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文遠去王家時,王家人對他的態度冷冰冰的,言談之中很看不起他這個街道辦的工人。

  這讓張文遠心裡堵著一口氣。

  後來張文遠的母親眼看兒子要三十歲了,提出想讓他們結婚。

  結果,王家人落井下石,趾高氣昂地提出,要結婚可以,必須有單獨的住房,還要打全套家具,買齊三轉一響,還要有電視機。

  這些東西,每一樣都能要了張文遠的老命,更別說全部置辦齊了。

  張文遠越想越氣。

  心想自己在農場時,好歹是個搖筆桿子的幹部,官銜不大,但是受人尊重,從來不會遭人白眼,哪裡想的到,回城之後居然受這樣的窩囊氣!

  張文遠一邊糊著紙盒子一邊氣。

  他在東北多年,多少沾染了些東北人的暴脾氣。

  最後一怒之下,奶奶個腿兒,老子不伺候了!

  張文遠連跟他母親商量都沒商量,直接回了趟新盛農場,要求從申城調回來。

  新盛農場正是缺人的時候,知道張文遠想回來,當然一萬個歡迎,當下就批了。

  張文遠又帶著准遷證回到申城,在街道知青辦把手續辦了,戶口也遷了。

  悄悄辦完一切,才把事情告訴他母親。

  他母親氣的呀——雞飛蛋打!

  好好的工作,就這麼弄丟了,轉了一圈,又回到那個荒涼的地方去受苦。

  但是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只好讓兒子回去了。

  臨走之前,張文遠來到仁慈醫院,跟高智源他們說了這事。

  馬小璇表示了理解與支持,又安慰了一通,然後趁這個機會,馬小璇到百貨商場買了點日用品什麼的,讓張文遠帶給爺爺。

  張文遠一路長途跋涉,回到新盛農場,繼續擔任原來的職務。

  由於人手短缺,他一人身兼多職,辦公室里的事務幾乎全包攬了,包括廣播站,有時臨時充當會計。

  秋收的時候,還跟著一塊下田。

  反正就是一顆螺絲釘,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釘。

  多年以後,等農場的老一輩幹部調走的調走,退休的退休,張文遠和老馬成了農場新一任領導。

  兩人聯手,帶領全農場的農工艱苦奮鬥,一步步走出困境。

  返城知青里,又重新回到農場的,不止張文遠一個,還有一個人,黎夢夢。

  黎夢夢和劉建業一起回到京城後,劉建業找了個公交車上賣票的工作,而黎夢夢就一直待業在家。

  離開了生活多年的農場,見不到老馬,黎夢夢很不適應。

  起初她以為時間長了就好了,可是時間越長,她越覺得割捨不下,懷念在農場能見到老馬的日月。

  雖然兩人不是戀愛關係,但至少,每天都能見到老馬,跟他說說話,聽聽他的聲音。

  現在,隔了千山萬里,再也見不到老馬了,整個人空蕩蕩的。

  再加上沒有工作,閒在家,人就更悶了。

  後來,馬小璇趁著假期,帶了兩個孩子回京城看望高家和樓家的哥哥姐姐時,按照她們倆寫信的地址,抽空去看了黎夢夢。

  黎夢夢一見到馬小璇,仿佛又看到老馬似的,漂泊不定的心思一下有了著落。

  她當即下定決心,她要回到東北,回到新盛農場,回到老馬身邊。

  她要盯著老馬!

  你想一輩子打光棍,那我就陪你打光棍!

  咱倆合夥打一輩子光棍!

  陪自己喜歡的人打光棍都是快樂的。

  等馬小璇離開後,黎夢夢就像一隻快樂的小鳥,背著行囊,又飛回了東北。

  回到老馬的身邊,跟他們一起建設農場。

  其實,不是所有的知青都離開農場返回城市。

  有些知青因為城裡已經沒了親人,沒有能接收他們的家庭,而不得不繼續留在農場。

  還有很多在本地結了婚了,被婚姻和兒女牽絆,只能選擇留下。

  其中,就包括王大林的媳婦兒田莉。

  不過田莉是被迫留下。

  第315章

  畢業後的發展

  返城風剛開始刮起來時,田莉就想回城。

  但她跟別的單身女知青情況不一樣,人家沒有結婚,一個人想走就走,她已經在本地結婚生子,想走的話,除非離婚。

  她在農場鬧出了那麼大笑話,也無法再回到學校教書,每天在家看人冷臉,日子非常難過。

  所以只要有離開的機會,她絕對不會留戀這裡。

  可是,王大林就像故意跟她作對似的,無論她怎麼央求,就是不同意離婚。

  離不了婚,她就沒辦法辦回城手續。

  眼看著別人都走的差不多了,田莉終於在農場待不住了,偷偷返回省城的家裡。

  可是回到家後,因為沒有戶口,不能工作,也沒有糧油定量,只能在家吃白飯。

  短時間還行,日子久了,年邁的父母也養不起她,就勸她回去。

  田莉走投無路,只能又返回農場。

  離不了的婚和回不了的城,成了田莉一塊心病,多年間,她就在兩邊來回穿梭。

  她恨透了限制了她自由的王大林。

  一直等到多年後,社會完全開放,人員可以自由流動,也沒有計劃經濟的制約。

  田莉終於徹底離開農場,沒再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