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就導致了羅境一切都聽從安排,讓他去跟著羽親王南下他就去了,讓他回來他就回來了。

  他並不知道父親最終的籌謀,也不知道父親因何而總是抑鬱不平,更不知道為何皇帝要那般算計他父親。

  皇帝再一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卻沒有放下茶杯,捧在雙手中暖著手心。

  「朕輸了,現在也認輸了,可朕並非真的沒有別的辦法。」

  皇帝道:「寧可國破,不調邊軍,這是楊家列祖列宗的遺訓。」

  澹臺壓境知道這句話皇帝說的沒錯,因為到現在為止,其實大楚的邊軍都算上的話,依然還算實力雄厚。

  東疆,南疆,西疆……不算北疆皇帝已經調不動的邊軍,其他各地邊軍的數量加起來,就算沒有百萬之眾,幾十萬善戰之兵還是有的。

  「你說讓朕幫你一個忙。」

  皇帝看向澹臺壓境說道:「朕可以幫,朕連天下都可以讓了,還有什麼不能幫的,但朕也希望你們幫朕一個忙。」

  澹臺壓境道:「陛下請說。」

  「朕……不是想虧待邊軍,是大楚到了朕手裡,真的什麼都拿不出來了……」

  皇帝低著頭,嗓音微微發顫地說道:「朕確實想和所有邊軍將士們說一聲對不起,大概沒有機會了,等以後寧王稱帝,還請善待他們,他們鎮守邊疆,也算是為寧王能拿下中原立功了的。」

  澹臺壓境卻並沒有被皇帝這樣的態度所感動什麼,他們這些已經經歷過太多生死殺伐的人,哪裡還會被三言兩語感動。

  「陛下,對待邊軍兄弟們應該怎麼樣,寧王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比陛下做的好了。」

  皇帝抬起頭看向澹臺壓境,眼神有些複雜。

  澹臺壓境道:「陛下說邊軍兄弟們也算是為寧王立了功的,寧王會記住,百姓們也會記住,如果百姓們想不到這一點,寧王會告訴百姓們,請他們記住。」

  他抱拳:「我先回去了,多謝陛下願意幫忙。」

  皇帝嗯了一聲:「好……」

  澹臺壓境出了世元宮後在大街上站了好一會兒,皇帝的那些話雖然不會讓他感動,但還是有些觸動。

  楊家的人,對這中原百姓最大的善念,莫過於邊軍不動這四個字了。

  他一直都覺得楊競是個可憐人,這次談話之後,他覺得楊競更可憐。

  但他想的最多的是為羅境感到不平,他父親的死,其實也是他父親自己種下的因,得到的果。

  曾令黑武人都趕到畏懼的羅大將軍,晚年卻醉心權欲,這才是悲劇的開始。

  回到宜賓苑後,澹臺壓境就把自己帶來的將軍們召集起來議事,一直到後半夜才散去。

  他定下來,在七天之後率軍出大興城,從南往北進攻雍州軍。

  七天後的這一戰,他能不能把這幾十萬毫無鬥志的楚軍帶好,是這一戰的關鍵。

  第二天一早,他派人出城去向寧王稟告七天後進攻的計劃,站在大興城的城牆上往北看,遠處雍州軍的連營像是一座一座巨大的墳包。

  有人也許覺得那是連綿不盡的山脈,可在澹臺眼裡,皆為土墳。

  「主公說過,這江山萬民不能交給他們。」

  澹臺壓境的手在城牆上重重的拍了一下。

  「不把江山交給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這世上沒有他們。」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他可是做臣子的

  澹臺壓境從寧軍大營帶來的將領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他就是寧軍中最年輕的將軍高真。

  說他最年輕的將軍指的不是現在,而是他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被羅境提拔為將軍了。

  在芒碭山一戰中,因為高真沒有能完全按照唐匹敵的部署進攻,導致了武親王的隊伍沒有全部被圍困。

  這也就是造成了武親王退回芒碭山木城的結果,更造成了羅境和武親王在木城中同歸於盡的結果。

  羅境是高真的貴人,在安陽城的時候,沒有羅境的發現,高真就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山野少年。

  所以羅境死後,高真一直都不能釋懷,他原諒不了自己。

  羅境曾經說過他,你年輕氣盛這是好事,哪有年輕人做事畏首畏尾的,那樣不妥當,壞了你的衝勁。

  所以他一直覺得自己這樣的衝勁是好事,也是因為這樣的衝勁,數次大戰,他都屢立奇功。

  還是因為這衝勁,他的隊伍進度太快,導致武親王的後隊被隔斷無法突圍。

  如果他是完全按照唐匹敵對他的要求行事,左武衛的後隊根本就不可能退回芒碭山。

  那一戰之後,高真一直頹廢,如果說羅境是他的老師,是他的引路人,更不如說羅境是他的信仰。

  他的槍法,他的領兵方式,他對騎兵的運用,都是學自羅境。

  澹臺壓境在出發之前特意找到唐匹敵,把高真要了過來,他知道這樣一個驚才絕艷的少年,若再不拉他一把的話,他可能早早的就廢掉了。

  大興城的城牆上,澹臺壓境那番話是說給所有人聽的,也是說給高真聽的。

  「你將來能比我們看到更多的東西。」

  澹臺壓境看著城外,語氣中滿滿都是對未來的嚮往。

  「羅境將軍讓你看到了你自己的未來,他讓你從一路平凡的人,變成了一個戰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將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