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皇子正是哥兒,剛出生時啼哭聲響亮有力,在外等候的一眾人以為誕下的是個健康的男娃,等到賀雲章歡喜地抱著剛出世的嬰兒出來給簡爹與小舅子等人看時,眾人才從賀雲章口中得知,小皇子是個小哥兒,當然沒人敢小瞧小哥兒的身份,看輕小哥兒身份豈不是看輕陛下?誰知道會不會成長為陛下第二呢。

  簡爹簡娘抱著小哥兒卻高興得很,簡娘時常跟賀雲章說的是:「寧哥兒像陽哥兒,跟陽哥兒小時候一樣力氣大得很,將來估計也會跟陽哥兒一樣,會是個喜歡舞刀弄槍的。」

  賀雲章哪有不高興的,小哥兒綜合了他和陽哥兒相貌的特徵,不用說長大後單這相貌就會有多出色了,小哥兒繼承了陽哥兒的大力氣那就更好了,這樣更有利於鞏固陽哥兒開創出來的局面,不讓陽哥兒的一番心血付之東流,哪怕他和陽哥兒以後還會有其他的孩子,可這太子之位不用說就是寧哥兒的了。

  雖然有些心疼寧哥兒以後將要肩負的擔子,但他是自己和陽哥兒的孩子,這個擔子註定逃不了,所以還不如早早開始培養鍛鍊,其實相比陽哥兒,這個孩子已經很幸運了。

  賀雲章一有空就抱著孩子走來走去,不過宮裡跟他搶孩子的人多著呢,不愛待在宮裡的趙外公因為孩子又搬回來住了,簡文遠與柳溪也一有空就跑過來,賀家和顧家的人同樣時常找藉口進宮。

  賀雲章抱著孩子站在一邊,看著演武場上的簡樂陽揮灑汗水,被拘束了幾個月不能動武,可把他逼得狠了,再不解脫,他覺得渾身骨頭都要生鏽了,這一活動開來,頓覺神清氣爽。

  將刀一扔,簡樂陽一邊擦著汗一邊走過來,寧哥兒「啊啊」地朝他叫著,賀雲章笑道:「寧哥兒果然像你,光聽聲音就乖得不得了,拼命往你那邊看。」他已經可以想像以後一大一小在演武場上練武了,「身體恢復得怎樣?不要太著急,慢慢來。」

  簡樂陽親了小哥兒一口,看著寧哥兒就覺得心特別軟,向關切的賀雲章笑道:「不用擔心,實力下降得不是太厲害,照現在趨勢來看,一兩月的時間就能恢復過來。」一場生產,到底損了些元氣的。

  兩人邊走邊聊,等身上收了汗,簡樂陽抱過寧哥兒,其實起初他一點不敢抱孩子,覺得軟綿綿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用力過度,所以剛開始還是賀雲章抱得多,現在就熟練多了:「夷狄人是不是蠢蠢欲動了?就等著他們呢,可別讓我失望。

  「你啊,別太勉強。」賀雲章不太放心,他是希望夷狄人晚點再動手,可也知道自己這點指望渺茫得很,如今演武場四周的侍衛都是簡樂陽的親衛,絕對忠心耿耿,簡樂陽身體恢復的情況對外完全封鎖了,如果他是華夏朝的敵人的話,也許也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

  「嗯,」簡樂陽點點頭,「我不會魯莽的,之前準備了那麼多,不是白忙碌一場的。」

  「報—邊關八百里急報—」

  果然,如賀雲章所想,邊關傳來急報,夷狄人突然襲擊邊境的互市,邊關的戰火再次燃起。

  次日,皇帝便當廷怒斥夷狄族的背信棄義,一面令內閣發檄文聲討夷狄人,一面宣稱華夏不可欺,他會再次親征。

  「要戰便來戰!這次的教訓告訴我們,對待入侵的敵人不可心存僥倖,絕不能心慈手軟,此次聯與全軍將士誓必要打得他們再不敢生出進犯之心」簡樂陽當廷丟下一番擲地有聲的話後,便丟下百官前去大營點兵點將,朝政依舊交由內閣主持。

  文官們都沒來得及勸諫,陛下已經大踏步走出了文華殿,武將們沒有任何猶豫地緊隨共後,連忙向昭王看去。賀雲章搖搖頭,沒人可以阻攔得了陛下的決心,這一戰,就算夷狄人不動手,陛下也想辦法挑起他們的野心,遲早要打上一場。

  當日將夷狄大軍放回去,是迫於中原的形勢不宜久戰,才匆忙與夷狄大軍談判停戰,如今朝政逐步走上了正軌,與華夏朝接壤的外族都虎視耽耽,這一仗不僅要徹底解決夷狄人的狼子野心,更是打給其他外族看的,向他們展現如今華夏朝的軍力。

  「陛下的身體……」這才剛生產沒多久,陛下的身體能經受得住隨大軍奔襲?

  太上皇出來說:「這一仗不得不打,好在陛下早有防備,一直沒有放鬆各軍的訓練。各位,我們在後方也不能放鬆,務必要保證前線的將士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連陛下的親爹都這麼說了,其他文臣還能怎麼勸諫?紛紛拱手說:「謹聽太上皇旨意!」

  大軍很快開拔,群臣和自發的百姓前去送陛下與大軍出征,就看到一個鐵疙瘩樣的龐然大物出現在他們眼前,士兵們整齊有序地進入鐵疙瘩內部,陛下也由親衛們拱衛著進入其中,一聲號角響後,那龐然大物轟隆隆地開動了,群臣與百姓們譁然一片。

  「那是什麼東西?那竟然能動的!」

  「看,速度越來越快了,前面的鐵疙瘩上面在冒煙呢I」

  「肯定又是工部弄出來的新鮮事物吧,竟然一直沒有公開出來。」

  「不對,我好像見過,不過沒想到竟然能動的,這龐然大物靠什麼拉動的?上面可是有好幾百號人不止的吧。」

  消息很快在京城內外傳開,這時候工部站出來向民眾作了詳細說明,這樣新鮮事物叫什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發的,是由什麼東西拉動的,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引起民眾陣陣驚奇的同時,又紛紛將目光投向工部與皇家學院,因為這樣新鮮事物正是由工部與皇家學院聯合研發的,發起人還是當今陛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