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記得,我在船上,被人給綁了。」
他當時還只是個孩子,又有些暈船不適,被人救下來之後,昏昏沉沉,隨後又病了一場。一直到船隻到了京城,又養了小半個月,才回過神來。
當初的情形,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之後,伯父伯母見他受了驚嚇,從不在他面前提起這樁事,到底是什麼人綁架的他,倒還真是一無所知。
至於長大之後,他也以為,或許是哪裡來的人販子,也或許,是為了求財。
可謝無咎卻道:「聶叔,綁你的人,就是李照允。」
第139章 夜會
聶玉實實在在愣住, 再次謹慎的盤算了一番, 當年李照允的年紀。
他驚訝道:「他與我年歲相當, 當時也不過五六歲。他一個孩子,綁我做什麼?」
謝無咎從懷中取出李照允管家的供詞, 眉頭少見的耷拉著,顯然是被這種近乎烏龍的「真相」給刺激了一下。
「我在大理寺也不少年了,還真沒有見過,這種莫名其妙怨恨上別人的人。是故,荀卿所言,人之初,性本惡。」
何況,當年李照允還不到五六歲。
那管家就是他自幼隨侍身邊的僕從, 比李照允大上七八歲,當年已經十二三歲,是個健壯少年。
聶玉還隱約記得, 自己就是被這唯唯諾諾的少年給抓了起來, 綁在船艙下的一個貨箱裡。
供詞很詳細, 管家全都招了。大概這是他第一次遵照李照允的吩咐做壞事,當年事, 連細節都還記得一清二楚——比如, 那艘船的欄杆上,繫著一圈彩繩, 上面掛著一串一串的貝殼。
聶玉生長在內陸,沒見過貝殼。那管家少年, 就是用一串貝殼,把他引進船艙底下,趁著無人發現,把他捆起來,塞進了一個貨箱裡。
聶玉的冷笑含在喉嚨里,這供詞上寫的緣由,叫人噁心:「……因為他自小被父親不喜,此次是因祖母臨終遺願,父親和繼母才不得不派人,將他從鄉下老家接回京城。」
父親的不喜,李照允自幼就知道。縱使只是一個幼弱的孩童,可本該是至親的父親看向他的眼神,冰冷的可怕。
得知聶玉是上京給伯父母作為嗣子,且只有兩名隨從護送時,他竟然異想天開,起了別樣的心思。
「……李照允指使我,將那名小童殺死,屍身扔進江水之中,再伺機殺了兩名隨從,而後拿著信物,冒充這名小童上京。從此,可以頂替他的身份,再不必去經受他生身父親的折磨。」
聶玉讀到此處,簡直匪夷所思:「他是瘋了嗎?我伯父母雖然有數年沒回老家,難道收養了我以後,還會不回去嗎?」
謝無咎道:「興許,他想著,只要拖得幾年,孩子便會大變樣,何況,照管家所說,他和你還有幾分相似。等孩子大了,到時便不容易被拆穿了。」
聶玉:「他就是條瘋狗!」
還是條小瘋狗的李照允,真的是這麼想的。他羨慕聶玉,有這麼多人喜歡,這麼多人需要他。
他和聶玉談話的時候,也問過他,怕不怕去伯父家。
聶玉還是個單純稚子,船上有個年紀相仿的玩伴,很是高興,如此道:「伯父便是我父親的兄長,便如我與兄長一般。父親雖然捨不得我,也捨不得兄長難過。何況,就算我在伯父身邊生活,將來,還是我們一家。哎,雖然離了家,我有些忐忑,但只要能為父親祖父分憂,便是我為人子盡了孝。」
李照允氣的發狂。讓當時還是少年的管家,將他殺死。
那管家還是個少年,根本不敢,也不忍心,便將聶玉裝進貨箱藏了起來。
可李照允沒想到的是,聶玉失蹤,兩個隨從叫動了一船的人去找。
聶玉眯了眯眼,久違的記憶從牢籠中被放了出來:「……那少年驚慌失措,綁的並不好,我被關在箱子裡,十分害怕,竟然真的掙脫了開來。好在,他連箱子都不會鎖,我跑出箱子,很快就被人們找到了。」
隨後,聶玉便病了。隨從問不出什麼,也查不到什麼,但再也不敢大意,小心翼翼的守著,寸步不離。李照允和李府管家就再也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
隨後,兩個孩子分道揚鑣。
聶玉去了伯父家,而李照允卻在繼母手上討生活。
「難道就因為,我及時逃脫,沒有如了他的意,他就恨了我這麼多年?」
聶玉目光森冷:「他到底是怎麼認出我來的?」
「管家說,他和聶叔一起押解阿雲回故鄉為母親遷墳,在路上就認了出來,還讓管家去查,究竟是不是當年船上那個孩子。」
謝無咎輕輕按了一下太陽穴,壓下心頭的無盡酸澀:「他認出了你,把這麼多年的苦難,全部宣洩在了你頭上。」
「他回家之後不久,堅持要把他接到京城的祖母就去世了。父親十分的不喜歡他,視他如狗豕,動輒打罵。繼母也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更把他當做眼中釘,肉中刺。在他們手底下,李照允活得連府里的下人都不如。」
謝無咎的聲音,浸透著無盡的涼意:「這還不算什麼。李照允十二歲那年,他父親醉酒,得罪了一位當時的權貴。得知這位權貴,性好美色,尤喜孌童,就將李照允送了過去。」
「此乃犬子,生的雖然伶俐動人,卻由來欠調·教,託付給貴人,好好教導教導。」
