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老皇帝笑了一聲:「在工部當差可還順當?」
「誠如陛下所見,這不還是活蹦亂跳的,不過就是曬黑了一些。」
「朕卻是未曾見著有半分曬黑。」
眼見著皇帝同方俞言說的輕鬆勁頭,方才自己賣力的樣子實在是被襯托的十分可笑,工部尚書尷尬的摸了摸鼻尖,便是想插嘴去討點眼緣,也是插不進嘴去。
後知後覺自己是安排的多不得當,竟是光顧著自己把皇帝的寵臣給丟在了後頭去,皇帝這般是公然同工部的諸人宣誓方俞在心中的地位了。工部先前置喙過方俞的人皆是悻悻的,倒是方俞手底下的人歡欣鼓舞。
「陛下,這水泥地踩著如何?可平坦?」
一眾官吏遠遠在場子上候著,只瞧著方俞小心的扶著老皇帝在一段似石頭又不像是石頭的路上來回踱著步。
「當真是用石灰石,黏土和鐵礦渣混合而成的?」
方俞道:「如何敢欺瞞於陛下,其間還混了水和砂石,黏土與石灰粘合,曬乾以後便成了這腳底下的水泥路。」
老皇帝樂呵呵的,一段水泥路只有三米長,他來回不知疲倦的走著,一如才學會走路的頑童一般,對腳下的路十分新奇。
「朕走在上頭,好似回到昔時得登大寶之時。朕著龍袍,一步步行往大殿,坐上龍椅,那條鋪著紅毯的路,比這要長許多。」
方俞聞言微頓,不曾出言打斷皇帝回憶往昔。
好一陣兒後皇帝才道:「這路倒是真如你奏摺中所言,但要是鋪在路面上,花費也是不少啊。且又能余出多少錢來把路修建多長。」
說到此處,皇帝又不禁嘆惋。
「陛下,微臣也仔細考慮過花費的問題,前期確實是投入不小,但待道路建成,朝廷就可以在驛站設專門的差役管理,凡是經水泥官道而行者需繳納過路費用,依照騎馬、馬車、步行分等次收費。官道行路快速,享受便捷理應當有所供奉,若是不願交過路費者也可自行走土路。」
「驛站嚴格把關,不許私建小路上官道,違者受朝廷處罰。如此一來,既是前期投入的成本經費可以回籠,往後維修道路也有了經費開支,於百姓商戶也多一條可選擇的道路。」
「除卻官道外,若是地方百姓想要自修水泥路,商賈方便押送物品通商,朝廷還可以將原材料捏在手上,屆時可以向地方出售允許自建道路,但是不能與官道相衝突,如此一來朝廷也多一項收入。」
皇帝望向方俞,長長看了一眼,頗有一股相見恨晚的意味來。
他恨什麼,恨方俞太年輕了,沒能早生幾年,沒能生來就是官宦人戶,花費諸多時間在科考的路上慢悠悠而來,以至於他都熬老了,國庫都熬空了。若是他生於自己年輕之時,有此才幹之人輔佐,如今紀朝又是另一番光景罷。
說到底,皇帝還是嘆息年歲不永,空有一腔勵精圖治之心不隨年歲一道老去。
「你說的很好,思慮的也十分周全,讓朕看到了宏偉藍圖。」
皇帝誇獎了方俞,卻又負手望天嘆了口氣。
跟在方俞後頭的元瑞閆未曾私面過聖上,見皇帝此般,更是糊塗猜不出聖心來,只怕是皇帝欲抑先揚,要否決方俞的提議。
他緊咬著牙,怎能否決呢?這般好的提議,便是個官員都心動不已,更何況是皇帝。
工部管道路的人皆是提心弔膽,半晌後,皇帝忽而拍了拍方俞的肩,豁然之間似是開朗做了決定:「此事全權交予你負責,明日便開始動工!」
