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是羽親王的兒子,武親王再生氣也不會殺了他,但是會處置他的部下。

  武親王看到夏侯琢的樣子,點了點頭道:「很好,你懂了就好。」

  說完後邁步登上城牆。

  其實在幾天前,武親王就已經派人加急往都城送去了一分奏摺,奏摺的內容大概是……黑武百萬大軍壓境,猛攻代州關,代州關全部將士陣亡,將軍夏侯琢率軍一千二百人馳援,以區區一營兵力,抵擋黑武百萬大軍十幾日。

  這份奏摺只要到了朝廷,皇帝陛下就不可能沒有反應,所以這次死戰之後,夏侯琢的嘉獎絕對不僅僅是正四品將軍,這是武親王當場就可以給的,皇帝有皇帝該給的。

  皇帝還會想盡辦法昭告天下,這個他已經不能昭告天下的天下,讓百姓們都知道大楚的邊軍是怎麼抵禦外敵的,大楚的將軍是如何大展神威的。

  就算大楚現在各地都是叛軍橫行,已經傳出來名號的就有五六十支規模很大的隊伍,可是百姓們依然會敬重英雄,夏侯琢就是朝廷需要的一個英雄。

  所以朝廷在對夏侯琢的嘉獎上,絕對不會吝嗇,甚至會史無前例。

  更主要的是,這個史無前例的嘉獎給的還不是外人,夏侯琢隨母姓,但他是楊家人,武親王在奏摺里,一定會把夏侯琢是楊家的事寫的清清楚楚,會比戰功寫的還要清楚。

  這個英雄,這個將軍,得姓楊才行啊。

  而這才是夏侯琢痛苦的地方,他是站在那些叛軍兄弟,那些義勇兄弟們的屍體上,霸占了他們的功勞甚至是名聲,領取來自朝廷的嘉獎。

  武親王登上城牆之前,說了一句很好,你懂了就好。

  夏侯琢自言自語地說道:「懂,怎麼會不懂呢,誰叫我是姓楊的。」

  夏侯琢起身,走到劉文菊的車隊邊上,劉文菊看到這個樣子的夏侯琢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他連忙拜倒在地:「草民劉文菊,拜見夏侯將軍。」

  夏侯琢沒理他,打開一口箱子看了看,裡面是滿滿當當的銀子,一塊一塊,在陽光下反射出淡淡的光。

  夏侯琢的手在箱子上拍了拍,然後回頭吩咐道:「把銀子數出來,按人頭分發。」

  士兵們應了一聲,可是每個人眼睛裡都沒有對銀子的欲望,如果不是將軍下令,他們更願意去歇會兒,碰這些沒有用的銀子做什麼?

  「不用數。」

  劉文菊諂媚地說道:「將軍,這裡是足足兩萬兩,數量不可能有錯。」

  夏侯琢總算是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

  銀子分發的很快,因為活下來的人本就不多,不足六百,但是分的銀子不是按照六百份分的,而是按照五千六百三十六份分的,每人大概三兩半。

  五千六百三十六,是所有在城牆上刻下名字的人的數量,現在還活著的,六百。

  一個士兵看著手裡的銀子,沉默片刻,邁步過去把銀子又放回箱子裡。

  他搖頭:「我不要,給死了的人立個碑吧,他們的名字得在碑上。」

  所有人都過來了,把手裡的銀子又如數放回箱子裡。

  武親王站在城牆上看著這一幕,臉色有些難看。

  許久之後,武親王吩咐道:「去告訴夏侯將軍,代州關城外可立碑林,但只可留姓名,不可留身份,要留,就都是大楚邊軍。」

  手下人連忙去傳令,夏侯琢答應了,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最後的也是唯一的妥協。

  不妥協的話,那些戰死在這的人,連名字都留不下來。

  劉文菊一直在等著夏侯琢說什麼,也一直想和夏侯琢說什麼,這等機會如果不抓住的話,那不是他劉文菊的性格。

  「你是我兄弟李叱派來的人?」

  夏侯琢問。

  劉文菊連忙回答道:「是是是,是李公子安排我來的。」

  夏侯琢沉默片刻後說道:「我知道你要什麼,那麼索性就直接一些,你寫一親筆信回家裡去,告訴你的家人儘快再送五萬兩銀子過來,銀子到了之後,我自會給你想要的一切,你也看到了,我要建碑林陵園,但銀子不夠,你籌集過來,我會上報朝廷,陛下也會知道你的名字。」

  他拍了拍劉文菊的肩膀:「你想要權,我都可以給。」

  劉文菊臉色變了變,五萬兩的數額實在是太大了,他有些心疼。

  可是他又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不答應的話,這機就會從指縫裡溜走。

  和權相比,錢算個屁?

  只要能在羽親王門下做事,將來做了大官,那錢還不是源源不斷的回來?

  所以只是稍稍猶豫,劉文菊立刻就答應下來。

  「草民回去之後,立刻就準備出來。」

  他的話還沒說完,夏侯琢的眉頭就皺了皺。

  夏侯琢道:「你聽不懂我剛剛說了什麼?我讓你留在這等著,你寫信回去,銀子到了你再回,我說的夠不夠清楚?」

  「夠夠夠,夠清楚,對不起將軍,草民知錯。」

  劉文菊立刻讓人找來紙筆,寫了一封信交給手下親信馬上送回家裡,儘快把銀子運來。

  那手下人也不敢耽擱,帶了幾個人連忙又離開了代州關。

  等人出城走了之後,夏侯琢對劉文菊說道:「你們既然到了,好歹去做一些事,我也好給你們表功,你們去那邊武親王大軍的輜重營里搬來一些羽箭,送上去,也算是協助守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