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叱點頭:「好。」

  羅境又道:「冀州糧草你運走大半,剩下的我再運走大半,留下一些,只夠你們撐到明年夏糧收穫的時候。」

  李叱:「好。」

  羅境繼續說道:「一年半之內,我若拿下兗州率軍歸來,你們退回燕山,我不南下,你們不可出山,我若南下,冀州幽州都歸你們也無妨。」

  李叱第三次點頭:「好。」

  羅境道:「若我將來勢大,必會與你們兩個有那一戰,這是你我皆知的事。」

  李叱道:「那是以後的事,若你以後肯誠心來投靠我,喊我一聲當家的,我會收留你。」

  羅境撇嘴道:「若你到時候兵敗哭唧唧的來找我,我也會在軍中給你一口飯吃。」

  他伸出手:「成交?」

  李叱伸出手與他擊掌:「成交。」

  唐匹敵嘴角帶笑。

  一年半,對於只有不足萬人的寧軍來說,這就是最佳的發展時機了,如今局勢下,已經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

  給唐匹敵這樣的人一年半的時間,他最少能訓練出來五萬善戰之兵,若他瘋狂起來,天知道能有多大收穫。

  到時候就算寧軍退回燕山,進可攻退可守,只一年半的時間而已,實力擴大五倍不止。

  若是不要這一年半的時間,寧軍依然留守燕山發展,如何能發展出來這五倍實力?

  所以這樣的結果,對於李叱和羅境來說,可算得上皆大歡喜。

  羅境笑道:「那就看看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你們與我,誰更快一些。」

  李叱道:「快,未必都是好事。」

  羅境卻不以為然道:「這天下大勢,已不似幾年前那樣誰後發誰制人,如今這局面,先發制人才是正道,再想後發者,必會受制於人。」

  李叱笑而不語。

  「吃飯。」

  羅境端起酒杯道:「今日這杯酒飲過之後,我就要返回幽州備戰,明年開春我將率軍往兗州,兗州那邊氣候寒苦,能戰之時,不過從春到秋,所以也許用不了一年半我就回來了。」

  李叱舉杯:「那就祝你凱旋。」

  唐匹敵依然笑著,沒說話,可心裡美滋滋。

  除了冀州之外,這整個中原江山內,再也找不出這樣三個人,可以坐下來就把事情談好的。

  李叱與羅境舉杯的那一刻,唐匹敵的腦子裡,已經在想著徵兵的事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盤著呢啊

  冀州。

  李叱手扶著城牆看向外邊的原野,數不清的百姓正在城外收割糧食,場面頗為壯觀。

  李叱昨天和羅境談妥之後,今天就下令城中所有適齡百姓出去收糧。

  十四歲到六十歲,無論男女,只要認為自己能幹活的,都要去。

  凡是參與收糧的人,同樣不分男女,所收的糧食交送糧倉,當場分發,糧倉收入一半,百姓分得一半。

  這一下,城中百姓們全都吃了什麼烈性的藥一樣,紛紛湧出城去田裡幹活。

  這樣的亂世之中,沒有什麼比家中有糧更讓人心裡踏實的,錢都不能帶來這種踏實感。

  看著百姓們如此熱火朝天,李叱緩緩吐出一口氣,百姓們覺得有希望,才會安定。

  「接下來怎麼幹?」

  燕先生問李叱。

  李叱道:「我已經派人回去接劉英媛的父親,他在冀州常年為官,性格沉穩謹慎,把他接到冀州,民治上的事他可以管。」

  他看向燕先生說道:「秋糧收了只是第一步,然後就要準備播種小麥,我打算分發糧種到各家。」

  燕先生道:「分糧種給百姓?這事辦起來太繁瑣了些,冀州百姓那麼多,既然分了糧種就要分田,人手上夠用嗎?」

  李叱道:「不夠也要夠,我得讓冀州百姓記著咱們寧軍的好處,況且人要看怎麼用。」

  他看著城外說道:「這件事,先生和劉英媛的父親兩人商量著辦,我大概說兩個重要的事。」

  燕先生道:「你說。」

  李叱道:「第一,按照每一百戶人來分田,一百戶分種一千畝田產,到了明年收夏糧的時候,按照收成的一半分給他們。」

  「第二件事是,每一百戶中,抽選二十人或者三十人不等的青壯,組成民勇,忙時種田,閒時練兵,他們負責自己的屯田保護,如何保護,他們自己安排。」

  燕先生眼神一亮:「如此一來,其實咱們並不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只需把百姓發動起來即可。」

  李叱嗯了一聲:「把種田的事交還給百姓,田產越大,他們自己分得的就越多。」

  「按照之前朝廷定下的,他們所得糧食,大概六七成都要上交,再加上地方上收的,一百斤糧食,他們留在自己手裡的連十斤都沒有,而咱們分給百姓們一半。」

  李叱緩緩吐出一口氣後說道:「就算將來咱們撤離冀州回燕山,百姓們心裡也念著咱們的好處。」

  燕先生道:「等到咱們再打回來的時候,百姓們必會夾道歡迎,盼著咱們回來。」

  李叱道:「農牧上的事大概如此,商業上的事……先生你們兩個也可商量著辦,無非就是不收稅不要租。」

  燕先生點頭:「我明白。」

  李叱又道:「民治上的事解決了,其他的事其實就簡單起來,把糧食種下去,百姓們也就要過冬,這個冬天就是老唐練兵的時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