方俞聞言眼前一亮,倏而泄出一聲笑,也不顧水泥路堅硬,當即便跪下叩謝了皇帝:「微臣定不負陛下眾望,必然迅速建造出官道。」
往後他的聲音放低了些,舉頭望向皇帝:「定讓陛下儘快踏上新建的平整之路。」
第143章
皇帝雷厲風行,很快出了詔令。
次日京都城門一開,官兵便在城門口的告示欄上張貼了官道停行的通知,大小車馬一應只可從旁道路經行,若是踐踏毀壞耽誤官道施工者一應被官府帶走問話治罪,官道兩旁突然出現了諸多巡邏官兵鎮守。
朝廷上下是最先得到修建官道的消息,一時間眾說紛紜,為了百姓積極維護配合道路修建,就連京都小報社也開始輪番報導修建官道的事宜,不過一兩日的時間,整個京城都陷入了要修建平坦堅固官道的熱議來。
茶餘飯後,酒樓戲館子無不議論此事。
方俞在工坊選了工人組造修建官道的工隊,派人勘測地形,安排人手製作水泥路的材料。
在這個時代使用後世的先進花樣,好處是一旦提出並且可行下很輕易的就能驚為天人,創造出別人一輩子都不能取得的政績,但是凡事具有雙面性,正因為新奇前無古人,要想把提議付諸於現實,凡事都得親力親為,耐心給人講解引導。
少不了的就是培訓,好在是先時製作水泥的時候,方俞部門下的幾位大人都有跟著動手,簡單的講解了理論後,先時又做好了記錄,在水泥路原料這一塊兒便有元瑞閆前去安排實施。
這幾日城裡熱議,方俞也頂著烈日不敢有片刻休整。
在詔令出來的第五日,津津樂道出城來看官道建設的百姓,在瞧見了工部的人帶著徭役勘測道路,清整雜草,用砂礫石將路面凹凸整平後,官道邊緣上被木頭鑲整裝上了模,總算是見著一車車的水泥推運出來,自城門口開始建設。
「誠如陛下所見,這不還是活蹦亂跳的,不過就是曬黑了一些。」
「朕卻是未曾見著有半分曬黑。」
眼見著皇帝同方俞言說的輕鬆勁頭,方才自己賣力的樣子實在是被襯托的十分可笑,工部尚書尷尬的摸了摸鼻尖,便是想插嘴去討點眼緣,也是插不進嘴去。
後知後覺自己是安排的多不得當,竟是光顧著自己把皇帝的寵臣給丟在了後頭去,皇帝這般是公然同工部的諸人宣誓方俞在心中的地位了。工部先前置喙過方俞的人皆是悻悻的,倒是方俞手底下的人歡欣鼓舞。
「陛下,這水泥地踩著如何?可平坦?」
一眾官吏遠遠在場子上候著,只瞧著方俞小心的扶著老皇帝在一段似石頭又不像是石頭的路上來回踱著步。
「當真是用石灰石,黏土和鐵礦渣混合而成的?」
方俞道:「如何敢欺瞞於陛下,其間還混了水和砂石,黏土與石灰粘合,曬乾以後便成了這腳底下的水泥路。」
老皇帝樂呵呵的,一段水泥路只有三米長,他來回不知疲倦的走著,一如才學會走路的頑童一般,對腳下的路十分新奇。
「朕走在上頭,好似回到昔時得登大寶之時。朕著龍袍,一步步行往大殿,坐上龍椅,那條鋪著紅毯的路,比這要長許多。」
方俞聞言微頓,不曾出言打斷皇帝回憶往昔。
好一陣兒後皇帝才道:「這路倒是真如你奏摺中所言,但要是鋪在路面上,花費也是不少啊。且又能余出多少錢來把路修建多長。」
說到此處,皇帝又不禁嘆惋。
「陛下,微臣也仔細考慮過花費的問題,前期確實是投入不小,但待道路建成,朝廷就可以在驛站設專門的差役管理,凡是經水泥官道而行者需繳納過路費用,依照騎馬、馬車、步行分等次收費。官道行路快速,享受便捷理應當有所供奉,若是不願交過路費者也可自行走土路。」
