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營這一路,廖三嘴不停的罵楚熹,罵著罵著,又說起蟠龍寨的事:「你們是不知道!那楚熹有多可恨!她前腳還喊我三哥,說什麼三哥真乃英雄好漢,後腳就跑的沒影了,要不是我廖三英勇無敵,有殺出重圍的本事,准死在那群土匪手裡。」

  自攻破常德那日至今,廖三起碼說了一百遍,跟他關係要好的幾個將領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真希望薛進能讓他閉嘴。

  可薛進似乎格外偏愛廖三,任由廖三在他耳邊絮叨個不停。

  司其暗暗觀察許久,已經可以斷言,他家主子對那安陽少城主一往情深。

  嗯……一往情深或許有點誇張了,但肯定是喜歡。

  安陽城恐怕沒那麼容易打下來,就憑那些投石車,也要耗上些時日了。

  營帳太過簡陋,得讓緇兵送些厚實的被褥過來,還有木柴和火炭。

  再添置點什麼好呢……

  司其正盤算著,忽聽薛進喚他,忙上前道:「主子有何吩咐。」

  「方才城牆上的投石車和我們所用的投石車有何不同。」

  「……更快,更准。」

  廖三插嘴:「你這不廢話嗎,那陶罐彈更猛。」

  司其真沒太注意投石車,他只顧著聽廖三和楚熹打嘴仗了。

  薛進手撫著身下馬匹的鬃毛,輕笑一聲道:「是啊,她可是陶罐彈的祖宗。」

  火藥的製法是出自安陽,說楚熹是陶罐彈的祖宗,倒也沒錯。

  「你親自回一趟常德,告知大將軍,安陽城中守備嚴密,形勢尚不明朗,攻城之事,要從長計議,如今應當兵分兩路,讓他抓緊在三州布防。」

  「是!屬下明白!」

  薛進引兵五萬,紮營在白崗山下,這白崗山旁有一白崗莊,莊主是安陽城裡的富戶,常德那邊一開戰,他就收整行囊溜回安陽了,因冬日裡無需耕種,佃農們也紛紛跑去親戚家避難,偌大的白崗莊就成了一座空莊子。

  有房誰還住營帳,將領們砸開門鎖,大搖大擺的登堂入室,原來莊主的院子,自要留給主帥薛進。

  入夜,飯畢,薛進喚諸將於堂屋議取安陽。

  麾下軍謀一個叫崔無的道:「今日我粗略數過,安陽四面城牆,每隔二百步設一崗,一崗一箭樓,一架小投石車,配備二十城衛,東北角上城牆偏矮,若攻城可從此處下手。」

  廖三問:「偏矮是多矮?」

  崔無答道:「六仗七尺左右。」

  「這還叫矮?」廖三站起身,深吸了口氣說:「我就七尺,那城牆得有十個我高。」

  薛進擺擺手,示意廖三坐回去,讓崔無繼續說。

  崔無道:「東北角城牆前有密林,雖為深冬,枝葉凋零,也足以遮掩行跡,可趁夜色將巨石泥沙運入密林,而後兵分幾路攻城,安陽城衛人手緊缺,定不能兼顧,只需乘其不備把巨石泥沙填入護城河,墊高地勢,再用雲梯,便能殺入城中。」

  一個叫慎良的將領以為不妥:「安陽火藥威力極強,恐怕不等我們築起大堙,就先被炸的粉身碎骨了。」

  崔無冷笑一聲問他:「那慎將軍有何高見?」

  慎良並沒有斥駁崔無的意思,他畢竟是將領,要拿命拼殺,想的要比崔無周到細緻一些:「投石車和陶罐彈是安陽城最大的仰仗,不如先以火攻城,一來燒毀投石車,二來扼制陶罐彈。」

  這一招他們在攻打合臨城時用過,效果極佳。

  崔無點點頭,認同慎良的主意。

  商定妥當,眾人看向薛進。

  薛進笑道:「既然都無異議,那便這麼辦吧,運石需幾日?」

  崔無思忖片刻道:「三日足以,這三日間,我們要照常攻城,做出些動靜,免得城內生疑。」

  「我來我來!」廖三主動請纓:「我保管這三日讓楚熹不得安生!」

  「嘖,你怎麼讓她不安生?佯裝攻城?她又不傻,肯定會發覺端倪。真攻城?那得死傷多少兵馬,今日一個照面而已,我們就白送了安陽幾百匹馬。」

  「是啊,如何拿捏這分寸。」

  在眾人激烈商討時,薛進不咸不淡的開口道:「我曾在安陽暫居過一段時日,與楚光顯也算舊識,如今他心存顧慮,才守城不降,倘若打消了他的顧慮,安陽便可不戰而得。」

  「薛帥的意思是,要與安陽議和?可屬下瞧著,楚光顯是打定主意固守安陽的。」

  薛進隨口說道:「拖延之計罷了,先議三日又何妨,若真能兵不血刃奪取安陽,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始終沉默的司其暗暗翻了個白眼。

  什麼叫「先議三日又何妨」,想議和就直說得了,兜這麼大一個圈子。

  但對不知內情的將領們而言,薛進這辦法無異於上上良策。

  慎良問道:「就是不知楚光顯有何顧慮?」

  西北軍入關前,薛進在輝瑜十二州的一切行蹤都是絕密,在座將領雖知曉他曾潛匿安陽,但並不知曉具體細節,自然也不知曉薛進和楚家父女的恩怨。

  崔無斟酌一會道:「或許是怕步了應台城主的後塵。」

  「當日兵入應台,我就說過不能將李家人趕出去,這般舉措一經傳揚,誰還會輕易降服。」

  「誰讓那李城主不識趣,竟和李善大將軍攀親戚呢。」

  「大將軍下令,我等哪敢不從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