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親王掃向手下將領們,笑意十足。

  「要想從唐匹敵布置的天羅地網中拉扯開一條口子衝出去,不管我們怎麼動,他都有去堵的方法。」

  武親王道:「因為他是唐匹敵啊……他會把我們所有的動作,都會推測出來。」

  「可他唯一不能推測出來的,就是我猶豫不決,我按兵不動,我似乎已經開始懷疑我自己了。」

  武親王道:「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稍稍放鬆一些,加緊布置合圍之事。」

  楊景元不解:「可是王爺,我們按兵不動,不是給了唐匹敵時間去布置嗎?」

  武親王說道:「我們不是按兵不動,我們是在找那唯一的機會動,如果我先動,唐匹敵的隊伍一定會攔截,而且,他的援兵也已經到了,且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多,如果我沒有推測錯,來的人是寧王李叱,李叱從荊州來,帶來的兵力不會低於十五萬,為何只見四五萬人?」

  「其一,李叱得到了我們猛攻潘興河的消息,他擔心唐匹敵擋不住我左武衛,所以急匆匆帶上一支隊伍趕來支援。」

  「其二,如此安排,可讓我看不清他們的虛實,我以為他們只來了四五萬援兵,他們卻來了至少十五萬,那剩下的隊伍,可做奇兵之用。」

  說到這,武親王看向楊景元:「我讓你率領騎兵去試探唐匹敵,距離敵軍十里而停,寧軍沒有任何動作,對你置之不理,就是因為他們有底氣,這種表現,恰好出賣了他們的真實兵力。」

  楊景元心裡一震,此時此刻,心中生出一種愧疚。

  別說唐匹敵以為武親王已經老了,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以至於錯事良機,他們這些跟著武親王多年的人,也一樣都差生了些許懷疑。

  看眾人紛紛低頭的樣子,大概也都心裡有愧。

  「如果我們提前動了,唐匹敵也會跟著變化戰術,他會調動那支藏起來的隊伍,足有十萬之眾去封堵我們的出路。」

  「而我們不動,這支隊伍,就會被唐匹敵按照原定的計劃,布置在西南一線。」

  武親王道:「這支隊伍放在西南,十萬以上的人,沒有出現在我們的正前方,這便是我要看的結果。」

  「此時外邊,寧軍的斥候,無數雙眼睛看著呢,我們的人還在挖壕溝,還在建土牆。」

  「所以此時此刻,那十萬大軍大概已經在西南方向就位,唐匹敵見我等不動,他也不會變換戰術,還按照他之前的布置,等青州軍到了之後去封堵東邊。」

  「我們要打的,就是那個時間上的空當,我和你們說過我要找寧軍的縫隙,是時間上的這縫隙。」

  武親王閉上眼睛:「如果不出我所料,大概兩天後,便是我們的時機到了,青州軍未到,他的隊伍又已經安排好了位置。」

  他緩緩說道:「我年紀大了,可我尚未老邁。」

  兩天後,武親王要親自為先鋒,往東南方向突圍,可是楊景元卻不答應,讓聶啟泰擋住武親王,他帶本部兵馬沖了出去。

  這……出乎了武親王的預料。

  也就是在這時候,唐匹敵在大營里,讓人把監視著廷安縣城那邊的斥候調回來幾個,他要問情況。

  不久之後,幾名斥候到了唐匹敵面前,俯身行禮。

  唐匹敵問道:「廷安縣那邊,楚軍可有什麼不同尋常的舉動?」

  「回大將軍。」

  一名斥候回答道:「從今天早晨開始,楚軍增派了兵力挖壕溝,也增派了兵力進入已經挖好的壕溝中。」

  另一名斥候說道:「楚軍所有的騎兵,都已經退回廷安縣城內,城牆上,楚軍安置了大量的弩車。」

  第三名斥候說道:「從廷安縣城的東側觀察,楚軍未見任何動靜。」

  唐匹敵點了點頭:「嗯,知道……」

  他的話突然停住。

  唐匹敵看向那斥候:「在廷安縣城東側,未見楚軍又任何動作?」

  斥候回答:「是,沒有任何動作。」

  唐匹敵之前帶兵渡河,安排李叱的隊伍駐紮之地,忙了兩天,還沒有來得及親自去廷安縣城外看看。

  此時聽到斥候說東側沒有任何異動,他臉色已經變了。

  「未見壕溝?」

  「未見。」

  「未見土牆?」

  「未見。」

  唐匹敵立刻轉身出去:「有些不好。」

  他急匆匆的往外走,一邊走一邊大聲吩咐道:「叫高真過來!」

  親兵連忙跑了出去,不多時,將軍高真就到了唐匹敵身邊。

  唐匹敵一邊大步走一邊吩咐道:「帶上所有騎兵往東南方向去,此時楚軍可能已經突圍而出,你若攔住了楚軍,不計代價,要阻攔三個時辰,三個時辰,寧王的大軍才能從西南方向上來。」

  高真立刻抱拳:「屬下遵命!」

  他轉身跑了出去。

  「程無節。」

  已經趕到的程無節立刻道:「屬下在。」

  唐匹敵道:「帶上這裡的所有隊伍,現在就對廷安縣城發起進攻,不是佯攻,明白了嗎。」

  程無節應了一聲後轉身跑出去。

  唐匹敵到了外邊,拉過戰馬翻身上去:「我要去見寧王,除高真所率騎兵之外,其餘所以人馬,歸程無節指揮攻城。」

  眾將抱拳。

  唐匹敵催馬疾沖,趕往李叱軍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