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花非花很感興趣的樣子:「吃茶?奴家還沒怎麼去過茶肆呢。」

  宋青玉看了看花非花:「茶你都沒吃過?你知道我朝一年茶葉的產量有多少嗎?老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現在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我是大理寺的,不管稅收的事情。但是我知道,在大宋沒有南遷之前,光建州一年的產差就不下三百萬斤!」

  「奴家當然也吃茶,但是不怎麼去茶肆。」花非花尷尬地笑了一下,指著路邊的掛著茶酒樓牌匾的店鋪說道:「就去那裡吃吧。」

  宋青玉笑了,拍了拍花非花的肩膀:「看來你平時是真不怎麼到茶肆吃茶啊。」

  宋青玉連忙跟花非花解釋:茶酒樓,宋代的茶酒樓本質上還是一個酒樓,主要賣酒,連帶飯菜,其實並不賣茶。之所以用一個「茶」字,是因為,茶肆在宋代是和酒樓平分秋色的另一大餐飲業巨頭。其實,就是做一個宣傳的噱頭。

  「這個地方聽繁華的,雖然比不上臨安,但茶肆也不少啊。」宋世昆轉頭跟宋青玉說道。

  花非花忽然又看到一個茶肆,高興地說道:「吶,那個怎麼樣?」

  宋青玉:「那個是『花茶坊』,我不建議你去。」

  花非花:「是賣花茶的茶坊嗎?沒事的,奴家挺喜歡喝花茶的。」

  「呃……」宋青玉沉吟一下,默不作聲轉過頭,繼續往前走。

  宋世昆壞笑一下,快走幾步跟上來,一邊倒退著走,一邊跟花非花解釋:「花非花姑娘,大哥不好意思跟你明說。我跟你說一下,所謂的花茶坊,就是指樓上住著妓女,也賣茶葉也賣肉。在臨安城,這樣的花茶坊多了,你像保佑坊北的朱骷髏茶坊,還有太平坊郭四郎茶坊,以及太平坊北的……」

  「這樣啊。」花非花低下頭,眼神略帶悲傷,不再說話。

  宋青玉回頭瞪了一眼宋世昆:「你知道怎麼這麼清楚,你去過啊。」

  宋世昆嬉皮笑臉:「我沒去過,我是聽人說,我聽大哥你說的。」

  宋青玉怒斥宋世昆:「行了,快閉嘴吧。」

  宋世昆像個犯錯小孩子一樣,抓了抓頭髮:「好吧。」

  這時候,宋世昆才注意到自己這麼胡說八道的不合適,畢竟身邊跟著一個姑娘呢。所以,宋青玉才呵斥他住口,他這個說話不經大腦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最後,宋青玉選了一個「大街車兒茶肆」坐了下來。因為在臨安也有這樣一個茶肆,湊巧重名了。

  茶肆一般都是比較典雅的,這件也是如此。房間內,擺放著精緻的花瓶,看那個意思吧,像是官窯燒出來的。花瓶里,插著漂亮的蘭花,花香撲鼻。牆壁上,則掛著一些字畫,都出自當地有名的青年才俊。宋青玉打量了一下這些字畫,有幾幅的功底還確實不錯。房間門口,還有一位風姿綽約的佳人,彈動琵琶,演奏《梅花引》。在家裡喝茶,喝的是個味道,在這裡喝茶,喝的是一個氛圍。

  「客官。」店小二殷勤招待:「看您三位這個架勢,是來『掛牌兒』的吧。」

  因為有的茶肆的環境比較典雅,所以一些有身份的公子哥回來這裡,學習一些樂曲或者唱叫之類的東西。逛茶肆的專業術語,管這個叫「掛牌兒」。這類人,他不是單純地去喝茶。當然,要是去花茶坊掛牌兒,那就更不是為了喝茶了。

  宋青玉問花非花:「花非花,你要吃點什麼?」

  宋世昆:「來個蔥茶,或者七寶擂。」

  「別丟人現眼了,你說得這倆冬天才賣呢。」宋青玉看著牆上的茶名牌,說道:「現在七月份,天也挺熱的,來兩盞雪泡梅花酒。然後再給這位姑娘拿一盞……」

  花非花也抬頭看著牆上掛著的茶名牌,說道:「奴家要一碗小醋茶吧。」

  「這位姑娘,還是您會喝。」店小二捧花非花,說道:「兩盞雪泡梅花酒,一碗小醋茶,是嗎?」

  宋青玉:「再來一點湯麵和煎肉。」

  店小二:「您稍等,馬上就到。」

  宋青玉向宋世昆使了一個眼色,宋世昆立刻心領神會。

  「等一下。」宋世昆扔到桌子上一點錢幣,對小二說道:「你的賞錢。」

  店小二趕緊把錢收起來:「哎呀,這個……不合適了。」

  宋世昆:「沒事,拿著吧,問你幾個問題。」

  店小二:「您問您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宋世昆隨口說道:「看荊州城裡,倒是挺繁華的。不過,我聽說,前段時間,這裡還是鬧饑荒的災區呢。」

  店小二立刻滔滔不絕起來,跟表演相聲貫口一樣的語速:「您剛才說荊州城繁華是吧,這不算繁華,這算什麼繁華啊。現在是七月十三,明天七月十四,後天七月十五。七月十五就是盂蘭盆節了!您等盂蘭盆節您再看看,嗬!那才叫熱鬧呢。等盂蘭盆節那天,街道上,什麼叫五行八作,什麼叫五花八門?什麼叫三教九流,什麼叫三親四故?這邊土農工商、那邊佛道兩教、前面諸子百家、後面三百六十行。左看是雲台二十八將,右看是孔門七十二賢。街市上走的人,做官的、為宦的、背弓的、挎箭的、推車的、挑擔的,賣煤的、賣炭的、賣米的、賣面的、賣蔥的、賣蒜的、賣燒餅油條的、賣茶葉雞蛋的……賣倒齒勾兒,賣峨眉刺兒的,全有。唉?您剛才問什麼來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