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葉齡仙笑了笑。她剛剛其實想說,人們從小到大,所走出的每一步,都是當時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就像無數個最優解,如果每一次的潛規則沒有變,那就說明,當人們走出第一步,就已經決定了最後一步的樣子。
開端即是結尾,一葉可以知秋。
當然,如果葉齡仙真這麼回答,嚴菊估計會覺得,這個兒媳讀書讀傻了。
葉齡仙只能放低姿態:「嚴處長,您批評的是。」
嚴菊這人吧,吃軟不吃硬,兒媳婦服服帖帖的,她也不好老端著架子,「我也不是批評你。就是覺得,唱戲能有什麼前途,你已經嫁給殊墨了,以後從戲曲學院畢業,難不成還能學成……那樣的名角兒大家?」
嚴菊舉的幾個例子,都是國粹級別的大師,他們因為堅守氣節,經歷傳奇,而在梨園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葉齡仙光是聽到名字都崇拜不已,只能望其項背。
她老老實實承認,「想成為那樣的大師,功夫、天賦、機緣,缺一不可,我確實做不到,也學不來。」
「你也知道自己不行?敢情玩票呢!」嚴菊突然又有點恨鐵不成鋼了。
「也不是。」葉齡仙繼續道,「那些大師是史無前例的創造者,他們應運而生,後人很難再達到那樣的高度。但是,總要有人唱戲啊,所以,我只想做一個稱頌者,傳承者,讓更多人記住戲曲,也記住戲者。至少記住,有人曾經那麼轟轟烈烈地唱過戲。」
因為紙的發明,唐詩、宋詞、元曲、清明小說,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那些戲曲,在沒有留聲機、磁帶、攝影機的年代,可光有紙張可不夠,還得靠口口相傳。
曲牌曲調流傳下來了,「流傳」這件事本身,也是值得流傳的。
聽葉齡仙這麼說,嚴菊不禁想到,她這幾次出差,也接觸過不少老一輩的民間藝術家。哪個不是飽經滄桑,卻依然熱愛鄉土,熱愛生活,心懷民族大義。
「你這小媳婦兒,想法倒是挺純粹。」
嚴菊這麼一說,整個屋子的人,都放心地舒了一口氣。
嚴處長雖然臉上不贊成,但是她心裡知道,剛剛的「大考」,葉齡仙是及格的。
其實,隨著葉齡仙高分考上戲曲學院,嚴菊對葉齡仙的怨忿,已經從身份不明憑空出現、拐走自家寶貝兒子的小戲子,變成了勉強能承認名分、但這丫頭也太不懂事了需要回去慢慢教的小兒媳。
試想一下,如果葉齡仙落榜,嚴菊完全可以等著程殊墨回城後,跟小戲子異地、聚少離多而慢慢離婚、分手。才不會像現在這樣,害得她一聽兒子不回來過年了,就在家坐不住,不顧丈夫程安康的反對,非要親自過來。
這一過來,親眼見了本人,嚴菊才算是放心一些。
她似乎已經明白,自家兒子為什麼喜歡這個姑娘,死活非要娶人家了。
如花似玉,清透水靈,還帶著一點自我和英氣……嚴菊已經開始相信,這姑娘可能真的救過程殊墨了。
甚至說,哪怕葉齡仙不是唱戲的,這樣的小姑娘,程殊墨估計也會淪陷,也會喜歡得不行。
說到這沒良心的兒子,嚴菊氣不打一出來,「你們既然收到了錄取通知書,為什麼不儘快回城。家裡這麼多長輩,都等著見你們。殊墨提前回來,也能去拜訪幾個老教授。這樣,他以後到了外交學院,也好有個照應。」
嚴菊這麼說,倒也不是故意發難,她剛跟老樹灣的村幹部們聊過,知道葉齡仙和程殊墨,一個擔著小學老師,一個擔著供銷社採購員,的確不是說走就能走的。
可她心裡就是氣呀,老父親老母親都這麼多年沒見兒子了,他們就不能提前把工作交接好,趕緊回京市過年嗎。
葉齡仙一時語塞,只能老老實實道歉,「嚴處長,對不起,是我們考慮不周……」
這時,大門吱呀一聲被推開,程殊墨急匆匆地跑進來,喘著氣:「媽,您怎麼來了?」
嚴菊騰地一下站起來,「小墨……」
隔了這麼多年,嚴菊再見到兒子,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身邊的工作人員見程殊墨來了,自然是打小就認識的,都自覺地退了出去,把空間留給他們母子。
「你這孩子,長高了,也瘦了……」嚴菊的話里全是心疼。
程殊墨臉上也感慨萬千,嘴裡說的話卻是,「媽,您別怪齡仙,是我自己決定年後再回去的。」
嚴菊頓住,捧在手心的兒子,他突然就不香了。
雖然程殊墨之前在電話里,一直把原因往自己身上攬。但是知子莫若母,他有什麼心思,嚴菊可是一猜就准。
這會兒,程殊墨臉上掛著汗,一看就是剛聽到消息,從家裡匆匆跑過來的。就連手上、袖口上還粘著包餃子的麵粉,沒來得及清洗。
嚴菊見他這樣,更加證實了什麼,立即板著臉:「小墨,你怎麼跟媽說話呢。齡仙是咱家的媳婦兒,我說她兩句都不行嗎?」
「行,當然行。」程殊墨立即笑,「媽,今天見到您,我高興還來不及,哪敢有意見。我剛剛也是擔心您,怕您這麼遠,出差過來太辛苦。」
