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
她眼中淡光微閃,停了停,又道:「到時你將京城外防撤去五成,以上詔命兩軍將校共宴為名,放城外方愷之部入宮。」
謝明遠渾身發緊,驀然抬頭看向她,「陛下……」
英歡面上卻無波瀾,只輕描淡寫道:「大宴之上莫論出何事,你只消冷眼旁看便是。只要你麾下戍京諸衛老實不動,朕允你,不傷鄴齊朝臣一人。」
他身上微寒,眉頭更緊,閉了嘴不言語。
燕平之周有於宏、林鋒楠二部邰涗大軍共九萬人馬,倘是調江平一部將校離軍赴京,縱是京中有亂,亦無能近援之人;而東面所留之軍又有龔明德之部相壓,且不論無帥無將,便是有心起軍,亦抵不過邰涗利甲之陣。
方愷風聖軍將校入宮,其意為何,何須再道;到時只要他能率麾下鄴齊之軍倒戈,京中之勢剎然可傾矣。
朱雄大軍被英歡制於遙遙北境,京中如若大變,放眼鄴齊國中,無人能在此時領兵逼京,以後縱使朱雄聞此逆天之變,也是為時已晚、回天乏術矣。
……好一出計謀,自中宛一路至此,她竟是沒有一處不在為今日之勢鋪陳排墊的!
他胸口咚然跳了兩下,咬咬牙,澀然道:「……倘是臣不肯率部倒戈,陛下又將如何?」
英歡絲毫不惱,仔細看了他片刻,揚了揚唇,輕聲道:「那朕只得依先前所言,率軍回師。」
他一抬頭,臉上儘是不肯信的神色。
她朱唇紅潤如血染,悠然又道:「……只是出京之後,朕必號三軍集師,與鄴齊大軍為戰,縱是血沫橫飛硝煙塗炭,也要勢破燕平。」
他僵了一瞬,猛地一攥拳,正欲開口說話時,卻被她抬手止住。
「到時鄴齊國中狼煙四起,兩軍激戰誰勝誰負雖難言,但……」她淡淡一笑,「軍中都知,助朕率邰涗大軍一路踏關入境、深進京周之人,是你謝明遠。兩軍如若開戰,你便是鄴齊國中第一罪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他身上打了一個寒戰,眸光微散,盯著她,張口卻說不出話來。
她挪動一下身子,好整以暇接道:「到時候,你於邰涗是敵軍之將,擒之即殺,不在話下;你於鄴齊是國之罪臣,助敵為亂,亦當重懲。」
殿外雨聲越來越大,水落砸瓦之音裹著她話尾輕音一同闖入他耳中,嘈雜如馬蹄紛踏。
他站著,待足下都已發麻,才慢慢動了動嘴唇,啞聲低道:「臣應陛下之計。」
英歡眼底黯光弱動,秀眉輕平。
他閉了閉眼,停了半天,才僵然又道:「……臣當初因一己私情而負君恩,一罪九死亦不抵……然上卻不念此咎,仍委臣以重任,臣縱是赴湯蹈火亦難報此恩德。如今臣又因皇后一命而助陛下之計,以至今日局面……雖有上意在先,然上未薨便行此舉,亦是負恩……而今臣是進是退皆為罪,肯率部倒戈,非因臣懼亂臣之名,實是不忍見無辜者受無妄之災。」
她微微晗首,勾了勾唇,臉上卻是不置可否之情,看他道:「今日一言既定,斷不可有悔。」
他點頭,不再多言,行過禮後便朝殿外退去。
臨推殿門之剎,她又忽然將他叫住。
「為了一個女人,」她慢聲道,「值得否?」
他頓了頓,側身抬眼,眉目逆光模糊,半晌才低了頭,開口時聲音微不可聞:「此言……陛下當去問皇上。」
她乍然怔住,看他出殿,腦中空了一片。
殿門開合之間雨絲被風吹入,微涼潮潤,暴雨驟急之聲轉為淅瀝碎音,將她一顆心濺得濕乎乎的。
良久,才垂眸。
為了她,值得否?
…………
大曆十四年五月初七,詔江平麾下將校入京,委軍於副將田銘及龔明德代掌。
十一日,宮中言帝醒疾愈,詔文武重臣入宮覲見,擺宴乾陽殿,令兩軍諸將共赴。
是夜大宴甫開,不見帝幸,或有問者,皆為謝明遠所安。
有頃,上至乾陽殿,軍將集殿門,宣言策上廢帝,上大駭,速止之,不聽。
時朝中自中書以下三品文臣皆列於殿,軍中有謝明遠、江平等,聞言亦驚,未及有對,江平起而斥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
邰涗諸將自方愷以下皆露刃於庭,見江平謀御之,遽傷其於殿上,余等皆駭不能言。
謝明遠見之,棄劍而叩,言願奉上,其麾下諸校皆羅拜,呼萬歲。
諸將遂擁宰相宋沐之等進,上見之欲卻,未及對,列校有人按劍厲聲謂宋沐之等曰:「我輩今日須得上為新主。」
宋沐之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遂召文武百僚,令翰林承旨古欽出帝禪位制書,不從。方愷按劍迫之,仍不從。上嘉其忠,釋之,曾參商出已備制書於袖中,有司引上就庭受拜,宣書於殿,上即帝位。
遷帝於西角偏宮,易其帝號曰平王,仍尊太后為皇太后。
十二日,廢皇后為潁國夫人,賜宅宮外。詔告後宮諸院,有願出者賞百金,不咎其節,余者皆入祈業寺為尼,自是宮中粉黛盡散。
十六日,上詔諸將曰:「……平王、太后,汝輩皆東面事之,不得驚犯;降臣皆汝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遵上旨意。
謝明遠渾身發緊,驀然抬頭看向她,「陛下……」
英歡面上卻無波瀾,只輕描淡寫道:「大宴之上莫論出何事,你只消冷眼旁看便是。只要你麾下戍京諸衛老實不動,朕允你,不傷鄴齊朝臣一人。」
他身上微寒,眉頭更緊,閉了嘴不言語。
燕平之周有於宏、林鋒楠二部邰涗大軍共九萬人馬,倘是調江平一部將校離軍赴京,縱是京中有亂,亦無能近援之人;而東面所留之軍又有龔明德之部相壓,且不論無帥無將,便是有心起軍,亦抵不過邰涗利甲之陣。
方愷風聖軍將校入宮,其意為何,何須再道;到時只要他能率麾下鄴齊之軍倒戈,京中之勢剎然可傾矣。
朱雄大軍被英歡制於遙遙北境,京中如若大變,放眼鄴齊國中,無人能在此時領兵逼京,以後縱使朱雄聞此逆天之變,也是為時已晚、回天乏術矣。
……好一出計謀,自中宛一路至此,她竟是沒有一處不在為今日之勢鋪陳排墊的!
