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列列軌車開了出去向邊關進發,起初擔心陛下經不起一路奔襲的官員百姓,見到這樣新事物多少安心了些,有了這軌車,大軍再不用把體力耗費在路上了,不會再出現以逸待勞的局面,隨著討論的越來越激烈,越多的人意識到這軌車在未來戰爭中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左右戰局。

  「華夏必勝,陛下親征揚我華夏之威!」

  「陛下萬歲萬萬歲!」

  第214章 番外17

  開元二年,夷狄族單方面撕毀與華夏朝的停戰協議,向華夏朝邊關發起進攻,舉國』}貢怒剛生產完的開元帝不顧身體狀況,再度親率大軍出征,討伐背信棄義狼子野心的夷狄大軍

  開元帝向來重視邊關防守與軍隊建設,所以守衛邊城的將士頑強地抵擋住了夷狄大軍的進攻,軍民上下團結一心,百姓支持前線將軍的熱情空前高漲,就在雙方僵持,夷狄各部落聯合起來增兵擴大戰火的時候,開元帝親率的大軍突然有如神助般從天而降,將士們鬥志高漲,不僅抵擋住了夷狄大軍的攻城行動,並且還向夷狄各部落發起了反攻。

  開元帝親自率領的大軍直搗夷狄大軍重地,一舉擊潰各部落的聯盟,使得夷狄各部落聯合起來的兵力無法成軍,彼時,戰爭才剛剛爆發了一個月而已,前線捷報傳回京城,上下一片歡呼,他們的陛下就算剛生完孩子,照樣能揍得夷狄蠻人臉上開化,北方邊關更是有不少百姓自發地給陛下供起長生牌,希望陛下長命百歲,有陛下在,他們就永遠不用擔心被外族威脅。

  夷狄貴族根本沒想到華夏朝的軍隊是以這種方式突然出現的,他們根本沒能打聽到開元帝率領的大軍行進路線,而且從離開京城到出現在邊城的時間之短,也大大超出他們的意料,京城傳來的消息說什麼一個鐵疙瘩樣的龐然大物裝著將士出發,夷狄人看得一頭霧水,根本弄不明白那是什麼東西。

  現在卻是一下子慌亂起來,誰說簡樂陽這哥兒剛生產完身體虛弱的,無法親征上戰場的?就算親征了也無法發揮他的天生神力的?兩軍一交鋒便發現,這個怪力哥兒絲毫不比上次交戰時遜色多少,還是那樣的彪『!旱讓人聞風喪膽!

  這一戰之後,前線大軍發起全面反攻,各路軍隊紛紛從邊城裡走出來,向各路夷狄軍隊狂掃而去,氣勢如同猛虎下山,根本無法抵擋。

  又一個月過去,各個夷狄部落被華夏大軍打得落花流水,他們的首領不得不向華夏朝和開元帝發起停戰的求和,願意每年向華夏朝進貢,求和書被送到了京城,引起朝堂百官的激烈爭論。

  百官無非分成了三派,主戰派、主和派和中間派,主戰派和主和派各有各的理由,主和派甚至將陛下剛生產完不易久戰的理由都說了出來,讓主戰派也無法反駁,他們無法斷定陛下身體情況究竟如何,中間派則是勸架的。

  「你們別吵了,還是聽聽內閣各位大人以及昭王太上皇的意見吧。」有人出言道,這時大臣們才

  發現,昭王和太上皇一直沒發表意見呢,倒是他們這些臣子吵得快掀翻屋頂了。

  內閣首輔出來說話:「其實與求和書一同送回來的,還有陛下的親筆書信,」賀首輔慢條斯理地展開陛下手書,念道,「這次同意他們求和談判,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再隔上幾年進攻我朝疆土?我中原素來是禮儀之邦,可禮儀是用來結交同樣信守禮儀的國家,對付向來狼子野心的異族,唯有拳頭才能奏效!不將他們徹底打垮,聯誓不還朝I」

  文華殿裡一片安靜,好一會兒才有各種咳嗽聲響起,陛下還是一向的直截了當,措辭從不迂迴婉轉,但話說到了主戰派的心坎上,對付夷狄族的那些部落,確實只有拳頭最為奏效,否則一旦讓他們喘過氣來,受苦受難的又會是邊關老百姓。

  一封手書終結了此次爭論,誰也拗不過當今陛下,何況陛下現在出征在外,他們的意見更是什麼都不是,此刻只怕是昭王和太上皇都無法將陛下勸回頭的。

  民間則是支持打到底的聲音不少,那些夷狄人根本沒有什麼和平的念頭,求和不過是打敗仗後的權宜之計,一旦有機會照樣會進犯,所以非常有必要一鼓作氣將他們徹底打垮,有生之年再沒有力氣發動邊境的戰爭。

  京城裡沒人能做得了陛下的主,所以這一仗從夏天打到秋日,直到關外已經大雪紛飛的時候大軍終於回歸了,這期間,關外的消息時斷時續的,有時候連邊城的將領都不敢斷言陛下身在何處。

  不過大軍回歸前夕,傳回來的消息讓舉國歡騰,因為夷狄主力人馬讓陛下給驅趕出了他們所待的草原,自此以後,關外這一圈地方也將劃入華夏國土的範圍,陛下再次有手書傳回朝堂,令朝堂選派官員趕赴關外。

  這次,就連保守的老臣都激動得鬍鬚翹起來,這等開疆拓土的偉大功績,就落在他們這一輩人手裡,陛下這一戰,可是將華夏朝的領土擴張了不少,大軍出發之前,他們可沒想到陛下竟是抱著如此念頭而去的。

  邊關百姓最為興奮了,他們以後再不用擔心關外有人騷擾他們的住地了,因為關外也是他們華夏朝的領土了。

  這一仗打出了華夏朝軍隊的血性和氣勢,這一仗,打得與華夏朝接壤的其他幾個小國和異族紛紛派出自己的使節團隊,前去向華夏朝的陛下恭賀,恭賀什麼?名義是上恭賀小皇太子出生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