他當時還只是個孩子,又有些暈船不適,被人救下來之後,昏昏沉沉,隨後又病了一場。一直到船隻到了京城,又養了小半個月,才回過神來。
當初的情形,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之後,伯父伯母見他受了驚嚇,從不在他面前提起這樁事,到底是什麼人綁架的他,倒還真是一無所知。
至於長大之後,他也以為,或許是哪裡來的人販子,也或許,是為了求財。
可謝無咎卻道:「聶叔,綁你的人,就是李照允。」
第139章 夜會
聶玉實實在在愣住, 再次謹慎的盤算了一番, 當年李照允的年紀。
他驚訝道:「他與我年歲相當, 當時也不過五六歲。他一個孩子,綁我做什麼?」
謝無咎從懷中取出李照允管家的供詞, 眉頭少見的耷拉著,顯然是被這種近乎烏龍的「真相」給刺激了一下。
「我在大理寺也不少年了,還真沒有見過,這種莫名其妙怨恨上別人的人。是故,荀卿所言,人之初,性本惡。」
何況,當年李照允還不到五六歲。
那管家就是他自幼隨侍身邊的僕從, 比李照允大上七八歲,當年已經十二三歲,是個健壯少年。
聶玉還隱約記得, 自己就是被這唯唯諾諾的少年給抓了起來, 綁在船艙下的一個貨箱裡。
供詞很詳細, 管家全都招了。大概這是他第一次遵照李照允的吩咐做壞事,當年事, 連細節都還記得一清二楚——比如, 那艘船的欄杆上,繫著一圈彩繩, 上面掛著一串一串的貝殼。
聶玉生長在內陸,沒見過貝殼。那管家少年, 就是用一串貝殼,把他引進船艙底下,趁著無人發現,把他捆起來,塞進了一個貨箱裡。
聶玉的冷笑含在喉嚨里,這供詞上寫的緣由,叫人噁心:「……因為他自小被父親不喜,此次是因祖母臨終遺願,父親和繼母才不得不派人,將他從鄉下老家接回京城。」
父親的不喜,李照允自幼就知道。縱使只是一個幼弱的孩童,可本該是至親的父親看向他的眼神,冰冷的可怕。
得知聶玉是上京給伯父母作為嗣子,且只有兩名隨從護送時,他竟然異想天開,起了別樣的心思。
「……李照允指使我,將那名小童殺死,屍身扔進江水之中,再伺機殺了兩名隨從,而後拿著信物,冒充這名小童上京。從此,可以頂替他的身份,再不必去經受他生身父親的折磨。」
聶玉讀到此處,簡直匪夷所思:「他是瘋了嗎?我伯父母雖然有數年沒回老家,難道收養了我以後,還會不回去嗎?」
謝無咎道:「興許,他想著,只要拖得幾年,孩子便會大變樣,何況,照管家所說,他和你還有幾分相似。等孩子大了,到時便不容易被拆穿了。」
聶玉:「他就是條瘋狗!」
還是條小瘋狗的李照允,真的是這麼想的。他羨慕聶玉,有這麼多人喜歡,這麼多人需要他。
他和聶玉談話的時候,也問過他,怕不怕去伯父家。
聶玉還是個單純稚子,船上有個年紀相仿的玩伴,很是高興,如此道:「伯父便是我父親的兄長,便如我與兄長一般。父親雖然捨不得我,也捨不得兄長難過。何況,就算我在伯父身邊生活,將來,還是我們一家。哎,雖然離了家,我有些忐忑,但只要能為父親祖父分憂,便是我為人子盡了孝。」
李照允氣的發狂。讓當時還是少年的管家,將他殺死。
那管家還是個少年,根本不敢,也不忍心,便將聶玉裝進貨箱藏了起來。
可李照允沒想到的是,聶玉失蹤,兩個隨從叫動了一船的人去找。
聶玉眯了眯眼,久違的記憶從牢籠中被放了出來:「……那少年驚慌失措,綁的並不好,我被關在箱子裡,十分害怕,竟然真的掙脫了開來。好在,他連箱子都不會鎖,我跑出箱子,很快就被人們找到了。」
隨後,聶玉便病了。隨從問不出什麼,也查不到什麼,但再也不敢大意,小心翼翼的守著,寸步不離。李照允和李府管家就再也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
隨後,兩個孩子分道揚鑣。
聶玉去了伯父家,而李照允卻在繼母手上討生活。
「難道就因為,我及時逃脫,沒有如了他的意,他就恨了我這麼多年?」
聶玉目光森冷:「他到底是怎麼認出我來的?」
「管家說,他和聶叔一起押解阿雲回故鄉為母親遷墳,在路上就認了出來,還讓管家去查,究竟是不是當年船上那個孩子。」
謝無咎輕輕按了一下太陽穴,壓下心頭的無盡酸澀:「他認出了你,把這麼多年的苦難,全部宣洩在了你頭上。」
「他回家之後不久,堅持要把他接到京城的祖母就去世了。父親十分的不喜歡他,視他如狗豕,動輒打罵。繼母也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更把他當做眼中釘,肉中刺。在他們手底下,李照允活得連府里的下人都不如。」
謝無咎的聲音,浸透著無盡的涼意:「這還不算什麼。李照允十二歲那年,他父親醉酒,得罪了一位當時的權貴。得知這位權貴,性好美色,尤喜孌童,就將李照允送了過去。」
「此乃犬子,生的雖然伶俐動人,卻由來欠調·教,託付給貴人,好好教導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