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說著逼問的話,慕秋的神情卻很平靜。
她走上前,將這三樣東西恭敬放在刑部尚書的案前,向刑部尚書行一禮退下。
冷汗從端王額角滑落,他渾身都在發軟,下意識看向江時,露出求助之色。
這種時候,誰都能看出端王已是窮途末路,與端王素來不合的肅王立馬跳出來落井下石:「本王記得,皇后娘娘從前最疼愛三皇兄,但這麼多年來,三皇兄可從未去過養心殿向皇后娘娘請安啊。」
簡言之露出思索之色:「古有鄭莊公與共叔段兄弟鬩牆,乃至鄭莊公立下誓言,與母親武姜不及黃泉,永不相見。而今十年間,端王殿下也從未去養心殿探望過皇后娘娘。端王殿下,是昔日之鄭莊公,還是昔日之共叔段?」
平王用茶蓋撥弄茶水,輕聲道:「鄭莊公雄才偉略,乃春秋時期第一霸主。」
他沒有清晰表明自己的態度,但任誰都能聽出來他話中的譏諷:端王這般人物,自然是不配與鄭莊公相提並論。
衛如流的言辭更為尖銳:「共叔段不堪為人子,更不堪為人弟。」
被眾人這般指桑罵槐,端王氣得臉色漲紅。
他想要站出來,大吼一聲「放肆」,可事實上,當他意圖起身時,身體卻猛地往後一栽,背脊緊緊貼著太師椅背,整個人茫然無措,思緒瞬間飄回到十年前。
*
戾太子衛煜,是建元帝的嫡子,也是建元帝的長子,既占了嫡又占了長,被冊立為儲君是一件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身為儲君,肩負著萬民的期許,戾太子要學的東西非常多,除了每個月必要的請安外,戾太子幾乎沒時間去陪皇后聊天說話。
與戾太子不同的是他。
他在一眾兄弟中排行老三,又是嫡次子,不需要承擔萬民的期許,在御書房的課業只要過得去,夫子們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他有更多時間陪伴皇后,也有更多精力玩鬧,惹皇后操心。
一邊是端方守禮,一個月只能見兩三次的長子,一邊是活潑胡鬧,讓自己操心又逗自己笑的小兒子,皇后會更寵愛幼子不足為奇。
這份偏愛,漸漸滋長了他的野心。
明明同父同母,明明資質不比嫡親兄長差,只是因為比嫡親兄長晚生了三四年,就與皇位無緣,日後只能做個富貴閒散王爺,他說不清那股嫉妒和不甘的情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滋生的,只是等他意識到這些情緒之時,它們早已經長成了參天巨樹,再也無法拔除。
可惜,他有野心,但戾太子當了那麼多年的儲君,聚在戾太子身後的勢力不容小覷。
頭一個便是太子妃所在的張家,隨後則是容家和慕家。
這三個家族分別隸屬於勛貴、武將和文臣集團。
而這三個集團,恰好是朝中的三方勢力。
這三個家族在各自的集團中,說話很有份量,可以說,只要這三個家族始終支持著戾太子,戾太子的儲君之位無比穩固。
就在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人。
他的表兄,江時。
戾太子得到了三大家族的投誠,這對戾太子和三大家族來說,是互利共惠,對其他家族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江家是戾太子的母族,但戾太子並不親近江家,反而更加親近同為文臣世家的慕家。
說句大逆不道的,等日後戾太子登基,慕家肯定比江家要受重用。
而江時,出身江家,是江家族長的嫡長子,肩負著振興江家的責任。
是的,雖說江家出了一位皇后,但事實上,江家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畢竟在江時之前,江家已經連續二十年沒出過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員。而江家是文臣世家,立足於世,靠的是族中人才輩出。
江時看出了他的野心,也看見了他的困境,更察覺到背後的機遇。
戾太子身邊沒有江家的位置,但他身邊有。
反正無論是戾太子還是他,身上流著的一半血都是江家的,與其湊到戾太子身邊「錦上添花」,倒不如去端王那裡「雪中送炭」。
這世間,還有什麼功勞能比得過從龍之功。
本來關係一般的表兄弟,在江時的刻意接近下,兩人的關係突飛猛進。
江時還把江安安排到他身邊,讓江安任他的幕僚。
江安是江家小輩中最出色的一個,這個安排,更加強了江家和他的聯繫。
他們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敵人。
要想廢掉戾太子的儲君之位,就勢必要解決掉這三個家族。
一場由江時主導的秋闈舞弊案,導致張家滅族,慕家元氣大傷。
而山海關大戰的慘敗,則是由他主導。
當時建元帝感染風寒,重病昏迷,國事全部都由戾太子代為處理。
北涼舉兵入侵邊境,容國公率虎賁軍千里奔襲,力挽狂瀾,建功赫赫。
後來,兩國於山海關展開殊死一戰。
開戰前,容國公親自寫了封戰報,請求戾太子再調兵馬糧草到平城。
戰報後面,容國公還向戾太子匯報了山海關的軍事布防。
戾太子沒有對他設防,允許他這個親弟弟自由出入御書房。
君不密則失臣,端王覺得,那就是天意吧。
天意要亡容家,要亡戾太子。
他悄悄潛入御書房,偷看了那封戰報,並將所有的軍事布防都背了下來。
