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丫丫還是呆呆的,怯怯的,不愛說話。秦奶奶的身體似乎大不如從前了。
她聽說葉齡仙考了戲曲學院,當時很高興,但沒說幾句話,老太太就犯糊塗,啥也不記得了。
本來一到冬天,天寒地凍的,老人家就容易生病,精神蔫蔫兒的。葉齡仙擔心著,總有股不詳的預感,卻也無可奈何,
葉齡仙只能囑咐丫丫,如果有什麼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下山,跑去大隊告訴她。
探望完秦奶奶,回到大隊,葉齡仙正準備回家包餃子。路上碰見馬冬霞,二話不說,把她拉進了大隊辦。
「齡仙,快,有領導過來看你們了!」
葉齡仙一頭霧水。
她趕到大隊,只見門口停了兩輛氣派的紅旗轎車,風塵僕僕的,一看就是從大城市過來的。
她走進門,只見正廳里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女領導」。
「女領導」穿著嶄新的呢子大衣,戴著金邊老花鏡,目光凌厲。王支書、劉主任都站在旁邊,殷勤地討論著什麼。
見葉齡仙進來,她不客氣地從上到下,仔仔細細將人打量了一番。
葉齡仙有點緊張,還在猜這位是縣城的領導,還是省城的領導。
只見她皺著眉,冷哼一聲,對左右道:「瞧瞧,我這個兒媳,倒是比照片能看。」
第41章 新年
葉齡仙又意外, 又無奈,她的公公和婆婆,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怎麼一個個都這麼喜歡搞突襲?
不過,葉齡仙最好奇的是,她們也沒見過面,這婆婆怎麼會看過她的照片, 還一眼認出了自己?
看婆婆坐著轎車,帶著司機和秘書,顯然是出差辦公,而不是來休假的。
葉齡仙猜得沒錯,程殊墨的母親, 嚴菊嚴處長,的確不是專程來看兒子兒媳的。
嚴處長在文宣部門工作, 最近負責核實幾個老同志的歷史情況,需要出差去實地考察。紅豐公社原本計劃放在年後,她只是提前幾天過來。
至於為什麼提前, 嚴菊複雜地看了一眼葉齡仙, 還不是因為,自家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 連過年都不肯回城跟他們一起過嘛。
說實話,半年前, 兒子程殊墨一紙電報發到京市,說他看上了一個女知青, 想要跟對方結婚, 嚴菊那時就不太樂意。
她倒不是反對兒子處對象、結婚, 只是覺得他早晚要回城, 最好能從認識的叔伯家裡處一個,知根知底的,也有共同語言。
沒想到她一調查,這準兒媳出身工人家庭就算了,還是個讀過藝校的小戲子,嚴處長簡直氣得吐血。
她不明白,程殊墨在老樹灣這麼多年,都沒跟哪個姑娘好過,怎麼這麼突然就要結婚了?
電報里說,是人家姑娘救了他。可是嚴菊卻覺得,指不定是那姑娘使了什麼手段,比如苦肉計,甚至連生米煮成熟飯這樣的情況,她都想到了。
嚴菊當天給程殊墨打電話,堅決反對他們結婚。可是程殊墨呢,什麼話都沒說。等嚴菊再打到老樹灣,兒子已經不怎麼接她的電話了。
最可氣的是,她的丈夫程安康,一聽說人家姑娘救過兒子的命,二話不說,同意了這門婚事,還把自己存的工資寄了過去。
老兩口為此還冷戰了半個月。
後來,嚴菊收到兒子和姑娘照片,已經是他們結婚以後的事了。
嚴菊心裡憋著一股氣,程殊墨過去下鄉以來,她這當媽的怕兒子吃苦,家裡也是省吃儉用,有什麼好的,總是隔幾個月,就給兒子寄過去。結果他倒好,處對象、結婚這種大事,都不聽親媽的意見了。
萬一大院裡的親朋好友,知道自家兒子找了個唱戲的姑娘結婚,她怎麼跟人家解釋?怎麼抬得起頭?
嚴菊一氣之下,中斷了給程殊墨的各種補貼。希望他能明白「沒有物質的那啥,只是一盤散沙」。
然而,嚴菊沒有等來兒子兒媳離婚的消息,反而是他們雙雙考上大學的喜報,先到了單位和大院。
親朋好友們都來祝賀,說程家娶了個好媳婦兒,還是個縣狀元。他們還埋怨嚴菊,怎麼連殊墨娶媳婦這麼重要的事,都沒有對外公布通知他們。
嚴菊當時就懵了。這小兒媳考上了大學,還是個縣狀元?她有那麼厲害嗎?
