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敢問各位大人,這樣一個不辭辛勞、不顧自身的孩子,又怎會是不孝不義之人?她孝事在身,又是被騙,這樣的婚事豈能作數?」
「方大人,您只知道揪著『夫為妻綱』不放,可知道,她那所謂的丈夫,在出事時,正意圖欺辱一個不足十三四歲的孩子?她遇見這禽獸行徑,難道能不伸張正義?難道,——方大人,您見了這種情形,能忍得下去?能任由這等慘事發生?」
「分明義舉,豈能歪曲?」
李瑾適時出事:「不錯。父皇在世時,便多次與朕提起,這孩子忠義孝勇,世間難得。這並非是朕的意思,也是先帝留下的遺旨。」
天子都如此說了,滿朝文武明知是假,可誰又膽量,敢起頭冒出來問一句:
陛下,您這麼說,是不是胡編亂造的?您說先帝遺言,可有什麼人證?
唯有方正甫蠢蠢欲動,卻見李瑾冷淡的喚了一聲:「方正甫。」
方正甫心頭一跳,人與心跳相反的,猛然跪伏在地,身子壓的極低極低,就差匍匐著 了。
「你說夫為妻綱,也知道父為子綱,可知道,君為臣綱?」
方正甫再不敢多發一言,跪在地上,直到早朝結束。幾個方才爭論的最厲害的腐儒也是連連叫苦,出了皇城,過了許久才平復心境。之後,方正甫便乞骸還鄉,這幾個自知,早被天子記下了名,便頗有自知之明的「風光自辭」了。
阿雲與其家人無罪釋放,自是回了原籍。
反而只有「目無王法」的劫囚犯聶玉,被判了流放三年。——這還是看在先帝的面上,也因他當年在大理寺為官時,偵破北狄王子離奇被害一案有功,因此,功過相抵,只判了三年刑。
而將阿雲抓回京城、且又煽動文官鬧事的通州知府李照允,竟因意圖在大理寺監牢投毒,而被抓進了大理寺。
謝無咎「好巧不巧」,恰好把成復禮擱在了李照允的隔壁,兩人每日隔著欄杆大眼瞪小眼。
了卻這樁大事,謝無咎神清氣爽。可這日孟濯纓的訊號,又是「稍安勿躁」。
那日孟濯纓料定,府中守衛森嚴,恐怕謝無咎再難混進去,便擬定了幾個暗號。
若是要慶安候府的大小姐又要吃三鮮米粉,那就是「稍安勿躁」,叫他千萬別去找她。
謝無咎與她初初重逢,滿懷相思,只能按捺。
這天剛去天牢探望聶玉,卻見他暈倒在地,衣襟上一團觸目驚心的血漬。
謝無咎大驚,掐了片刻人中,才把人弄醒;再一把脈,竟是烈火攻心,情急暈倒。
聶玉醒來,抓著謝無咎的手,沉沉的嘆了口氣。
謝無咎:「聶叔,我把李照允擱到您對面,是讓您把他給氣死。怎麼他沒怎麼著,您先給氣厥過去了?」
聶玉苦笑一聲:「他是個無情無義的玩意兒!算個什麼東西?何況,你難道不知,歷來情深義重之人,都比那些寡廉鮮恥之輩更多些弱點短處?君不曾見漢祖劉邦?」
「您就別貧了,到底怎麼回事?」謝無咎簡直氣笑。
「當年,他意外知曉我要放走阿雲,卻故意置之不理,甚至大開方便之門,讓我得逞。隨後,故意大肆追捕阿雲。」
聶玉為阿雲的生死,離開了妻子身邊。
最後的結果,何其慘烈?
他妻兒都沒了。
「這些年,我隱居避世,不是沒有恨過他。可更恨我自己,恨我無能,沒有妥善的保護好妻兒。可我雖然怨懟,心中還有理智,心想,李照允雖然行事激烈了些,累及我妻兒落水失蹤,可他也是職責所在。」
聶玉恨聲道:「這些年,我竟然一次也沒懷疑過,李照允是私心作祟,故意害死我的妻兒!他是個什麼狗屁官員?他就是個殺人兇手!」
李照允見他目呲欲裂,哈哈大笑不止。
聶玉恨極痛極:「我竟然蠢笨至此!若我早知道,他是這樣的玩意兒,怎麼能讓他再逍遙了這二十年!」
聶玉反手抓著謝無咎:「你是個心有成算的。他先是用阿雲引我出來,見天子輕判,竟還意圖毒殺於我。想必,你早就著手在查了。」
謝無咎定定神,道:「的確是在查了。但成年舊事,才有了些許眉目。況且,我實在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聶玉問,「不敢相信什麼?」
謝無咎道:「您與他從無半點交集,若說有,已經是很早很早之前的事了,且實在是一件小事,根本談不上舊怨。」
可偏偏就有人為了這點小事,非要別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聶玉起身,猛地抄起身邊的椅子,往地上一砸,便斷成數斷。
聶玉掄起椅子腿,從欄杆中,猛地一砸,李照允躲閃不及,頭上硬生生被砸出一個血窟窿,癱倒在地。
「你說吧!」聶玉冷笑一聲。「橫豎,這玩意兒,如今是落在我手裡了。」
「您可還記得,您作為聶家嗣子,上京途中,在船上碰到過一個孩子?」
這些事,自然查無可查。
謝無咎無處下手,索性把李照允的管家給關了起來,兩三日下來,那管家不管大小,全都一股腦說了。
這其中隱情,也是謝無咎推斷得知。
聶玉回想了許久,那時年紀雖小,但他一個孩子,離開父母身邊,要給無子的伯父母做嗣子,這樣的事,也實在難以忘懷。
「方大人,您只知道揪著『夫為妻綱』不放,可知道,她那所謂的丈夫,在出事時,正意圖欺辱一個不足十三四歲的孩子?她遇見這禽獸行徑,難道能不伸張正義?難道,——方大人,您見了這種情形,能忍得下去?能任由這等慘事發生?」
「分明義舉,豈能歪曲?」
李瑾適時出事:「不錯。父皇在世時,便多次與朕提起,這孩子忠義孝勇,世間難得。這並非是朕的意思,也是先帝留下的遺旨。」
天子都如此說了,滿朝文武明知是假,可誰又膽量,敢起頭冒出來問一句:
陛下,您這麼說,是不是胡編亂造的?您說先帝遺言,可有什麼人證?
