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殿下不知將軍提早歸來。天色不早了,將軍不如回城,下官可代將軍去尋殿下。」

  「他有無說他要去哪裡?」姜含元望向四周。

  雁門令搖頭:「殿下未曾告知。下官也不好問。」

  已是日暮黃昏。一匹馬,一張弓,應是他的臨時之念。他會去哪裡?

  她環顧四周,斜陽浸野,金光漫天,當目光落到遠處的一個方向時,忽然,她想起了一個地方。

  雁門令不知她為何忽然凝神,循她目光追望。

  盡頭之處,群山渺遠,晚霞如煙。

  「將軍?」

  「你回城吧。傍晚又到了些遷戶,叫人接應好他們。不必管我。」

  她道了一句,隨即縱馬,朝那方向疾馳而去。

  姜含元騎馬,沿著記憶里的這條她十三歲後便再也沒有來過的小道,曲曲折折,行了一夜,終於,質明到了故地。

  她行在荒草湮沒的野徑之上,在不斷驚起的野狐走兔的陪伴下,一路向里。

  她停了腳步。

  不遠之外的前方,一道身影,正立在昔日少年曾來過的那座土台之上。

  寒晨霜曉,野地微白,風過,簌簌寒涼。

  她望著那道背影,慢慢地,心裡卻漫湧出了溫暖的感覺。

  他忽然仿佛有所覺察,遲疑了下,回過頭,當看到立在野徑另頭的她時,他的目光定住了。

  姜含元映著頭頂漸明的天光,粲然而笑,邁步,繼續朝他走去。

  她走了後,他便開始等著她的歸來。

  日子很是漫長,她不在,他頗有動如參商、日長似歲之感。

  昨日歸來,行經那處當年和她偶遇的路口,想起了這個地方,也未多想,若發少年之氣,行了一夜,轉道而來。

  他沒有想到,她竟會提早歸來,若有靈犀,尋他到了此間。

  他迎了上去,到了近前,還沒來得及張臂,她一下便撲到了他的懷裡,環住他的腰身。

  就在這一刻,天地之間,滿目蕭瑟,瞬間消退,他的胸中,油然起了喜悅的充實之感。

  他抬臂,抱住了她,緩緩收攏,直到將她緊緊擁入懷中。

  「你回了……」

  他話音未落,姜含元抬頭,雙臂改而環住了他的脖頸,吻他。

  「我想你。提早回來了。」她說。

  許多年前,她曾為他引路,帶他來到了這裡。今日她踏著荒徑,在晨曦之中,再次來到了他的身邊。

  人生縱有遺憾,星移斗轉,百代過客,這一刻,身邊有她,足矣。

  姜含元在他的眸底看到自己的影。

  「你怎不說話……」

  她被他反吻住了。

  一個長長的親吻過後,他慢慢地鬆開了她。

  「我也想你。極是想你。」

  他凝視著她,笑道。

  第123章

  天和七年。

  這一日,一支不起眼的由十來人組成的馬隊,從長安那巍峨而深長的城門之下列隊而出,朝著南方行去。

  這是護送官員去往任上的人馬。那名官員和他的隨從一樣,身穿便於騎馬上路的常服,在遍地紫金的長安城中,絲毫沒有引人注目之處。但若留心,就會發現,此人目中若藏明光,面容仿佛岩石般沉著,給人以一種不敢輕視的威嚴之感。

  這個即將赴任之人,便是陳衡。

  距離那場北方之戰,已經過去了四年,祁王夫婦坐鎮幽州,北境安定。當年的那位少年皇帝,如今也滿十八歲了。親政這幾年,他對內勵精圖治、省刑減賦、朝政修明,對外,在消除了北狄這個最大的外患之後,國威遠播,四海來朝。年輕的帝王,威望漸長。誰知,就在四海昇平之際,去年南方卻出了亂子,蕃王貪得無厭,名義上朝貢大魏,實則用各種藉口,向朝廷索要金銀絲綢鹽鐵香料,稍微不予滿足,便威脅作亂,反覆無常。

  這樣的情況,其實已經持續多年。只是從前大魏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方,對於南面諸多蕃王,一直是以羈縻安撫為主,這也滋長了當中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的驕狂,去年,當中最大的一名蕃王又藉機生事,想以此來獲取更高的地位和更豐厚的賞賜。

  皇帝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連北面那曾經不可一世的狄人,如今也不敢南下半步,何況是南方蕃王,豈能一忍再忍。況且,這裡不打壓下去,恐怕西南接著也會跟著造勢,於是派人前去申斥。那蕃王心懷怨恨

  ,聯合大小勢力反叛。皇帝等的就是這個,當即發兵南下平叛。叛亂數月便定,但如何整頓,卻成了一個難題。朝廷意欲派遣官員坐鎮,然土人不服管教,語言不通,當地又濕熱瘴癘,氣候迥異,三天兩頭滋擾生事,官員走馬燈般地換,局面一直無法令朝廷安心,於是有人想到了曾經的并州刺史陳衡。

  武帝之時,他便曾被派去南方都督軍事,兼理政務,大小事務,處置井井有條,政績斐然。應對如今這種局面,他應當得心應手,是最合適之人。

  就這樣,在北方大戰過後便辭官歸隱的陳衡,被皇帝召了回去。皇帝下殿相請,陳衡應允,當即被委任為刺史,前去赴任。他出長安,路過江南,這日傍晚,行經錢塘,落腳驛館,收到一則拜帖。

  拜帖來自當地官員高清源。

  這位高清源,便是幾年前攝政王南巡之時嶄露頭角的那位永興縣令。他被升為東南河道特使後,始終心系水事。就是靠著他興修的水利,去年江南度過旱災。收成雖然不及往年,但比起別地欠收,成效卓著。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名字,不久前下了一道聖旨,擢他入了工部,在全國各地推廣水利,下月,他便將赴京就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