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一別國因為這件事記恨上了咱們大齊,帶兵前來犯我大齊又該如何?”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是不贊成出海這件事。

  被罵得是錢尚書,可生氣的卻是聖上。

  不說他對狀元郎的偏愛,單就提出海尋找紅薯這件事,皇上覺得這事兒沒什麼好糾結的,分明是為了惠及民生之事,怎麼就讓他們這麼糾結了?為了百姓,即便麻煩了些,損耗多了些,可這又算的了什麼?便是沒有找到這產量高的紅薯,可若是找到了別的作物帶回來,那也是於百姓有利之事。

  這些人,理由一堆,可卻沒有一個是真正替百姓著想。

  當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用說,肯定是朝廷給的俸祿給多了!

  下面的人噴了半天,才後知後覺地感覺到殿內的氣氛不對勁。他們噴了半天,自己不覺得,可周圍有些人已經暗暗跟他們離得遠遠的了,躲著他們就跟躲瘟疫似的。而最不對勁的,就是跟前的聖上。

  瞧見聖上的黑臉,不少人心知這回他們應該是噴錯了。

  錯沒錯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接下來,這些主動出頭的人,都排著隊給聖上臭罵了半天。

  不罵不知道,被狠罵了一番過後,眾人方才暈暈乎乎地想著,原來自己阻止出海,竟然是這樣十惡不赦的大罪。

  這一次上朝,眾人幾乎沒有來得及說其他的事,全都聽著聖上在上頭無差別的罵人了。

  那些反對的人,最後也因為聖上情緒激烈最終丟盔棄甲,不敢再說什麼話了。

  吏部尚書段大人站在邊上,心中竊喜。

  這些天他看著眾人吵來吵去,吵得這麼凶,結果連吏部改制的事兒都忘了。

  這事看起來還得折騰好一段時間,既然這麼著的話,是不是代表他們吏部也能高枕無憂了?

  想到這裡,段大人恨不得放一掛鞭炮慶祝慶祝!

  顧大人這信,來得及時啊!

  出海一事因為有聖上壓著,所以這些不滿的人最後也沒有敢說得太多。

  好在錢尚書也存留了一絲理智,知道這些人說得那些雖然沒有多大的用處,但有一點卻是對的。出海尋寶,的確有很大的風險,為了將這損傷降到最低,錢尚書又與其他人商議了一番,為了保險起見,他們決定只派兩艘船出去,偽裝成商船前去打探一番。

  兩個月過後,兩搜商船從泉州出發,向東南行徑,船上裝滿了大宗的絲綢與茶葉,看著與別的商船並沒有什麼差別。

  這兩艘船出海之後,一開始還有消息傳過來,後來就跟斷了聯繫一般,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什麼消息。

  朝中那些人看錢尚書都在像看一個笑話似的。早說什麼來著,他們就說這事不靠譜,偏偏錢尚書還深信無疑,不僅自個兒信,還拉著皇上一道信,弄出了兩艘小船出海,最後一無所獲。

  錢尚書知道這些人是什麼意思,沒有生氣,也沒有發怒,只在半年之後,又派了兩艘船下去。

  就像顧邵在信中說得那樣,這件事,急不得。

  眾人聽到將兩艘船出海的消息之後,再次感慨錢尚書不靠譜。

  只是聖上看著卻挺縱容的,不僅沒有呵斥,反而默許了錢尚書的所作所為。

  看著聖上如此態度,他們也只能將到口的話默默地咽下去。算了算了,不就是四艘船麼,只要動靜不鬧得太大,他們也樂得看錢尚書的笑話。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派出去的那兩艘船,隔了半年之後也沒有了音訊。

  這四艘船竟像是徹底失蹤了一般。

  至此,也沒有多少人再將心思放在這上面了。

  三年一晃即過。

  對許多人來說,這三年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可對於顧邵來說,這三年帶給他的變化實在是太多了。

  原先他來淮安府,只是為了治水一事。可如今在這待了這麼久,顧邵也漸漸待出了感情。

  不管是桃園縣還是淮安府,只要他待過的地方,難免都會有些留戀。顧邵不想看著自己治下的地方民聲載道,只能盡己所能,一點一點去改變。

  儘管能改變的地方並不是太多,不過,能改則改吧。

  原先顧邵在金壇縣無所事事的時候便發現了一件事,雖然朝廷頒行了農書,但其實農戶裡頭真沒有多少人能認得字。這淮安府的情況也差不多。

  可那農書上寫的東西,恰恰是百姓務農所需要的。

  顧邵閒下來之後,便帶著衙門裡頭的書吏,一個村一個村地跑,給他們開農書課,讓這些書吏將農書上寫的東西教給他們。

  聽不聽書上寫的是一回事,但是該有的東西,還是得教會他們。

  除了務農,最讓顧邵上心的便是抓貪官了。

  雖然上回解決了不少貪官,但這貪官麼,本來就抓不完的。這世上能堅守本心的人本來就不多,即便一開始不貪,可後來真碰上錢糧的時候,卻也很難做到紋絲不動。動了,往後也就更難止住手了。

  顧邵對這些貪官向來都是能抓則抓,不管他後頭有多大的後台,也不管這事過後會給自己的名聲帶來什麼影響。

  因為這件事,顧邵在桃園縣境內漸漸有了包青天的名聲。

  三年之間,顧邵跟著晉安先生沿著河道,在淮安府境內,甚至是淮安府以外的地方修建了不少堤壩。要說一開始只是試探著將那“束水治沙”的法子用上正途,那麼如今便是徹底放開手腳地去治水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