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匹敵道:「我也知你的心情。」

  兩個人對視一眼,都沉默下來。

  或許是因為摸不清楚寧軍的底細,又或者是見寧軍戒備森嚴進退有度。

  所以武親王居然沒有趁著寧軍渡江之際進攻。

  其實這是最理智的選擇,對敵人絲毫都不了解,又靠近安陽城,武親王也不敢冒險。

  哪怕他也知道,安陽城裡的人不太可能會支援羅境。

  寧軍退回南平江以北,到了安陽城外。

  羅境說要去叫開城門,唐匹敵卻搖頭說去也無用。

  羅境不信,帶人到城門口,站在門外喊話,他破口大罵,讓人把城門打開。

  城牆上的守軍卻沒人理會,更沒人去開城門。

  不多時,有數名官員登上城牆,勸羅境離開,不然就開弓放箭。

  羅境怒道:「你們這些小人,我為安陽之主,給你們榮華富貴,如今卻要阻攔我進城,難道就不怕我攻入城中,滅你們滿門?!」

  城牆上,一個官員罵道:「呸!你就是無恥之賊,竊據安陽,我等是朝廷官員,如今奪回安陽是正義之舉,你若要攻城,只管來攻!」

  那正義凜然的樣子,和在羅境面前猶如哈巴狗一樣的時候,判若兩人。

  羅境氣惱之極,再想想唐匹敵之前對他說的話,更加氣憤。

  唐匹敵之前就說過,這些留守的文官,多是安陽本地人,或是豫州人。

  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看曹家的臉色行事,而曹家之所以勢大,還不是因為武親王。

  若你此戰取勝,回來自然沒有什麼阻礙,可是你此戰失利,那些人必會阻攔你進城。

  一想到這些都被唐匹敵猜中,羅境心裡就越發惱火。

  他悻悻的回到軍中,唐匹敵看他樣子,都能感受得到他心裡的難受。

  「不過是一群宵小之輩,又能翻起什麼風浪。」

  唐匹敵道:「雖然我沒有答應你進攻左武衛,但此時你若說進攻安陽,我即刻就下令攻城。」

  羅境搖頭嘆道:「算了吧……你若攻城,楊跡句那老賊必然在你背後偷襲,你腹背受敵,最終也難逃一敗。」

  他長長吐出一口氣道:「皆為天意。」

  其實這又和天意有什麼關係。

  他在安陽才多久,那些官員,那些世家豪門,又怎麼可能真的對他忠心不二。

  高真派人回來求援的時候,也猜到了會是這樣的結果,所以才不敢讓回去的人說羅境兵敗。

  若不派人回去求援,羅境可能會被困死,就算那些人還對羅境心有懼意,又有何用?

  可是只要派人回去,那些人立刻就會猜到是羅境兵敗。

  他們歷來都看曹家臉色行事,羅境來安陽之前,他們都是曹家的跟班。

  如今羅境兵敗回來,他們若有那個本事,別說是不開城門,可能早已經殺出來取羅境項上人頭了。

  「咱們走吧。」

  羅境看向唐匹敵道:「我雖然氣惱,但也還沒有失心瘋了……這地方,我早晚都會回來屠了它。」

  唐匹敵道:「你先跟我回冀州,等李叱從西北回來後,安排把幽州交接還給你。」

  羅境愣了一下。

  他看向唐匹敵,眼睛裡都是不可思議。

  「李叱與你,真的會把幽州還給我?」

  「真的。」

  唐匹敵道:「幽州是你的,隨時都可回去,只要你在,你就是幽州之主。」

  羅境站在那,一時之間竟是不知道說些什麼。

  江南岸。

  武親王楊跡句坐在戰馬上,以千里眼看向江北。

  他有些遺憾地說道:「此戰雖然將羅境的兵馬幾乎盡數殲滅,又能讓安陽城失而復得,可是……走了羅境,這一戰的大勝就變成了小勝。」

  他看著江北方向說道:「那姓唐的年輕人,以前從未聽聞,見他所率軍隊,進退有度,配合默契,此人又有在萬軍之中衝殺的武藝……這人,比羅境還要讓我擔憂。」

  手下人笑道:「冀州兵馬,不過是一群草寇,這些人馬也許就是他們的全部精銳,搞不好還是原來曾凌手下的冀州軍一部。」

  武親王搖頭:「給我去查此人名號,無論如何都要查到,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此人日後可能會是朝廷心腹大患。」

  與此同時,冀州西北,定賢縣。

  李叱站在城牆上看著城外遠處,腦子裡都在思考著如何根治西北地方的民亂。

  百姓們信奉邪教,是因為心中沒有敬畏,沒有信仰。

  滅了邪教並非難事,讓百姓們心中有敬畏有信仰,才是真正的大事。

  「寧王殿下。」

  就在這時候,程無節到了李叱身後。

  李叱回身看向他:「老程,有事?」

  程無節俯身道:「殿下,我想請殿下准我去做一件事。」

  李叱看了看他,搖頭道:「你若是想去賊兵那邊勸你的同鄉好友,那就算了吧,他必不會聽你勸說,說不定還想殺了你。」

  「那不可能!」

  程無節自信道:「我與他是至交好友,從小一起長大,只要我去勸……」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李叱道:「世道在變,人心在變……老程,你的至交好友,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

  「他曾經是你的同鄉,現在是賊兵的將軍……你去勸他,他會覺得你是在阻攔他的前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