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反了,你們全都反了!」朱啟洛沒想到會遭致如此強烈的抵抗,「看來我不把你們的家眷帶進宮來,你們是不肯屈服的!來人,去成國公府,張府,還有幾位重臣的家中,把他們的妻女全都帶進來!」
「江東王!」成國公大聲道,「你休得亂來!婦孺無辜,何必牽連她們!」
朱啟洛不肯聽,只讓底下的人奉命行事。他要看著這些道貌傲然的世家大族,一個個向他屈服。他要踏著這些人的血和淚,走上乾清宮的丹陛。他再也不是那個人人都可以輕視的太子朱啟洛,而是大昌的新主。此後,順他者昌,逆他者亡!
朱啟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想像著登基以後的宏圖偉業,全然沒有發覺,宮殿四周的角樓上,已經悄悄地埋伏下一批錦衣衛。
慕白蹲在宋追的旁邊,從牆磚鑿開的洞中,觀察廣場上的情景。
「師父,何時動手?」
「再等等。」
「可是我看張祜大人他們要挨板子了。大人們年事已高,只怕禁不起多少下。」
宋追不以為然,「讓這些頑固不化的老東西吃點苦頭也好。文若平時待他們客氣,凡事禮讓三分,碰到這種不講理的,看他們還能不能傲慢得起來。」
慕白想想也有道理。公子沒少在這群老臣面前吃悶虧,此番讓他們知道厲害也好。
這群人正伺機而動,遠處的天空,一顆綠色的信號彈直衝上雲霄。宋追知道時機成熟了,用手勢吩咐左右下樓。
天門的這頭,宋追等人從天而降,捂住朱啟潤身邊的幾個士兵,他們都來不及發出聲響,就倒在了地上。宋追跪在朱啟潤的面前,輕聲道:「皇上贖罪,臣等護駕來遲。」
朱啟潤輕輕搖了搖頭,「朕知道你一定會來的。」
「皇上放心,錦衣衛的江由指揮使並不是江東王的人。他跟張祜大人一樣,並不想幫助江東王謀朝篡位,因此跟臣約定好,去太極宮救太后了。臣先派人送您回乾清宮吧?」
朱啟潤仍是搖頭,目光看著天門之外。那些平日裡總是在朝堂上跟梅令臣爭鋒相對的大臣,此刻為了維護他,被人壓在地上,也不肯屈服。他忽然間明白,自己覺得朝臣無人肯服,滿腹委屈時,梅令臣說的那句話了。
「皇上,次輔他們皆是忠臣。大昌需要他們這樣的人。」
忠臣並不一定是順從的。他們有抱負,有理想,有自己的氣節,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這個國家。
朱啟潤眼眶微微濕潤,於帝王之道,忽然有了層更深的層次。他只有長成了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帝王,才能讓這些人真正地追隨他,信任他。
「朕就在這裡看著,你按計劃行事吧。次輔和成國公皆年事已高,禁不起他們折騰。」
「是。」宋追應聲,然後看嚮慕白,「你留在這裡,保護皇上。其餘的人,跟我走。」
宋追帶著人馬衝出去,猶如一道強光注入了廣場。朱啟潤輕聲問站在身邊的慕白,「像太傅說的,我們一定會贏的,對吧?」
慕白回答說當然。在他的理解中,皇上是小孩子心性,害怕淪為階下囚。
只有朱啟潤自己知道,這是梅令臣用另一種方式,給自己上了一課。
什麼是君,什麼是為君之道,君臣之間又該以何種方式相處,才能達到平衡。
作者有話要說: 晚點還有二更,應該是正文最後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與此同時, 在太極宮中的眾人,被看守在大殿上。上官芷蘭等坐在椅子上,王氏獨自失魂落魄地坐著寶座, 周遭發生的一切好似都與她無關。
「這就是你要的結果嗎?」上官芷蘭忍不住問王氏,「當年的國本之爭落得那般下場, 成宗皇帝始料未及。若他知道, 一定後悔親手毀掉了自己兩個最得意的兒子, 讓先帝登基為帝。」
王氏怔怔地看她,「你說什麼?」
「以當時梅蘇二人的權勢,何須謀反?那麼還有誰能夠陷害他們?只有忌憚他們多年的成宗皇帝。成宗皇帝的本意, 應該是讓他們二人互相指摘, 然後剷除他們的黨羽。不料被一直認為昏聵平庸的先帝利用, 釀成了那場禍事。我一直都知道,先帝是個睿智的人。」
王氏沒有說話。這樁秘事, 也是先帝臨終時告之,她才略曉得一二, 竟然被上官氏給猜出來了。先帝還告誡, 讓她好好地過日子,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的事, 免得最後落到一場空。
是她沒有聽, 一意孤行。
她覺得對不起先帝, 更對不起成國公府。
此時,殿外響起殺喊聲, 好像是勤政殿那邊打起來了。守在太極宮這邊的私兵本就是朱啟洛臨時招募的,談不上多忠心,他們最會審時度勢,看到情況有變, 人心就散了。
這時,江由帶著錦衣衛殺進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他們盡數拿下。
然後江由跪到上官芷蘭的面前。
「臣護駕來遲,還請太后贖罪。」
上官芷蘭有些意外,她一直都知道江由是王氏的人,可是關鍵時刻,他竟然倒戈了。
江由此前的確是為太極宮辦事,甚至做好了朱啟洛得手之後,立刻投誠的準備。
可從他看見宋追開始,就知道太極宮這邊危險了。
最後射向皇帝的那支箭原本不在整個計劃之中,他百思不得其解,那支箭到底出自誰手。順天府,五城兵馬司的人幾乎將京城翻了過來,也沒有找到那個人。
「江東王!」成國公大聲道,「你休得亂來!婦孺無辜,何必牽連她們!」
朱啟洛不肯聽,只讓底下的人奉命行事。他要看著這些道貌傲然的世家大族,一個個向他屈服。他要踏著這些人的血和淚,走上乾清宮的丹陛。他再也不是那個人人都可以輕視的太子朱啟洛,而是大昌的新主。此後,順他者昌,逆他者亡!
