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三詢問過李勣,李勣亦再三表示老夫尚且硬朗,願為聖上開疆拓土後,李治終於下旨,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總掌戰局,司列少常伯郝處俊為副,契苾何力、龐同善等將受李勣指揮。

  除了這些領兵將領以外,又連發數道旨意,選派了一些文官隨軍司職。而其中一人倒是讓一眾還未外放出京的新科進士們嚇了一跳。

  探花郎賀蘭敏之授封通事舍人,隨軍出征。

  通事舍人隸屬中書省,主掌詔命及呈奏案章等事,妥妥文官,還是從六品上,比起科舉後一般只授封八-九品小官的新科進士們,賀蘭敏之的官職無疑讓眾人稍微眼熱,覺得他這是沾了未來陳王妃的光。

  但後面一句「隨軍出征」,那點眼熱頓時就煙消雲散了。

  自古文武相輕,文官認為武官粗鄙,武官嫌惡文官矯情,尤其在長孫無忌輔政期間,大肆打壓武官。好在陛下聖明,一直扶持以大司空李勣為首的武官,再加上大唐邊境並不安穩,這才沒讓文官徹底把持朝政。

  對於一些文人而言,戰場無疑虎狼之口。即使戰起時一些事務需由文官處理,但那些文官都不算是純粹的文官,往往出身將門,通曉武藝。賀蘭家往上數幾輩,也沒有上過戰場的,都是正經文官。但現在,他卻被皇帝欽點,不知是福是禍。

  不管其他人怎麼看,賀蘭敏之卻十分平靜,恭敬接旨。

  他想要上戰場,但也有自知之明。他一個科舉出身的文官,怎麼可能入軍營為將,通事舍人這個官職可侍奉在總指揮李勣左右。若能夠讓李司空另眼相看,自然能夠上戰場。

  就是不知道蕭明晟會以什麼身份出現在軍營之中。

  朔陽九年六月初七,大軍起拔,皇帝率百官出長安相送。

  李勣披掛甲冑,神情肅穆。

  李治努力控制自己的目光不忘李勣後方軍隊上瞥,看著李勣欲言又止,最後握住了李勣雙手,沉聲開口道:「李卿,祝君凱旋。」

  「末將李勣,領命。」

  李治目送李勣領軍遠去,內情糾結得要命。

  懷揣著效死衛國之心的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哪裡知道,君王看向他那殷殷期盼的眼神,不僅是希望他能夠帶來勝利,更是希望戰事順利,不會傷到他身後軍隊裡那個他前段時間剛為其加冠,但現在站在他眼前都認不出是誰的宣節校尉。

  宣節校尉,正八品上的小將,出自唐軍十六衛。十六衛居中御外,衛戍京師,行軍打仗非十六衛職責範圍內,但行軍大元帥趕赴遼東,一路上募兵匯聚到李勣麾下的時候,十六衛派來的兵將從旁輔助。為避免喧賓奪主,十六衛派來的都是小將,一切行動聽從李勣指揮。

  李治捏著鼻子,給蕭明晟安排了這樣一個身份。

  正八品上的小將,芝麻大點的小將。

  按理說,李勣作為當日蕭明晟加冠大禮上的正賓,這些年又沒少見過蕭明晟,蕭明晟不可能一直避著李勣,再隱姓埋名的手續再齊全也會有露餡的時候,但架不住蕭明晟當年闖過江湖,會的花樣不少。

  李治眼睜睜看著蕭明晟從太醫署弄來一些東西,塗塗抹抹,好端端一個芝蘭玉樹的俏郎君變成了一個相貌略顯平庸的青年。仔細看看,似與之前模樣有些相似,再一看,其中便是大不同。

  簡言之,李治親眼看著兒子怎麼變得不像是他兒子的。

  「這……」李治揉心口,艱難地道:「也是李卿家裡的武藝師傅教的?」

  蕭明晟不說話,只露出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笑容來。

  嗯,這是萬花谷的師傅們教得好。

  作者有話要說:【接正文】

  事已至此,李治只得幫忙置辦蕭明晟的假身份外,還將自己隨身盤龍玉佩給了蕭明晟,外加一紙密詔,大意是見玉佩如見天子。代王李弘,奉皇命,接掌唐軍總指揮權,眾將聽令。

  盤龍玉佩和密詔算是李治給蕭明晟的殺手鐧秘密武器,萬一真有個萬一,憑這些東西,蕭明晟能夠調動大唐軍隊。雖然有些對不住本次戰役的總指揮,但李治相信,他兒子不會亂來的。

  ***

  作者有話要說:

  兒童節到了hhh兒童節快樂~麼麼噠~今天是個肥章,比心心!

  因為引用了《禮記》的一些加冠祝詞,所以在作話里補大家一些字數^_^

  ***

  #818辣個三觀盡碎的皇帝#

  李治:朕的兒砸不是一個柔柔弱弱的美男紙嗎,這桌子難道是紙糊的?!

  蕭明晟:您兒砸我當然是個美男紙,就是柔弱不起來o(* ̄︶ ̄*)o

  ***

  元萬頃那個烏龍是真的讓人無奈又好笑,淵男建在聽了元萬頃的《檄高麗文》後特意回信,表示感謝他的提點,然後派軍死守鴨綠江……元萬頃因此流放,遇到大赦天下的時候才回到帝都。這人是真有才,後來入了武皇的眼,官職一直坐到了差不多副相的位置。然而,因為元萬頃跟徐敬業關係好,在徐敬業反了之後,他受到誣陷牽連,又一次流放嶺南,那一回徹底領便當了= =

  大唐現在推行的是府兵制,農閒練兵,農時耕田→_→但是府兵數量其實不夠,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軍隊的主力其實是募兵。

  歷史上這個時候初征高句麗的將領不是李勣,都開打了好幾個月後李勣才上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