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確實心動。

  而他依稀能夠感到,賀蘭敏之對他並非沒有感覺,只是下意識克制起來。不然,那不經意的一吻,得到的便不會是兩人不約而同的忽視,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

  征遼東大軍一路向遼東而去,抵達魏州的時候,李勣分兵,龐同善與獨孤卿雲領兵二十萬,走水路到百濟舊地,與留守百濟的檢校熊津都督劉仁軌匯合。薛仁貴和契必何力則與李勣一道,率領其餘三十萬人繼續東行,與營州都督高侃合兵。

  彼時,已是六月末。

  遼東冬季漫長而酷寒,幾代皇帝遠征高句麗不成,天氣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畢竟,不同於生長在遼東的高句麗人,大唐軍隊不太適應這裡冬季的寒冷。一旦入冬,大唐的軍隊就會陷入劣勢。

  此時正值夏季,是攻打高句麗的好時候。李勣整頓大軍,確定了作戰計劃後,直接發兵了。

  契必何力領一隊人馬,帶上淵獻誠,去搭救被困玄菟城的淵男生。

  李勣則率領剩下兵馬,渡遼水,在新城西南據山勢建造營地,劍指新城。

  與此同時,龐同善和獨孤卿雲率領大軍與劉仁軌駐軍合兵,一路北進,合圍高句麗。

  李勣領軍與新城守軍對戰並沒有一味強攻,而是選擇了攻守平衡,從容自若。李勣穩得住,但新城守軍明顯扛不住唐軍這樣的打法,夜裡採取了偷襲,被蕭明晟帶人逮了個正著。

  一夜廝殺,新城派去偷襲的人只活著逃回了一人,還是蕭明晟提議,故意留出來送回給新城的。

  新城守軍果然被這種侮辱性地放還刺激不輕,第二日打開城門全員進攻,但唐軍卻選擇了守勢。兩次三番,待其士氣疲軟,想要退守之時,唐軍陡然發動了強攻,李勣與薛仁貴各領一隻軍隊,前後夾擊,終於攻下了新城。

  攻下新城後,唐軍以新城為據點,將新城外圍的城池打了個遍,無人可擋。

  新城既定,唐軍下一目標便是金山城。

  金山城是高句麗重城,淵男建集結重兵據守此城,攻打難度遠勝新城。李勣深思熟慮之下,決定分兵。

  薛仁貴領一隊精銳埋伏金山城附近,李勣派高侃主攻,佯敗潰逃,請君入甕,再由李勣和薛仁貴各領一隻軍隊圍剿。

  因蕭明晟在攻打新城的過程里表現出眾,為薛仁貴所看重,如今升任了翊麾校尉,入了薛仁貴的麾下。此番分兵,蕭明晟自然是要跟薛仁貴離開的。

  蕭明晟跟薛仁貴離開,而賀蘭敏之依舊留在了營地里,擔著通事舍人的活兒。李勣很看重賀蘭敏之,一些軍中要務上,他用賀蘭敏之用得很順手,布置戰術的時候還會詢問一下他的看法,但就是沒有派他上戰場的意思。

  賀蘭敏之還算穩得住,手上庶務沒有放鬆,但日常會跟著軍營里的將士一同訓練,不加一點水分。雖不知能不能上戰場,但脫離了太平盛世的洛陽長安,親眼見證過這戰火硝煙,未嘗也不是一場人生歷練。

  蕭明晟臨走前特意拜託賀蘭敏之一件事,要他幫忙盯著李大統領身邊的文官。要是有一個叫元萬頃的人出沒,一定要將他隔得遠遠的,千萬別讓他接近李勣。

  賀蘭敏之以為蕭明晟是發現了敵軍奸細,但他解釋說,元萬頃不是奸細,而是一個……有才但是很能壞事的傢伙,運道也不好。為了這一次大勝,不能讓他離李勣太近。

  ……沒辦法,元萬頃當年搞出來的烏龍,蕭明晟是無論如何也要避免的。

  元萬頃此人有才,不然也不會在流放遇赦歸朝後,沒有一直默默無聞,而是得到了母親的賞識,官拜鳳閣侍郎。但他嘴上沒把門的,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完全沒數。要是他再來一句「不知守鴨綠之天險」,將唐軍坑在鴨綠江之畔數月不得寸進,耗費大量兵力物力,蕭明晟非得用墨顛戳死他不可。

  這一次父皇挑隨軍文官的時候,蕭明晟不錯眼地盯著,並無元萬頃此人。李勣身邊三個通事舍人,一個是賀蘭敏之,另外兩個都是從十六衛里挑出來的文官,但蕭明晟並沒有完全放下心。

  萬一元萬頃從哪裡冒出來,被李勣看重,得了重用呢。

  元萬頃有才,會破解離合詩,但賀蘭敏之也有才啊,他也會破解離合詩。要是再寫什麼檄高麗文,讓賀蘭敏之來。他的文藻或許不如元萬頃華麗,但絕不會泄露軍機要務,提醒對方守鴨綠之險。

  行軍打仗還是比較信運道這一說法,賀蘭敏之雖然覺得蕭明晟有所隱瞞,但元萬頃此人,估計真的是有些問題。賀蘭敏之答應得十分鄭重,表示自己一定會盯著李統領,堅決防著那還沒有現身的元萬頃。

  蕭明晟安心之餘,還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拉住賀蘭敏之嘀嘀咕咕,要是李勣李大統領讓他寫什麼檄文可以這樣這樣。

  賀蘭敏之一臉一言難盡地看向蕭明晟。

  蕭明晟沖賀蘭敏之笑了笑,滿眼無辜。

  *

  戰事正如李勣計劃得那樣,十分順利。

  高侃正面佯攻潰敗,淵男建被即將到手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乘勝追擊,然後被薛仁貴帶領的軍隊側面攻擊,大破高句麗軍,斬殺五萬多人。淵男建被手下人護送著,不計犧牲,死命逃出了圍剿。

  朔陽九年十月,唐軍順利攻下金山城。

  作者有話要說:#818辣個被拉來推去的賀蘭探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