「驛站嚴格把關,不許私建小路上官道,違者受朝廷處罰。如此一來,既是前期投入的成本經費可以回籠,往後維修道路也有了經費開支,於百姓商戶也多一條可選擇的道路。」
「除卻官道外,若是地方百姓想要自修水泥路,商賈方便押送物品通商,朝廷還可以將原材料捏在手上,屆時可以向地方出售允許自建道路,但是不能與官道相衝突,如此一來朝廷也多一項收入。」
皇帝望向方俞,長長看了一眼,頗有一股相見恨晚的意味來。
他恨什麼,恨方俞太年輕了,沒能早生幾年,沒能生來就是官宦人戶,花費諸多時間在科考的路上慢悠悠而來,以至於他都熬老了,國庫都熬空了。若是他生於自己年輕之時,有此才幹之人輔佐,如今紀朝又是另一番光景罷。
說到底,皇帝還是嘆息年歲不永,空有一腔勵精圖治之心不隨年歲一道老去。
「你說的很好,思慮的也十分周全,讓朕看到了宏偉藍圖。」
皇帝誇獎了方俞,卻又負手望天嘆了口氣。
跟在方俞後頭的元瑞閆未曾私面過聖上,見皇帝此般,更是糊塗猜不出聖心來,只怕是皇帝欲抑先揚,要否決方俞的提議。
他緊咬著牙,怎能否決呢?這般好的提議,便是個官員都心動不已,更何況是皇帝。
工部管道路的人皆是提心弔膽,半晌後,皇帝忽而拍了拍方俞的肩,豁然之間似是開朗做了決定:「此事全權交予你負責,明日便開始動工!」
方俞聞言眼前一亮,倏而泄出一聲笑,也不顧水泥路堅硬,當即便跪下叩謝了皇帝:「微臣定不負陛下眾望,必然迅速建造出官道。」
往後他的聲音放低了些,舉頭望向皇帝:「定讓陛下儘快踏上新建的平整之路。」
第143章
皇帝雷厲風行,很快出了詔令。
次日京都城門一開,官兵便在城門口的告示欄上張貼了官道停行的通知,大小車馬一應只可從旁道路經行,若是踐踏毀壞耽誤官道施工者一應被官府帶走問話治罪,官道兩旁突然出現了諸多巡邏官兵鎮守。
朝廷上下是最先得到修建官道的消息,一時間眾說紛紜,為了百姓積極維護配合道路修建,就連京都小報社也開始輪番報導修建官道的事宜,不過一兩日的時間,整個京城都陷入了要修建平坦堅固官道的熱議來。
茶餘飯後,酒樓戲館子無不議論此事。
方俞在工坊選了工人組造修建官道的工隊,派人勘測地形,安排人手製作水泥路的材料。
在這個時代使用後世的先進花樣,好處是一旦提出並且可行下很輕易的就能驚為天人,創造出別人一輩子都不能取得的政績,但是凡事具有雙面性,正因為新奇前無古人,要想把提議付諸於現實,凡事都得親力親為,耐心給人講解引導。
少不了的就是培訓,好在是先時製作水泥的時候,方俞部門下的幾位大人都有跟著動手,簡單的講解了理論後,先時又做好了記錄,在水泥路原料這一塊兒便有元瑞閆前去安排實施。
這幾日城裡熱議,方俞也頂著烈日不敢有片刻休整。
在詔令出來的第五日,津津樂道出城來看官道建設的百姓,在瞧見了工部的人帶著徭役勘測道路,清整雜草,用砂礫石將路面凹凸整平後,官道邊緣上被木頭鑲整裝上了模,總算是見著一車車的水泥推運出來,自城門口開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