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小將軍被氣成了鬥雞眼。

  時隔半月,蘇崇文再次登門。

  那小將軍現在看到蘇崇文這張老好人一樣的臉就氣得牙痒痒,“蘇大人……您這次來,又打算幹什麼事?借多少人?”

  蘇崇文都覺得有些不大好意思了,他伸手比了個七,道:“遼州沿海,海中物產更多,我打算設遼州漁場,將海中那些滋味鮮美的魚蝦蟹貝都捕撈出來,看能不能再給遼州添一條財路。”

  那小將軍的臉徹底黑了,“我帶著兩萬人來遼州,你第一次借了三千,第二次借了五千,上次借了六千,現在一共就剩下六千,你居然要借一千?你是不是想讓我給你表演個撒豆成兵?”

  蘇崇文一臉惋惜,嘆氣過後,他突然抬起頭目光炯炯地看向那小將軍,把那小將軍看的毛骨悚然。

  “你看什麼看?是不是又憋了什麼壞水?”

  蘇崇文道:“我在遼州當了五年知州,深知遼州變化之大,說是翻天覆地也不為過。遼州原先苦寒閉塞,中原人稱遼州為北疆,可現如今遼州的富庶程度並不比中原差,可遼州地處偏僻,我深感安危問題是燃眉之急,小將軍要不再給陛下上書一封,就說再派五萬親軍來,守衛遼州。”

  那小將軍的白眼都快從遼州翻到京城去了。

  遼州雖然是北疆,但卻是北疆三州中最靠南邊的這一個,上面還有松州與烏拉州,若是遼州的安危成了燃眉之急,那松州與烏拉州的知州怕是已經命懸一線了。

  蘇崇文肚子裡的算計,這小將軍怎麼會看不明白?他才不樂意被蘇崇文當槍使呢,當場便道:“要上書你自己上,我才不給你當槍使。你有膽就把這話同陛下說一下,看陛下會不會允!”

  蘇崇文和皇帝都是膽大的人,蘇崇文真敢寫,皇帝也真敢應,不過五萬親軍是派來了,糧草卻沒跟得上。

  那小將軍頭大如斗地找蘇崇文要糧,蘇崇文一個太極推手就給推了過去,“糧自然不是問題,遼州農產豐饒,黑土地上年年豐收,最不缺的就是糧食。不過這糧食都是衙門的,不能白送,將軍您看,要不我做主,先把這糧借給您,您讓這五萬親軍都耕耘種地,等來年收了糧食之後再還回來?”

  那小將軍險些氣得原地升天,“蘇崇文,你要點臉!這麼多的親軍都是來給你幹活兒的,你居然連口飯都不管?心黑不心黑!”

  蘇崇文被吼了一嗓子,有些尷尬地摸摸臉,嘟囔道:“管飯就管飯,你吼什麼?真的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不過咱可得把話給說好,我管了飯,下次找你借人的時候就不請你吃酒了啊!”

  這會兒,小將軍是真的要被蘇崇文給氣得撒手人寰了,“合著你那幾頓酒就借走了兩萬人?你請我喝的是瓊漿玉露還是蟠桃仙釀?”

  ‘厚臉皮’的蘇崇文借到人就走了,小將軍氣得寫了密信,快馬加鞭地送回了京城。

  皇帝是在御書房拆的那信,他聽小將軍發了好大一通的牢騷,仔細在腦海里回想蘇崇文的模樣,卻發現自個兒連這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沒印象了,只不過‘蘇崇文’這個名字卻是在他耳朵里扎了根。

  皇帝從書案下抽出一沓畫來,細細翻開,一張一張地看去,突然就笑了,“這個蘇崇文,莫不是想要把遼州城建成小京城?”

  那畫都是皇帝派密探在遼州畫來的。

  蘇崇文擔任遼州知州的五年時間,遼州的人口翻了四番,多數都是後來搬遷去的,聽說遼州城的繁華程度已經不亞於薊州城、并州城了,甚至猶有過之。

  再看那松州與烏拉州,瘟疫倒是漸漸消退了,可五年前是什麼樣子,五年後依舊是什麼樣子,看著就讓人覺得喪氣。

  皇帝將那些畫兒都收好,提筆在紙上寫下了自己這段時日的心中所想——並三州。

  第44章 入V第二十二章

  蘇崇文任遼州知州的第一任里,救活了別人眼中‘重病垂死’的遼州,他上書說想趁熱打鐵,讓遼州徹底地擺脫荒貧的帽子,皇帝才准了他的連任請求。

  在第二任中,蘇崇文果然沒有食言,遼州發展的勢頭儼然已經超過了許多地處中原的州省,更是憑藉煤石、磚瓦等地域特色直接將一州之經濟與其它州緊緊捆綁了起來,往來商戶逾十萬人。

  眼看著蘇崇文的第二任任期將滿,皇帝挺擔心蘇崇文再上書給他,說自個兒想要將遼州做大做強,還想再連任一次。

  一個農門出身的仕子,能夠在五年之內將一片‘死地’起死回生,若是朝廷一直都壓著不給他升官發財,怕是天下讀書人不知道會怎麼議論朝廷。

  這次,皇帝決定先下手為強。

  並三州,為一省,定名北疆,封原遼州知州蘇崇文為北疆省省通政,俸祿翻番,主管北疆省大小事宜。為保北疆省安寧,特封原戍北將軍為鎮北大將軍,統軍二十萬,常駐烏拉州,協助北疆省省通政行事,護佑北疆百姓不受流寇躂虜侵略,護佑北疆平穩發展。

  頒布聖旨的太監榮公公是皇帝的心腹,他從宮城出發,離京城,一路北上,入遼州,他親眼看著越是遠離京城,繁華煙火便越發稀少,直到進了遼州,步步趨近遼州城時,才感覺自己又回到了繁華的人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