氏女為後,卻並未指定是誰。既然若昭若水是至親姐妹,那麼不管是立姐姐為後,還是立妹妹為後,總歸都是孟氏女。」
他未曾說出口的話還有,孟若水與孟若昭比起來,更為端莊溫婉,年紀雖然不大,但在長安城已頗有才名。先前冊封皇后的聖旨下到齊國公府時,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何不是冊立孟若水為後?
皎皎之所以挑選孟若昭而非孟若水,不過是覺得孟若水雖然頗有才名,又端莊雅致,但行事舉止似乎頗有心思。她不欲將小皇帝的後宮弄成什麼龍潭虎穴,自然還是想挑選一個沒那麼多心思的姑娘。只是如今看來,似乎是天意如此。
很快旨意便下到了齊國公府,改冊立孟若水為後。朝臣們雖仍是不滿齊國公府的小姐被冊立為後,卻也知曉相比孟若昭,孟若水更得人心。
果然,旨意傳到民間,惹來長安城百姓的拍手叫好。
兩姐妹相差一歲,但身形相仿,從前為孟若昭準備的種種東西,孟若水依舊能用。但孟夫人擔心她心懷芥蒂,特意將她喚來,與她細說了一番。然而孟若水豁達大度,並不計較使用妹妹先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