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是在這樣一種前提下,呂布順勢便將曹家、孫家的勢力,納入到自己創建的商盟體系之中。

  只不過現在商盟的主要戰場是在冀州,這使得曹家、孫家的勢力,多是拿著呂布所提供的那些前衛商品,在漢室內郡賺取大筆的財富。

  這也是呂布為什麼敢做出籌建外圍防線的原因所在。

  雖說有并州之地的士族、豪強勢力,對呂布的勢力進行封鎖,不讓地方黎庶、流民,大規模的去往美稷一域。

  可是通過其他的渠道,依舊有源源不斷的黎庶、流民,會最終抵達美稷一域。

  聽完這些言論後,孫堅道:「現在對我們來說,只能靜靜的等待了,奉先此前所講果真不錯。

  錯非是那些勞什子的士族、豪強,恐我漢室也絕對不會到今天這一步,待某領軍去往幽州之地,定要像奉先那般,牢牢把控住一地。

  只要我們兄弟三人,手中掌握大量的兵權,某就不相信了,還無法對付這些該死的士族、豪強勢力!」

  曹操苦笑著搖了搖頭。

  如果說事情真的那麼簡單,恐盤踞在漢室內郡的士族、豪強力量,就不會左右到漢室高層的決策。

  但依照目下的局勢來說,若是不在自己的手裡,掌控住大量兵權的話,那他們連一絲對抗士族、豪強勢力的底氣都沒有。

  希望此次前去幽州平叛的大將,不是過分傾向於士族、豪強勢力的人選吧。

  否則即便是此次領軍前去幽州平叛,恐他們還將會遇到新的麻煩。

  第195章 士族的籌謀

  袁府。

  「諸君,現在我漢室突遇大劫,我等身為漢室脊樑,當為漢室社稷慮,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

  袁隗坐於主位,看著受邀而來的朝中士族、豪強大臣,似這些人,多是出自袁氏門下,或是親近袁氏的存在。

  「可是現在總有那麼一些人,想要藉助幽州之地,所冒出來的叛亂異族,趁勢壯大自己的權勢。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等身為漢室忠臣,必須要徹底絕對才行,否則我漢室社稷當真是危矣啊!」

  袁基、張邈、中軍校尉袁紹、袁術、下軍校尉鮑鴻、助軍左校尉趙融、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等人,俱神情嚴肅的看向袁隗。

  對於今日在朝堂之上,因幽州平叛一事,以十常侍為首的朝臣,與大將軍何進為首的朝臣,展開了最為激烈的交鋒。

  並且在這期間,朝中的士族、豪強勢力,亦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角逐。

  畢竟在絕對的利益面前,他們肯定會對自己有利的局勢爭奪。

  士族、豪強勢力,看似是一個整體,但是在他們的內部,卻並非鐵板一塊,天下熙熙皆因利來,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目下漢室朝堂的局勢,並非是一句話、兩句話所能言明的,表面上這是十常侍勢力、大將軍勢力的博弈。

  可若是往深層次來說,這卻是以袁氏為首的士族、豪強群體,為了進一步擴大麾下勢力,而對其他士族、豪強勢力,展開的一場範圍極廣的鬥爭。

  現在漢室內郡的郡守、縣令之位,超過三分之一的數量,皆是出自袁氏門下,如此確保了袁氏的顯赫地位。

  在這樣一場深層次的權力鬥爭中,袁隗想要藉助大將軍何進,徹底擊敗日益強盛的十常侍勢力,以此謀取到他所想要的地位。

  就是因為十常侍的存在,使得原本穩固的司徒之位,輕輕鬆鬆的就被崔烈謀得,儘管說袁隗通過袁氏底蘊,損失了大量的利益,謀取到太尉之位。

  可通過這一次的事情,使得袁隗深深的明白,若十常侍勢力一日不除,恐袁氏再顯赫的地位,也終有一日會被十常侍剷除掉。

  四世三公的顯赫名聲,絕對不能在自己手中斷送!

  一旦袁氏顯赫地位斷送,不僅自己無顏面對袁氏列祖列宗,恐日後他們袁氏,還會遭遇重創!

  袁紹此時道:「叔父,接下來我袁氏當如何行事?此次大將軍不知為何,對前去幽州平叛一事並不上心。」

  礙於堂內聚集的士族、豪強大臣,有一部分並非是堅定地挺袁派,所以袁紹在措辭上,相對來說要隱晦許多。

  對屠夫出身的何進,袁紹這心中充滿了鄙夷,就因為幽州之局紛亂,這使得他根本就沒膽領軍平叛。

  如果說此次平叛大權,被何進謀取下來,只要能夠擊潰來犯的異族勢力,收復那些失陷的疆域。

  藉助這樣的大勝之威,縱使十常侍勢力,再受漢帝劉宏寵信,那也定能徹底將他們壓倒!

  只要能夠做成這樣的事情,那日後想要逐步削弱十常侍勢力,對他們來說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袁隗道:「大將軍身兼我漢室大局,此次幽州平叛事宜,並不適宜親自前往,但對於此次平叛事宜,絕不能將大權落入閹宦之手。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恐幽州之局恐會進一步糜爛下去,為我漢室社稷慮,我等必須要杜絕此事出現。」

  由於朝中錯綜複雜的局勢,雖說讓何進親自領軍前去平叛,是對他們士族、豪強勢力,最為有利的局面。

  但誰曾想這何進,卻爛泥扶不上牆。

  儘管袁隗的心中非常不滿,但考慮到何進,對他袁氏來說,還是有著大的用途。

  所以袁隗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謀求對其最有利的結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