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叱笑道:「我知道找你的人都是想幹什麼,他們已經不止一次的找過我了。」

  李叱決定暫時不稱帝,所以很多手下人都著急,這事不只是李叱一個人的事,事關百萬寧軍,大江南北數以萬計的文官武將。

  李叱稱帝,他們的官職就是名正言順的了。

  他們勸不動李叱,盼著唐匹敵回來,都知道李叱最聽唐匹敵的,所以就想讓唐匹敵來勸。

  「他們其實也都是好意。」

  唐匹敵笑道:「他們昨日和我說,寧王不願在這個時候進位稱帝,那就改個稱呼,不如叫中原王……」

  李叱哈哈大笑。

  他看向唐匹敵道:「有人還對我說過,寧王是楚國皇帝封的,楚國已滅,這封號就不適合我了,可我這寧王的稱號,和楚有什麼關係。」

  「說寧王封號配不上我的,我倒是想讓他們都瞧瞧,以後寧王換寧帝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唐匹敵笑著說道:「他們可是給我送了禮的,我拿了人家的禮,怎麼也得好歹說幾句,這樣這禮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

  李叱笑道:「以後因為這事還有人給你送禮的話,你只管收,到時候分我一半。」

  唐匹敵道:「那不行,你得七成,我留三成,你得拿大頭。」

  李叱:「為何?」

  唐匹敵道:「省得你將來拿這事修理我。」

  李叱瞥了他一眼:「你以為你留下三成,我就不能修理你了?」

  唐匹敵道:「你會稍微有些不好意思。」

  李叱:「我會?」

  唐匹敵:「你,會吧……」

  幾天後,寧軍大將軍唐匹敵在大興城大婚。

  這一天,大興城的百姓們見識到了什麼叫整城披紅掛彩。

  也是這一天,寧王李叱在給大將軍唐匹敵主持大婚的時候,站在高處對所有人說……今日不是寧王的大將軍成親,今日是寧王的兄長成親,今日的大將軍也不是大將軍,而是大將軍王。

  這是李叱老早就想幹的事了。

  為老唐封王。

  眾人都以為唐匹敵會堅辭不受,卻沒有想到,唐匹敵坦然受之。

  然後,唐匹敵跪倒在寧王面前,請求掛帥,來年出征。

  老唐知道,他想給的,自己推辭不掉。

  老唐也知道,現在推辭不是時候。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矛盾

  這可能是大興城裡已經有十年都沒有見過的盛況,寧軍大將軍的婚禮,讓整座城都變得光彩起來。

  是的,不是因為大將軍唐匹敵在大興城成親而令他光彩,而是因為他在大興城成親,令大興城光彩。

  相對於之前楚國皇帝大婚的時候,這一次的喜悅感要濃烈的多。

  用百姓的話說,之前楚國皇帝楊競的大婚,更像是用一場看起來像是喜事的喜事,來給這瀕死的大楚沖沖喜。

  而大將軍唐匹敵的大婚,是讓這大興城裡的所有人沾沾喜氣。

  甚至可以說,大將軍大婚的消息傳遍天下的話,天下人都願意沾沾喜氣。

  大婚之後的十天時間,李叱和手下眾臣一直都在忙著其他事,光是如何改善民治,就足夠讓人牽扯進去全部精力。

  替李叱巡查地方的陸重樓也已經趕回大興城,聽聞大將軍成親,雖然他與大將軍並不相識。

  之後的數日,他每天一大早就到新園和李叱詳談,把這段日子以來在地方上看到的事詳細告知。

  這個人極有頭腦,而且他所思考的方式和其他官員不一樣。

  就算是一些有賢名的官員,對於民治的理解其實也很淺薄。

  他們所說的讓百姓們安心,值得其實並不真的是讓百姓們安心。

  而是做一些什麼,讓百姓們能接受即可,這樣自己就可以安心,朝廷可以安心。

  做地方官的,能安心,比什麼不重要?

  陸重樓是站在兩個角度看問題,第一是如何真正的讓百姓們安心,踏實,且對未來有希望。

  第二則是如何儘量在保證第一點的情況下,為朝廷合理節省一些麻煩。

  陸重樓在巡查地方的時候,經常會說到一句話,下邊的人都已知道那是他的口頭禪。

  這句話是……當官的只要不給自己找麻煩,百姓們是不會給你找麻煩的。

  這次出巡後,陸重樓整理出來一份長達萬字的條陳,分量極重。

  坐在一邊安安靜靜聽著,並沒有插話的人有好幾位,其中有燕先生,有徐績。

  徐績從冀州趕到京州,路上也算是春風得意。

  他知道,寧王把他從冀州調到南邊來,哪怕只是平級的任命,也是重用。

  只要寧王對他有重用,那就說明以前他犯得那些錯誤,都已經真真正正的翻篇了。

  「徐績。」

  李叱把那份諫書遞給徐績:「你也看看。」

  徐績連忙起身,雙手把條陳接過來仔細翻讀,雖然剛才聽陸重樓說話的時候,他已經把這個人深深的記在心裡,可是再仔細研讀這個人所寫的東西,徐績心裡就不由自主都生出來一股緊迫感。

  這個陸重樓實在太強了。

  雖然說沒有辦法確定到底什麼樣的武功才是天下無敵,但是武者的武學有高低,還算是比較清楚的能對比出來。

  做官這種事,也有高低,只是沒有那麼容易讓人看出來誰心裡裝著的學問更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