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3章 大唐盛世33

  蕭明晟的記憶里,大唐這一仗對戰高句麗還算順利, 歷時兩年, 卻也終究平定了高句麗, 將那裡的領土變成了大唐的都護府。父皇一心一意想要冊立他為太子,他也不需要什麼戰功讓自己的履歷花團錦簇。

  只是, 可能是經歷過狼牙軍鐵蹄踏破大唐盛世美夢的戰爭吧,再加上現在對比第一世已經面目全非,蕭明晟也無法確定大唐能夠順利踏平高句麗。有些東西, 不經自己的手, 他還有點不放心。

  當然, 他去也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比如那個隨軍的通事舍人元萬頃鬧出來的烏龍。

  想起此人, 蕭明晟不禁嘴角微抽, 神情無奈。

  在征戰高句麗的時候, 元萬頃曾為李勣破解了大將郭待封傳遞而來的離合詩, 從中獲取情報,解了郭待封缺糧的燃眉之急。可也正是他, 一首《檄高麗文》, 譏諷高句麗不知守鴨綠之險, 反而提醒了淵男建嚴守鴨綠江, 阻礙了唐軍進程, 白白耗費了不少兵力。

  待得唐軍平定高句麗,慢慢消化高句麗的土地人口時,一直以屬國身份簇擁大唐左右, 協助大唐攻打高句麗的新羅卻轉而扶持高句麗叛軍。

  若放在一般時候,大唐自然看不上新羅這鬼蜮伎倆。可沒幾年後,吐蕃叛亂,大唐忙於西線作戰,無暇顧及這新建的都護府時,新羅趁機侵奪了大同江以南的不少領土。雖說事後新羅相當識相地請罪稱臣,大唐也「大度」地不再追究,可說白了,那是因為大唐兵力不足,生生讓新羅撿了便宜。

  新羅王那等兩面三刀的小人做派,蕭明晟看得慣就怪了。

  臨照殿中,蕭明晟眼睫低垂,冷笑一聲。

  *

  對於淵男生的求助,李治毫無疑問,必須是要應的。

  如今大唐軍隊以折衝府府兵為主,但單憑府兵軍力不足以平定高句麗,故而需到各地徵發兵募,這就需要一定時間。

  徵募兵馬調集糧草的同時,出戰的將領人選上,朝堂上一片熱議。

  朝中武將,李治最為信任的莫過於大司空李勣,將帥之才,為大唐開疆拓土,功勳卓著。只是,自古美人嘆遲暮,不許英雄見白頭。李勣再好,他也已經是古稀之年,李治篤信李勣的領軍之才,但更擔心他的身體。

  李治不願派李勣出征,但願意聽他的意見。結合李勣的建議,李治決定派出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為主力戰將,淵獻誠同行為嚮導,再有毗鄰高句麗的營州都督高侃協助。

  然而,李治的旨意還沒有下,蕭明晟就給了李治一記重擊。

  「你是在胡鬧!」甘露殿中,氣急了的李治差點指著蕭明晟的鼻子怒罵,「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你身為大唐太子,豈可輕忽自己安危。」

  蕭明晟眨了眨眼睛,小聲地道:「阿耶,我現在是代王。」

  「朕現在就下旨立你為太子!」李治咆哮,當即就要開朝會宣旨。

  蕭明晟連忙將李治勸住,好說歹說,又是追憶高祖太宗,又是暢想大唐踏平高句麗,好話說了一籮筐。

  蕭明晟本就最合李治心意,雖然他不願蕭明晟出征,但捫心自問,要是自己有這個機會……李治他自己其實也十分想要上戰場的。

  太宗皇帝當年御駕親征,生生打破了隋朝三征高句麗失敗所營造出來的不可戰勝的假象。即使太宗皇帝最終沒能打下高句麗,但卻狠狠地從高句麗身上撕掉一塊肉,讓世人看到,高句麗並非不可戰勝的。

  沒能踏平高句麗便駕崩含風殿是他父皇的遺憾,作為人子,李治固然沒有太宗皇帝戎馬一生的鐵血之氣,但他亦是心性極高,單是從他能夠從世家壟權的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便能窺見一二。

  兩世父子,沒有誰比蕭明晟更了解李治了。他說得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戳中了李治心底從未宣之於口的情緒,哪怕李治再不願,心中的天平也不斷向蕭明晟傾斜。

  蕭明晟說到最後,李治咬了咬牙,卻只乾巴巴地指出蕭明晟身子骨太弱,不適合上戰場。

  蕭明晟微笑,抬手戳了戳李治的龍案,內勁外放,抬手間已經在刀劈才能夠勉強留下一道痕跡的桌案上留下一個三寸深的手指洞。

  李治:「!!!」

  李治忽然想起當初讓蕭明晟服下天地靈藥後的幾天裡,臨照殿裡的擺件時不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再之後就是蕭明晟猶猶豫豫地過來,提出想要學武。

  他當時怎麼回復來著?

  哦,對了,他召來太醫署的心腹醫官教兒子五禽戲。

  在他的認知里,即使天地靈藥使蕭明晟恢復了健康,但也只是普通人水準的健康,能夠正常生活已是幸事,至於別的,李治想都不敢想。

  那種刀槍棍棒,不適合兒子柔弱的身板。但兒子既然想學,他又不好拒絕,那就學能夠養生的五禽戲吧。

  當年打定主意拿天地靈藥做藉口的蕭明晟嘴角抽搐著,卻老老實實地跟醫官學五禽戲。

  又過了兩年,李治漸漸將自己的心腹交給蕭明晟,如大司空李勣。不過在這循序漸進的過程里,最先倒戈的不是李勣這樣的老油條,而是他的孫子們。

  比如李敬業,比如李敬猷。

  蕭明晟跟李敬業兄弟倆的關係不錯,這是李治知曉的,蕭明晟還特意告訴過李治,他跟著李家的武藝師傅學了一些東西,受益匪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