這小子,總歸說了句人話,嚴菊心裡好受了一些。
嚴菊還想再說幾句,卻見程殊墨小心翼翼地拿眼神詢問葉齡仙,大意是「怎麼樣,剛剛我媽沒對你說什麼吧?」
開端即是結尾,一葉可以知秋。
當然,如果葉齡仙真這麼回答,嚴菊估計會覺得,這個兒媳讀書讀傻了。
葉齡仙只能放低姿態:「嚴處長,您批評的是。」
嚴菊這人吧,吃軟不吃硬,兒媳婦服服帖帖的,她也不好老端著架子,「我也不是批評你。就是覺得,唱戲能有什麼前途,你已經嫁給殊墨了,以後從戲曲學院畢業,難不成還能學成……那樣的名角兒大家?」
嚴菊舉的幾個例子,都是國粹級別的大師,他們因為堅守氣節,經歷傳奇,而在梨園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葉齡仙光是聽到名字都崇拜不已,只能望其項背。
她老老實實承認,「想成為那樣的大師,功夫、天賦、機緣,缺一不可,我確實做不到,也學不來。」
「你也知道自己不行?敢情玩票呢!」嚴菊突然又有點恨鐵不成鋼了。
「也不是。」葉齡仙繼續道,「那些大師是史無前例的創造者,他們應運而生,後人很難再達到那樣的高度。但是,總要有人唱戲啊,所以,我只想做一個稱頌者,傳承者,讓更多人記住戲曲,也記住戲者。至少記住,有人曾經那麼轟轟烈烈地唱過戲。」
因為紙的發明,唐詩、宋詞、元曲、清明小說,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那些戲曲,在沒有留聲機、磁帶、攝影機的年代,可光有紙張可不夠,還得靠口口相傳。
曲牌曲調流傳下來了,「流傳」這件事本身,也是值得流傳的。
聽葉齡仙這麼說,嚴菊不禁想到,她這幾次出差,也接觸過不少老一輩的民間藝術家。哪個不是飽經滄桑,卻依然熱愛鄉土,熱愛生活,心懷民族大義。
「你這小媳婦兒,想法倒是挺純粹。」
嚴菊這麼一說,整個屋子的人,都放心地舒了一口氣。
嚴處長雖然臉上不贊成,但是她心裡知道,剛剛的「大考」,葉齡仙是及格的。
其實,隨著葉齡仙高分考上戲曲學院,嚴菊對葉齡仙的怨忿,已經從身份不明憑空出現、拐走自家寶貝兒子的小戲子,變成了勉強能承認名分、但這丫頭也太不懂事了需要回去慢慢教的小兒媳。
試想一下,如果葉齡仙落榜,嚴菊完全可以等著程殊墨回城後,跟小戲子異地、聚少離多而慢慢離婚、分手。才不會像現在這樣,害得她一聽兒子不回來過年了,就在家坐不住,不顧丈夫程安康的反對,非要親自過來。
這一過來,親眼見了本人,嚴菊才算是放心一些。
她似乎已經明白,自家兒子為什麼喜歡這個姑娘,死活非要娶人家了。
如花似玉,清透水靈,還帶著一點自我和英氣……嚴菊已經開始相信,這姑娘可能真的救過程殊墨了。
甚至說,哪怕葉齡仙不是唱戲的,這樣的小姑娘,程殊墨估計也會淪陷,也會喜歡得不行。
說到這沒良心的兒子,嚴菊氣不打一出來,「你們既然收到了錄取通知書,為什麼不儘快回城。家裡這麼多長輩,都等著見你們。殊墨提前回來,也能去拜訪幾個老教授。這樣,他以後到了外交學院,也好有個照應。」
嚴菊這麼說,倒也不是故意發難,她剛跟老樹灣的村幹部們聊過,知道葉齡仙和程殊墨,一個擔著小學老師,一個擔著供銷社採購員,的確不是說走就能走的。
可她心裡就是氣呀,老父親老母親都這麼多年沒見兒子了,他們就不能提前把工作交接好,趕緊回京市過年嗎。
葉齡仙一時語塞,只能老老實實道歉,「嚴處長,對不起,是我們考慮不周……」
這時,大門吱呀一聲被推開,程殊墨急匆匆地跑進來,喘著氣:「媽,您怎麼來了?」
嚴菊騰地一下站起來,「小墨……」
隔了這麼多年,嚴菊再見到兒子,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身邊的工作人員見程殊墨來了,自然是打小就認識的,都自覺地退了出去,把空間留給他們母子。
「你這孩子,長高了,也瘦了……」嚴菊的話里全是心疼。
程殊墨臉上也感慨萬千,嘴裡說的話卻是,「媽,您別怪齡仙,是我自己決定年後再回去的。」
嚴菊頓住,捧在手心的兒子,他突然就不香了。
雖然程殊墨之前在電話里,一直把原因往自己身上攬。但是知子莫若母,他有什麼心思,嚴菊可是一猜就准。
這會兒,程殊墨臉上掛著汗,一看就是剛聽到消息,從家裡匆匆跑過來的。就連手上、袖口上還粘著包餃子的麵粉,沒來得及清洗。
嚴菊見他這樣,更加證實了什麼,立即板著臉:「小墨,你怎麼跟媽說話呢。齡仙是咱家的媳婦兒,我說她兩句都不行嗎?」
「行,當然行。」程殊墨立即笑,「媽,今天見到您,我高興還來不及,哪敢有意見。我剛剛也是擔心您,怕您這麼遠,出差過來太辛苦。」
這小子,總歸說了句人話,嚴菊心裡好受了一些。
嚴菊還想再說幾句,卻見程殊墨小心翼翼地拿眼神詢問葉齡仙,大意是「怎麼樣,剛剛我媽沒對你說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