她走上前,將這三樣東西恭敬放在刑部尚書的案前,向刑部尚書行一禮退下。
冷汗從端王額角滑落,他渾身都在發軟,下意識看向江時,露出求助之色。
這種時候,誰都能看出端王已是窮途末路,與端王素來不合的肅王立馬跳出來落井下石:「本王記得,皇后娘娘從前最疼愛三皇兄,但這麼多年來,三皇兄可從未去過養心殿向皇后娘娘請安啊。」
簡言之露出思索之色:「古有鄭莊公與共叔段兄弟鬩牆,乃至鄭莊公立下誓言,與母親武姜不及黃泉,永不相見。而今十年間,端王殿下也從未去養心殿探望過皇后娘娘。端王殿下,是昔日之鄭莊公,還是昔日之共叔段?」
平王用茶蓋撥弄茶水,輕聲道:「鄭莊公雄才偉略,乃春秋時期第一霸主。」
他沒有清晰表明自己的態度,但任誰都能聽出來他話中的譏諷:端王這般人物,自然是不配與鄭莊公相提並論。
衛如流的言辭更為尖銳:「共叔段不堪為人子,更不堪為人弟。」
被眾人這般指桑罵槐,端王氣得臉色漲紅。
他想要站出來,大吼一聲「放肆」,可事實上,當他意圖起身時,身體卻猛地往後一栽,背脊緊緊貼著太師椅背,整個人茫然無措,思緒瞬間飄回到十年前。
*
戾太子衛煜,是建元帝的嫡子,也是建元帝的長子,既占了嫡又占了長,被冊立為儲君是一件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身為儲君,肩負著萬民的期許,戾太子要學的東西非常多,除了每個月必要的請安外,戾太子幾乎沒時間去陪皇后聊天說話。
與戾太子不同的是他。
他在一眾兄弟中排行老三,又是嫡次子,不需要承擔萬民的期許,在御書房的課業只要過得去,夫子們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他有更多時間陪伴皇后,也有更多精力玩鬧,惹皇后操心。
一邊是端方守禮,一個月只能見兩三次的長子,一邊是活潑胡鬧,讓自己操心又逗自己笑的小兒子,皇后會更寵愛幼子不足為奇。
這份偏愛,漸漸滋長了他的野心。
明明同父同母,明明資質不比嫡親兄長差,只是因為比嫡親兄長晚生了三四年,就與皇位無緣,日後只能做個富貴閒散王爺,他說不清那股嫉妒和不甘的情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滋生的,只是等他意識到這些情緒之時,它們早已經長成了參天巨樹,再也無法拔除。
可惜,他有野心,但戾太子當了那麼多年的儲君,聚在戾太子身後的勢力不容小覷。
頭一個便是太子妃所在的張家,隨後則是容家和慕家。
這三個家族分別隸屬於勛貴、武將和文臣集團。
而這三個集團,恰好是朝中的三方勢力。
這三個家族在各自的集團中,說話很有份量,可以說,只要這三個家族始終支持著戾太子,戾太子的儲君之位無比穩固。
就在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人。
他的表兄,江時。
戾太子得到了三大家族的投誠,這對戾太子和三大家族來說,是互利共惠,對其他家族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江家是戾太子的母族,但戾太子並不親近江家,反而更加親近同為文臣世家的慕家。
說句大逆不道的,等日後戾太子登基,慕家肯定比江家要受重用。
而江時,出身江家,是江家族長的嫡長子,肩負著振興江家的責任。
是的,雖說江家出了一位皇后,但事實上,江家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畢竟在江時之前,江家已經連續二十年沒出過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員。而江家是文臣世家,立足於世,靠的是族中人才輩出。
江時看出了他的野心,也看見了他的困境,更察覺到背後的機遇。
戾太子身邊沒有江家的位置,但他身邊有。
反正無論是戾太子還是他,身上流著的一半血都是江家的,與其湊到戾太子身邊「錦上添花」,倒不如去端王那裡「雪中送炭」。
這世間,還有什麼功勞能比得過從龍之功。
本來關係一般的表兄弟,在江時的刻意接近下,兩人的關係突飛猛進。
江時還把江安安排到他身邊,讓江安任他的幕僚。
江安是江家小輩中最出色的一個,這個安排,更加強了江家和他的聯繫。
他們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敵人。
要想廢掉戾太子的儲君之位,就勢必要解決掉這三個家族。
一場由江時主導的秋闈舞弊案,導致張家滅族,慕家元氣大傷。
而山海關大戰的慘敗,則是由他主導。
當時建元帝感染風寒,重病昏迷,國事全部都由戾太子代為處理。
北涼舉兵入侵邊境,容國公率虎賁軍千里奔襲,力挽狂瀾,建功赫赫。
後來,兩國於山海關展開殊死一戰。
開戰前,容國公親自寫了封戰報,請求戾太子再調兵馬糧草到平城。
戰報後面,容國公還向戾太子匯報了山海關的軍事布防。
戾太子沒有對他設防,允許他這個親弟弟自由出入御書房。
君不密則失臣,端王覺得,那就是天意吧。
天意要亡容家,要亡戾太子。
他悄悄潛入御書房,偷看了那封戰報,並將所有的軍事布防都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