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門下侍中劉延嗣說:「陛下息怒,賀婁不花此舉定是死罪無疑,但微臣以為謀反還不至於,畢竟只是貪瀆了十萬兩而已。」

  中書令魏翃跪在一旁冷冷的說:「十萬兩還而已?若不是發現及時,他以後還不知道要貪瀆多少,而且之前解運給他的兵餉糧草焉知沒動手腳?劉大人替賀婁不花開脫莫不是收了他的好處?」

  一聽魏翃的話,劉延嗣立馬急眼了,「陛下明鑑,微臣絕沒有收賀婁不花的賄賂,魏大人純粹是血口噴人。」

  「我血口噴人?當初提出就近給賀婁不花解運銀錠的正是你劉大人。」魏翃諷刺道。

  「我出這主意還不是因為路上損耗過多,光是押運的兵士和趕車的夫子就要用掉兵餉的一成,而且萬一被吐谷渾劫走,那不更是得不償失。陛下,微臣可是一片忠心呀。」劉延嗣哭喊道。

  「夠了!你們吵吵鬧鬧成何體統?事已至此,朕暫時不想追究責任,但事情總要有個解決的辦法。」仁宗受夠了他們的互相攻訐。

  「陛下,微臣以為賀婁不花此舉與謀逆無異,當速速捉拿其進京聽審。」吏部尚書何進建議到。

  「捉拿?怎麼捉拿?萬一他真是存心謀反,這麼做豈不是逼反了他?」兵部尚書範文舉問道。

  「怎麼?難道就因為怕他起兵謀反就聽之任之嗎?」何進反唇相譏。

  範文舉不理他,向仁宗進言道,「聖上,微臣以為若要擒拿賀婁不花需做好萬全之策,自關中和安西各出一支軍隊形成夾擊之勢,引而不發使他不敢妄動,方能讓其束手就擒。」

  聽了範文舉的話,仁宗想了想,問跪在一旁的樞密使梁忠,「梁愛卿以為如何?」

  梁忠恭敬的回答道:「陛下,臣以為范大人的話未免有些一廂情願。隴右有兵馬六萬,若要安西和關中出兵,各自不能低於三萬,點齊人馬湊足糧草怎麼也要半個月。賀婁不花乃是胡人之後,為人多疑。半月的時間恐生變數呀。」

  第88章 宣旨隴右定軍心 3

  「變數?半月的時間難道他能變出十萬兵馬不成?」何進譏諷說。

  梁忠不屑的看了一眼何進,「陛下,微臣其實並不太擔心賀婁不花。隴右不過六萬兵馬,其中騎兵占兩萬,就算是他諸葛武侯再世又能翻起多大浪花?

  往東是關中,關中乃我大周國祚之地,兵精糧足;

  往西是安西和北庭,這兩地都是久戰之兵,不是他可輕捋的;

  微臣唯一擔心的是他往北與吐谷渾合流,不與我交戰,以游騎截斷我隴右道,這樣安西與北庭孤懸在外才是險事。」

  聽完梁忠的話,眾人都吸了一口涼氣,若真是這樣,還當真麻煩。仁宗問:「那梁愛卿可有應對之策呢?」

  梁忠雖是宦官,但既然能執掌樞密院自然也是堅毅果敢之輩,「微臣以為,兵貴神速,直接遣錦衣衛赴隴右鎖拿賀婁不花。賀婁不花一倒,他手下眾人不足為慮。

  而且,微臣覺得既然驍騎衛已經鎖拿了賀婁不花的探子,只怕再拖上幾日,他收不到京城的鴿信,反而會鋌而走險。」

  「不妥。」魏翃喊道,「陛下,既然梁大人擔心賀婁不花與吐谷渾合流,那派錦衣衛前去拿人豈不是逼他起兵?

  微臣覺得還是范大人的辦法妥當,雖然慢一些,但大兵臨境,吐谷渾必然不敢接納賀婁不花。如此一來危機立解。」

  「陛下,可否飛鴿傳書讓隴右監軍王福秘密鎖拿賀婁不花呢?」劉延嗣建言。

  「若是王福能靠得住,只怕姚之遠就不會到京城來告狀了。這王福要麼是被賀婁不花收買,要麼就是個廢物。」魏翃罵道。

  聽到魏翃的話,梁忠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畢竟這王福是他派出去的,又同是宦官,被魏翃這麼罵,怎麼可能忍得住。

  聽到手下人爭吵,仁宗覺得一陣無力感襲來,摸著額頭問一直沒有說話的戶部尚書:「孫大人一直不發一言,可有何良策。」

  孫琦年紀不小了,用很慢的語速說,「老臣曾在兵部任職,現在又執掌戶部。我剛才算了一下,賀婁不花多出的這十萬兩該花往何處?

  以步卒論,皮甲一副、橫刀一口、長矛一根、盾牌一副,這就差不多要八兩銀子,一個月的兵餉吃食最少也要二兩。

  而且兵餉肯定不能用摻了白鉛的假銀子,這會引起兵變的。

  所以若是沒有其他進項,老臣估計就算是他要私募兵員,無非也就是五千到八千。

  多出這點兵能做什麼?而且還不能明目張胆的貼告示募兵,只能偷偷進行。

  從驍騎衛的奏摺來看,他私鑄劣幣的時間不長,所以老臣猜,他恐怕並非有謀逆之心,只怕是銀錢糊了心神,想貪瀆罷了。

  若真是像剛才幾位大人所說,真的是發兵取勢,只怕是真的會逼反了他。老臣覺得召他進京述職,然後再將其拿下便是。」

  第89章 宣旨隴右定軍心 4

  當真是一人一個主意,仁宗聽得有些乏了,揮了揮手:「你們先退下吧!」

  有幾個人還想再說些什麼,但是看到仁宗的樣子,又把話忍了回去。

  目送著仁宗離開後,魏翃轉身對眾人說:「賀婁不花一事關係重大,斷然不能消息外漏,各位大人回去後切莫與人言說。」眾人連忙點頭稱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