朱啟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想像著登基以後的宏圖偉業,全然沒有發覺,宮殿四周的角樓上,已經悄悄地埋伏下一批錦衣衛。
慕白蹲在宋追的旁邊,從牆磚鑿開的洞中,觀察廣場上的情景。
「師父,何時動手?」
「再等等。」
「可是我看張祜大人他們要挨板子了。大人們年事已高,只怕禁不起多少下。」
宋追不以為然,「讓這些頑固不化的老東西吃點苦頭也好。文若平時待他們客氣,凡事禮讓三分,碰到這種不講理的,看他們還能不能傲慢得起來。」
慕白想想也有道理。公子沒少在這群老臣面前吃悶虧,此番讓他們知道厲害也好。
這群人正伺機而動,遠處的天空,一顆綠色的信號彈直衝上雲霄。宋追知道時機成熟了,用手勢吩咐左右下樓。
天門的這頭,宋追等人從天而降,捂住朱啟潤身邊的幾個士兵,他們都來不及發出聲響,就倒在了地上。宋追跪在朱啟潤的面前,輕聲道:「皇上贖罪,臣等護駕來遲。」
朱啟潤輕輕搖了搖頭,「朕知道你一定會來的。」
「皇上放心,錦衣衛的江由指揮使並不是江東王的人。他跟張祜大人一樣,並不想幫助江東王謀朝篡位,因此跟臣約定好,去太極宮救太后了。臣先派人送您回乾清宮吧?」
朱啟潤仍是搖頭,目光看著天門之外。那些平日裡總是在朝堂上跟梅令臣爭鋒相對的大臣,此刻為了維護他,被人壓在地上,也不肯屈服。他忽然間明白,自己覺得朝臣無人肯服,滿腹委屈時,梅令臣說的那句話了。
「皇上,次輔他們皆是忠臣。大昌需要他們這樣的人。」
忠臣並不一定是順從的。他們有抱負,有理想,有自己的氣節,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這個國家。
朱啟潤眼眶微微濕潤,於帝王之道,忽然有了層更深的層次。他只有長成了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帝王,才能讓這些人真正地追隨他,信任他。
「朕就在這裡看著,你按計劃行事吧。次輔和成國公皆年事已高,禁不起他們折騰。」
「是。」宋追應聲,然後看嚮慕白,「你留在這裡,保護皇上。其餘的人,跟我走。」
宋追帶著人馬衝出去,猶如一道強光注入了廣場。朱啟潤輕聲問站在身邊的慕白,「像太傅說的,我們一定會贏的,對吧?」
慕白回答說當然。在他的理解中,皇上是小孩子心性,害怕淪為階下囚。
只有朱啟潤自己知道,這是梅令臣用另一種方式,給自己上了一課。
什麼是君,什麼是為君之道,君臣之間又該以何種方式相處,才能達到平衡。
作者有話要說: 晚點還有二更,應該是正文最後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與此同時, 在太極宮中的眾人,被看守在大殿上。上官芷蘭等坐在椅子上,王氏獨自失魂落魄地坐著寶座, 周遭發生的一切好似都與她無關。
「這就是你要的結果嗎?」上官芷蘭忍不住問王氏,「當年的國本之爭落得那般下場, 成宗皇帝始料未及。若他知道, 一定後悔親手毀掉了自己兩個最得意的兒子, 讓先帝登基為帝。」
王氏怔怔地看她,「你說什麼?」
「以當時梅蘇二人的權勢,何須謀反?那麼還有誰能夠陷害他們?只有忌憚他們多年的成宗皇帝。成宗皇帝的本意, 應該是讓他們二人互相指摘, 然後剷除他們的黨羽。不料被一直認為昏聵平庸的先帝利用, 釀成了那場禍事。我一直都知道,先帝是個睿智的人。」
王氏沒有說話。這樁秘事, 也是先帝臨終時告之,她才略曉得一二, 竟然被上官氏給猜出來了。先帝還告誡, 讓她好好地過日子,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的事, 免得最後落到一場空。
是她沒有聽, 一意孤行。
她覺得對不起先帝, 更對不起成國公府。
此時,殿外響起殺喊聲, 好像是勤政殿那邊打起來了。守在太極宮這邊的私兵本就是朱啟洛臨時招募的,談不上多忠心,他們最會審時度勢,看到情況有變, 人心就散了。
這時,江由帶著錦衣衛殺進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他們盡數拿下。
然後江由跪到上官芷蘭的面前。
「臣護駕來遲,還請太后贖罪。」
上官芷蘭有些意外,她一直都知道江由是王氏的人,可是關鍵時刻,他竟然倒戈了。
江由此前的確是為太極宮辦事,甚至做好了朱啟洛得手之後,立刻投誠的準備。
可從他看見宋追開始,就知道太極宮這邊危險了。
最後射向皇帝的那支箭原本不在整個計劃之中,他百思不得其解,那支箭到底出自誰手。順天府,五城兵馬司的人幾乎將京城翻了過來,也沒有找到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