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親王立刻喊了一聲。

  號角聲響起,四周的隊伍開始朝著寧軍這邊過來。

  戰陣之中。

  唐匹敵殺穿楚軍之後,下令全軍大聲呼喊。

  羅境和高真正突圍中,回頭一看,北邊的楚軍居然被撕開了,於是兩人大喜。

  「哈哈哈哈……」

  絕境之中,羅境一看到寧軍旗號,一看到唐字旗號,忍不住仰天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天不滅我羅境!」

  他朝著高真喊了一聲:「是我兄弟唐匹敵,你們跟我過去,是我兄弟李叱讓他來救我們了!」

  隨著他一聲大喊,為數不多的親兵隨他往唐匹敵的方向疾沖。

  唐匹敵見羅境已經殺回來,又看到武親王那邊調動兵力要過來封堵。

  「吹角,開陣門放羅境進來。」

  號角聲響起,陣列打開,放了羅境和那幾百名殘兵進來。

  「給我一支騎兵隊伍!」

  羅境朝著唐匹敵喊道:「我要去殺了那老賊。」

  唐匹敵看了他一眼,搖頭:「楚軍援兵已經到了,此時再去衝鋒,不過是送了你的性命,還有我手下精騎性命。」

  他舉起令旗:「騎兵回撤,槍陣拒敵。」

  他看到武親王正在調集輕騎準備衝鋒,所以立刻布陣應對。

  第一次和武親王這樣的大楚戰神交手,唐匹敵卻沒有絲毫緊張,只有淡淡興奮。

  戰場上,他能幾乎完美的克制自己的情緒。

  這也就是對面之敵是武親王,所以他的克制才會有稍稍的鬆動。

  若換做對手是別人的話,唐匹敵哪裡會有什麼情緒上的起伏。

  他很清楚,所有的情緒,都會影響對戰局的判斷。

  隨著他一聲令下,寧軍迅速結成槍陣,長槍如林,斜指前方。

  輕騎兵衝撞如此密集的槍陣,再蠢的將軍也下達不出這樣的軍令。

  見寧軍反應如此迅速,武親王立刻下令吹角,讓輕騎兵往兩側分開,試圖改為襲擾寧軍兩側。

  可此時,唐匹敵已經把寧軍騎兵撤回去,隨時都能在槍陣後邊分頭應敵。

  武親王在攻,唐匹敵在守。

  可是他守的,卻鋒芒畢露。

  武親王不管如何安排,都不可能擊潰寧軍的陣列。

  「王爺!」

  有斥候從遠處飛騎而來,縱馬到武親王面前。

  「王爺,從北方還有敵軍過來,塵煙很大,看旗幟眾多,似乎至少有數萬兵馬。」

  武親王一怒將馬鞭摔在地上。

  「吹角,整頓隊伍。」

  號角聲再次想起來,分散四周的楚軍在聽到將令後,開始往武親王身邊匯聚。

  若敵軍援兵已到,這一仗就不好打了。

  而此時在北方,兩千人的騎兵隊伍,拖拽著樹杈來回奔馳,跑出來黃沙漫天。

  楚軍斥候敵軍來勢如此規模,如何能不驚懼?

  第六百三十二章 損兵折將又丟城

  南平江,南岸。

  唐匹敵站在高處回望南方,武親王的隊伍沒有追的太急,只是遠遠的綴在後邊。

  唐匹敵大概可以判斷出來,武親王心有疑慮,也不敢貿然再戰。

  這一戰,武親王縱然將羅境的隊伍擊敗,安陽軍幾乎可以算是全軍覆沒,可寧軍的突然出現,讓武親王不得不小心起來。

  因為這一戰安陽軍全軍覆沒,武親王的楚軍損失也不是很小。

  這種規模的戰爭,一旦廝殺起來,死傷就不是幾千,甚至不是幾萬。

  況且安陽軍又不是全都被擊殺,而是潰散。

  更為主要的是,武親王不了解寧軍,不知道兵力人數,不知道領軍之將,他不會冒險。

  「你當時若分給我騎兵,我未必不能殺了那老賊。」

  羅境有些懊惱的說了一句。

  唐匹敵搖了搖頭,卻並沒有回答。

  羅境看向唐匹敵,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縱然不殺那老賊,你讓我帶兵搶回羅枝節的屍首也好。」

  唐匹敵道:「不如等以後手刃了武親王報仇更好。」

  羅境再次看向唐匹敵,在這個面容冷靜的年輕人身上,羅境看不出任何情緒上的變化。

  「你就不想擊敗楊跡句?」

  羅境道:「中原江山,誰能擊敗那老賊,誰就是新的戰神。」

  唐匹敵道:「擊敗分成很多種,這一種不是我想要的,而且未必能擊敗。」

  「如果當時我帶著隊伍上去,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所以我不會下這個軍令。」

  羅境沒有再多說什麼,可是卻覺得唐匹敵過於冷靜,冷靜到有些不近人情。

  可是再想想,若沒有唐匹敵來救援,別說是搶不回來羅枝節的屍體,連他也要葬身在戰場上。

  「如果我孤身一人,我可能會隨你而去,衝鋒向前。」

  唐匹敵站在羅境身邊說話。

  「可我不是,我帶著的寧軍隊伍,是李叱的心血,是冀州百姓的屏障,我把隊伍折損在這,李叱數年心血付之東流,冀州也會落入別人之手。」

  唐匹敵看向遠處,那裡依稀可見楚軍旗幟。

  「你知道武親王如何用兵,我也知道他如何用兵。」

  唐匹敵道:「我們兩敗俱傷,但他重整兵力一定比我們快。」

  羅境輕輕吐出一口氣:「我知道你說的都對,我只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