今天,小兒媳就在眼前,嚴菊這麼一看,覺得她模樣倒是挺白淨的,比照片水靈得多。拋開外貌,唯一的優點,大概是學習還可以,腦子不笨,挺知書達理的。
嚴菊當慣了幹部,脾氣也直,有什麼話當場問了出來,「小葉同志,既然你成績這麼好,考哪個大學不是隨便挑?為什麼偏偏要報戲曲學院?」
嚴菊的語氣有些嚴肅,像是質問。大隊辦的王支書、劉主任,還有跟來的秘書們,都為葉齡仙捏把汗。
嚴菊其實想說,葉齡仙既然有這麼聰明的腦袋瓜子,為什麼要去唱戲?如果報個北大、清華什麼的,以後也方便轉型,還能進入企事業單位。
唱戲的,說到底,以後能有什麼前途呢。
短短几分鐘,葉齡仙已經從這位婆婆的眼裡,看到了她對自己的成見。
葉齡仙想了想,認真回答,「我為什麼要考戲曲學院?也許這就是命中注定吧。」
嚴菊噎了一下,皺眉,「你都是准大學生了,怎麼還能說這種話?要堅持唯物主義思想,要把你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她聽說葉齡仙考了戲曲學院,當時很高興,但沒說幾句話,老太太就犯糊塗,啥也不記得了。
本來一到冬天,天寒地凍的,老人家就容易生病,精神蔫蔫兒的。葉齡仙擔心著,總有股不詳的預感,卻也無可奈何,
葉齡仙只能囑咐丫丫,如果有什麼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下山,跑去大隊告訴她。
探望完秦奶奶,回到大隊,葉齡仙正準備回家包餃子。路上碰見馬冬霞,二話不說,把她拉進了大隊辦。
「齡仙,快,有領導過來看你們了!」
葉齡仙一頭霧水。
她趕到大隊,只見門口停了兩輛氣派的紅旗轎車,風塵僕僕的,一看就是從大城市過來的。
她走進門,只見正廳里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女領導」。
「女領導」穿著嶄新的呢子大衣,戴著金邊老花鏡,目光凌厲。王支書、劉主任都站在旁邊,殷勤地討論著什麼。
見葉齡仙進來,她不客氣地從上到下,仔仔細細將人打量了一番。
葉齡仙有點緊張,還在猜這位是縣城的領導,還是省城的領導。
只見她皺著眉,冷哼一聲,對左右道:「瞧瞧,我這個兒媳,倒是比照片能看。」
第41章 新年
葉齡仙又意外, 又無奈,她的公公和婆婆,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怎麼一個個都這麼喜歡搞突襲?
不過,葉齡仙最好奇的是,她們也沒見過面,這婆婆怎麼會看過她的照片, 還一眼認出了自己?
看婆婆坐著轎車,帶著司機和秘書,顯然是出差辦公,而不是來休假的。
葉齡仙猜得沒錯,程殊墨的母親, 嚴菊嚴處長,的確不是專程來看兒子兒媳的。
嚴處長在文宣部門工作, 最近負責核實幾個老同志的歷史情況,需要出差去實地考察。紅豐公社原本計劃放在年後,她只是提前幾天過來。
至於為什麼提前, 嚴菊複雜地看了一眼葉齡仙, 還不是因為,自家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 連過年都不肯回城跟他們一起過嘛。
說實話,半年前, 兒子程殊墨一紙電報發到京市,說他看上了一個女知青, 想要跟對方結婚, 嚴菊那時就不太樂意。
她倒不是反對兒子處對象、結婚, 只是覺得他早晚要回城, 最好能從認識的叔伯家裡處一個,知根知底的,也有共同語言。
沒想到她一調查,這準兒媳出身工人家庭就算了,還是個讀過藝校的小戲子,嚴處長簡直氣得吐血。
她不明白,程殊墨在老樹灣這麼多年,都沒跟哪個姑娘好過,怎麼這麼突然就要結婚了?
電報里說,是人家姑娘救了他。可是嚴菊卻覺得,指不定是那姑娘使了什麼手段,比如苦肉計,甚至連生米煮成熟飯這樣的情況,她都想到了。
嚴菊當天給程殊墨打電話,堅決反對他們結婚。可是程殊墨呢,什麼話都沒說。等嚴菊再打到老樹灣,兒子已經不怎麼接她的電話了。
最可氣的是,她的丈夫程安康,一聽說人家姑娘救過兒子的命,二話不說,同意了這門婚事,還把自己存的工資寄了過去。
老兩口為此還冷戰了半個月。
後來,嚴菊收到兒子和姑娘照片,已經是他們結婚以後的事了。
嚴菊心裡憋著一股氣,程殊墨過去下鄉以來,她這當媽的怕兒子吃苦,家裡也是省吃儉用,有什麼好的,總是隔幾個月,就給兒子寄過去。結果他倒好,處對象、結婚這種大事,都不聽親媽的意見了。
萬一大院裡的親朋好友,知道自家兒子找了個唱戲的姑娘結婚,她怎麼跟人家解釋?怎麼抬得起頭?
嚴菊一氣之下,中斷了給程殊墨的各種補貼。希望他能明白「沒有物質的那啥,只是一盤散沙」。
然而,嚴菊沒有等來兒子兒媳離婚的消息,反而是他們雙雙考上大學的喜報,先到了單位和大院。
親朋好友們都來祝賀,說程家娶了個好媳婦兒,還是個縣狀元。他們還埋怨嚴菊,怎麼連殊墨娶媳婦這麼重要的事,都沒有對外公布通知他們。
嚴菊當時就懵了。這小兒媳考上了大學,還是個縣狀元?她有那麼厲害嗎?
今天,小兒媳就在眼前,嚴菊這麼一看,覺得她模樣倒是挺白淨的,比照片水靈得多。拋開外貌,唯一的優點,大概是學習還可以,腦子不笨,挺知書達理的。
嚴菊當慣了幹部,脾氣也直,有什麼話當場問了出來,「小葉同志,既然你成績這麼好,考哪個大學不是隨便挑?為什麼偏偏要報戲曲學院?」
嚴菊的語氣有些嚴肅,像是質問。大隊辦的王支書、劉主任,還有跟來的秘書們,都為葉齡仙捏把汗。
嚴菊其實想說,葉齡仙既然有這麼聰明的腦袋瓜子,為什麼要去唱戲?如果報個北大、清華什麼的,以後也方便轉型,還能進入企事業單位。
唱戲的,說到底,以後能有什麼前途呢。
短短几分鐘,葉齡仙已經從這位婆婆的眼裡,看到了她對自己的成見。
葉齡仙想了想,認真回答,「我為什麼要考戲曲學院?也許這就是命中注定吧。」
嚴菊噎了一下,皺眉,「你都是准大學生了,怎麼還能說這種話?要堅持唯物主義思想,要把你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