他胸口咚然跳了兩下,咬咬牙,澀然道:「……倘是臣不肯率部倒戈,陛下又將如何?」
英歡絲毫不惱,仔細看了他片刻,揚了揚唇,輕聲道:「那朕只得依先前所言,率軍回師。」
他一抬頭,臉上儘是不肯信的神色。
她朱唇紅潤如血染,悠然又道:「……只是出京之後,朕必號三軍集師,與鄴齊大軍為戰,縱是血沫橫飛硝煙塗炭,也要勢破燕平。」
他僵了一瞬,猛地一攥拳,正欲開口說話時,卻被她抬手止住。
「到時鄴齊國中狼煙四起,兩軍激戰誰勝誰負雖難言,但……」她淡淡一笑,「軍中都知,助朕率邰涗大軍一路踏關入境、深進京周之人,是你謝明遠。兩軍如若開戰,你便是鄴齊國中第一罪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他身上打了一個寒戰,眸光微散,盯著她,張口卻說不出話來。
她挪動一下身子,好整以暇接道:「到時候,你於邰涗是敵軍之將,擒之即殺,不在話下;你於鄴齊是國之罪臣,助敵為亂,亦當重懲。」
殿外雨聲越來越大,水落砸瓦之音裹著她話尾輕音一同闖入他耳中,嘈雜如馬蹄紛踏。
他站著,待足下都已發麻,才慢慢動了動嘴唇,啞聲低道:「臣應陛下之計。」
英歡眼底黯光弱動,秀眉輕平。
他閉了閉眼,停了半天,才僵然又道:「……臣當初因一己私情而負君恩,一罪九死亦不抵……然上卻不念此咎,仍委臣以重任,臣縱是赴湯蹈火亦難報此恩德。如今臣又因皇后一命而助陛下之計,以至今日局面……雖有上意在先,然上未薨便行此舉,亦是負恩……而今臣是進是退皆為罪,肯率部倒戈,非因臣懼亂臣之名,實是不忍見無辜者受無妄之災。」
她微微晗首,勾了勾唇,臉上卻是不置可否之情,看他道:「今日一言既定,斷不可有悔。」
他點頭,不再多言,行過禮後便朝殿外退去。
臨推殿門之剎,她又忽然將他叫住。
「為了一個女人,」她慢聲道,「值得否?」
他頓了頓,側身抬眼,眉目逆光模糊,半晌才低了頭,開口時聲音微不可聞:「此言……陛下當去問皇上。」
她乍然怔住,看他出殿,腦中空了一片。
殿門開合之間雨絲被風吹入,微涼潮潤,暴雨驟急之聲轉為淅瀝碎音,將她一顆心濺得濕乎乎的。
良久,才垂眸。
為了她,值得否?
…………
大曆十四年五月初七,詔江平麾下將校入京,委軍於副將田銘及龔明德代掌。
十一日,宮中言帝醒疾愈,詔文武重臣入宮覲見,擺宴乾陽殿,令兩軍諸將共赴。
是夜大宴甫開,不見帝幸,或有問者,皆為謝明遠所安。
有頃,上至乾陽殿,軍將集殿門,宣言策上廢帝,上大駭,速止之,不聽。
時朝中自中書以下三品文臣皆列於殿,軍中有謝明遠、江平等,聞言亦驚,未及有對,江平起而斥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
邰涗諸將自方愷以下皆露刃於庭,見江平謀御之,遽傷其於殿上,余等皆駭不能言。
謝明遠見之,棄劍而叩,言願奉上,其麾下諸校皆羅拜,呼萬歲。
諸將遂擁宰相宋沐之等進,上見之欲卻,未及對,列校有人按劍厲聲謂宋沐之等曰:「我輩今日須得上為新主。」
宋沐之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遂召文武百僚,令翰林承旨古欽出帝禪位制書,不從。方愷按劍迫之,仍不從。上嘉其忠,釋之,曾參商出已備制書於袖中,有司引上就庭受拜,宣書於殿,上即帝位。
遷帝於西角偏宮,易其帝號曰平王,仍尊太后為皇太后。
十二日,廢皇后為潁國夫人,賜宅宮外。詔告後宮諸院,有願出者賞百金,不咎其節,余者皆入祈業寺為尼,自是宮中粉黛盡散。
十六日,上詔諸將曰:「……平王、太后,汝輩皆東面事之,不得驚犯;降臣皆汝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遵上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