唯有方正甫蠢蠢欲動,卻見李瑾冷淡的喚了一聲:「方正甫。」
方正甫心頭一跳,人與心跳相反的,猛然跪伏在地,身子壓的極低極低,就差匍匐著 了。
「你說夫為妻綱,也知道父為子綱,可知道,君為臣綱?」
方正甫再不敢多發一言,跪在地上,直到早朝結束。幾個方才爭論的最厲害的腐儒也是連連叫苦,出了皇城,過了許久才平復心境。之後,方正甫便乞骸還鄉,這幾個自知,早被天子記下了名,便頗有自知之明的「風光自辭」了。
阿雲與其家人無罪釋放,自是回了原籍。
反而只有「目無王法」的劫囚犯聶玉,被判了流放三年。——這還是看在先帝的面上,也因他當年在大理寺為官時,偵破北狄王子離奇被害一案有功,因此,功過相抵,只判了三年刑。
而將阿雲抓回京城、且又煽動文官鬧事的通州知府李照允,竟因意圖在大理寺監牢投毒,而被抓進了大理寺。
謝無咎「好巧不巧」,恰好把成復禮擱在了李照允的隔壁,兩人每日隔著欄杆大眼瞪小眼。
了卻這樁大事,謝無咎神清氣爽。可這日孟濯纓的訊號,又是「稍安勿躁」。
那日孟濯纓料定,府中守衛森嚴,恐怕謝無咎再難混進去,便擬定了幾個暗號。
若是要慶安候府的大小姐又要吃三鮮米粉,那就是「稍安勿躁」,叫他千萬別去找她。
謝無咎與她初初重逢,滿懷相思,只能按捺。
這天剛去天牢探望聶玉,卻見他暈倒在地,衣襟上一團觸目驚心的血漬。
謝無咎大驚,掐了片刻人中,才把人弄醒;再一把脈,竟是烈火攻心,情急暈倒。
聶玉醒來,抓著謝無咎的手,沉沉的嘆了口氣。
謝無咎:「聶叔,我把李照允擱到您對面,是讓您把他給氣死。怎麼他沒怎麼著,您先給氣厥過去了?」
聶玉苦笑一聲:「他是個無情無義的玩意兒!算個什麼東西?何況,你難道不知,歷來情深義重之人,都比那些寡廉鮮恥之輩更多些弱點短處?君不曾見漢祖劉邦?」
「您就別貧了,到底怎麼回事?」謝無咎簡直氣笑。
「當年,他意外知曉我要放走阿雲,卻故意置之不理,甚至大開方便之門,讓我得逞。隨後,故意大肆追捕阿雲。」
聶玉為阿雲的生死,離開了妻子身邊。
最後的結果,何其慘烈?
他妻兒都沒了。
「這些年,我隱居避世,不是沒有恨過他。可更恨我自己,恨我無能,沒有妥善的保護好妻兒。可我雖然怨懟,心中還有理智,心想,李照允雖然行事激烈了些,累及我妻兒落水失蹤,可他也是職責所在。」
聶玉恨聲道:「這些年,我竟然一次也沒懷疑過,李照允是私心作祟,故意害死我的妻兒!他是個什麼狗屁官員?他就是個殺人兇手!」
李照允見他目呲欲裂,哈哈大笑不止。
聶玉恨極痛極:「我竟然蠢笨至此!若我早知道,他是這樣的玩意兒,怎麼能讓他再逍遙了這二十年!」
聶玉反手抓著謝無咎:「你是個心有成算的。他先是用阿雲引我出來,見天子輕判,竟還意圖毒殺於我。想必,你早就著手在查了。」
謝無咎定定神,道:「的確是在查了。但成年舊事,才有了些許眉目。況且,我實在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聶玉問,「不敢相信什麼?」
謝無咎道:「您與他從無半點交集,若說有,已經是很早很早之前的事了,且實在是一件小事,根本談不上舊怨。」
可偏偏就有人為了這點小事,非要別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聶玉起身,猛地抄起身邊的椅子,往地上一砸,便斷成數斷。
聶玉掄起椅子腿,從欄杆中,猛地一砸,李照允躲閃不及,頭上硬生生被砸出一個血窟窿,癱倒在地。
「你說吧!」聶玉冷笑一聲。「橫豎,這玩意兒,如今是落在我手裡了。」
「您可還記得,您作為聶家嗣子,上京途中,在船上碰到過一個孩子?」
這些事,自然查無可查。
謝無咎無處下手,索性把李照允的管家給關了起來,兩三日下來,那管家不管大小,全都一股腦說了。
這其中隱情,也是謝無咎推斷得知。
聶玉回想了許久,那時年紀雖小,但他一個孩子,離開父母身邊,要給無子的伯父母做嗣子,這樣的事,也實在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