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青玉拱了拱手,一邊隨著住持走進大殿一邊說道:「卻之不恭了。」

  大殿裡,宋青玉和住持一邊說一邊聊。大殿外,道姑們人多,很快外面的多肉就不剩幾盆了。

  宋青玉忽然想起什麼的樣子,問道:「道長,這水月庵雖然在山上,可畢竟還是八月份。天氣不至於那麼高冷,沒有必要把這些多肉都搬進大殿裡吧。」

  住持喝了一口茶水:「宋大人有所不知,這多肉的生命力都很頑強。你看她們那肥嘟嘟的枝葉,裡面儲存得都是水。這些多肉,干一點不要緊,就怕水澆得太多。今天晚上,免不得一場傾盆大雨,所以,我讓大家把多肉都搬回來。」

  宋青玉將信將疑:「這……我看這天氣乾燥,不像是要下雨的樣子啊?」

  一個道姑把最後最後一盆多肉放在地上,伸手擦了擦額頭的香汗。對宋青玉說道:「宋大人,您不知道,我們的師傅可厲害了。她知陰陽,懂八卦,曉奇門之遁甲。她一直看著八卦占卜天氣,可靈可靈的呢。」

  宋青玉饒有興趣地說道:「哦,道長,這是真的嗎?我對易經之術,不是很了解。」

  住持:「嗨,孩子們瞎說而已。」

  聽到住持這麼說,宋青玉也就不再問了。在他的心裡,其實不是很相信易經之類的東西。他覺得歷史歷史上記載的諸葛亮,徐茂公之類的高人,都是神話過的。

  「咔嚓!」大殿之外,一聲驚雷響起,緊隨著,便是如大豆一般大小的雨珠。

  宋青玉走到大殿門口,望了望門外的雨幕,再轉身看看穩坐在椅子上風輕雲淡喝著茶的住持。用不可思議地語氣說道:「道長……你真的說對了。」

  住持站起來:「僥倖而已,易經博大精深,我只是略懂皮毛罷了。徒兒,天色不早了,送宋大人回房休息吧。」

  「宋大人,快走啊,一會雨下大了!」小道姑拉著宋青玉跑出了大殿。

  「唉,慢點慢點。」

  宋青玉被小道姑拽著一路前行,頭一歪,看到了不遠處有一架水車,因為雨水的緣故,水流增加,水車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一些。這個水車旁邊是一個破舊的房子,房子裡面隱隱約約有燭火的亮光。這個舊房子,就是停放蔣忠屍體的那間。

  鏡頭切換到房子內,這間房子有點漏雨,外面是大雨,裡面是小雨。蔣忠的棺材放在房子的正中央,距離門口有大概五步的距離。對,距離門口有五步遠的距離。棺材是厚重的楠木,刷紅油漆。陸務觀畢竟是官宦人家出身,這不算什麼。棺材前是一盞祭奠死者專用的有燈,給有燈一個特寫鏡頭。特寫燈芯三秒鐘,然後,漏雨的房頂低落一滴水滴,正好低在燈芯上,屋子瞬間陷入黑暗……

  第十七章 戀愛關係2

  鼎州城內的客棧。

  「嘩嘩嘩——」傾盆大雨。

  花非花推開窗戶,望著屋外,手托腮,失神地觀望著樓下的點點漣漪,不知道再想些什麼。她身後的桌子上,是攤開的扇面和一堆燃料。

  「花非花姐姐!」史妍從屋外端著一個盛滿水果的盤子走進來,說道:「這是咱們下午時買回來的新鮮水果。我讓店裡的夥計先洗了一點,你也過來吃一點吧。」

  花非花回過神來:「哦,這就來。」

  史妍把水果盤放在桌子上,一眼就看到了桌子攤開的未完成的扇面:「唉?花非花姐姐,你畫的很好嘛。」

  花非花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哪有啊,隨便畫畫的,就是沒什麼事情干,準備拿它消磨一下時間。」

  史妍仔細打量起扇面上的話,畫面的最左面,畫的是一個天姿國色傾國傾城的女子,她站在江水上,伸手去撿掉在江水中的玉佩。這名女子,柳般身,玉般骨,花般容貌,月般神韻,冰雪般肌膚,秋水般姿態。非要說她的美麗的話,應該是一種得天獨厚的美質。她身披著淡紫色的華麗衣裙,就像是臨凡的仙子一般。毛嬙見了她舉袖遮面,自知無法比量;西施與她照面雙手捂臉,不敢和她爭艷。

  往中間看,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內容,那就是未完成的部分。但是,奇怪的是最左邊,明明還沒有完成這幅畫面,花非花卻著急一般,已經把詩先題好了。而且,詩的墨跡尚未乾,明顯是花非花畫不下去,順手把詩提好,然後就放在了一邊。

  詩歌並不是花非花自己寫的,而是來自唐朝的一個名叫魚玄機的女道人。因為,花非花覺得自己和魚玄機很像。既然提到了魚玄機,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到花非花到底引用了這個女道人的哪首詩。

  沒錯!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看到這裡,史妍終於看明白了這幅畫是什麼意思。

  「哦……我明白了……」史妍不可思議地看著花非花,如是說道。

  花非花不解:「你說什麼啊?」

  史妍站起來,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雨幕,輕輕地吟誦道:「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

  花非花明顯一愣,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說道:「你背誦的是什麼啊?」

  史妍認真地說道:「花非花姐姐,不要裝了,這是《神女賦》講的是巫山神女和楚襄王的故事,你不可能不知道,你在後面題的詩上也引用到了這個典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