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親王為了救他弟弟,只好裝作鐵石心腸。

  他說,我領兵而來,不是來救我弟弟的,而是來揚大楚國威的。

  你們竟敢冒犯大楚,不打到鐵鶴王庭,我必不會收兵回去。

  木爾坦一下子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手下人勸說,不如還是以楊跡深為條件,只要武親王退兵,他們就把楊跡深還回去,大不了再給一些賠償。

  武親王接受了木爾坦的求和,急切的把楊跡深接了回來。

  可他不知道的是,在陣前,他對木爾坦說的那一番話,是打破了楊跡深心裡最後一份親情的鐵錘。

  武親王說我不是來救弟弟的,我是來揚大楚國威的,楊跡深就那樣看著武親王,然後狂笑吐血。

  回到大興城之後,楊跡深被皇帝加封為德親王,位在武親王之上。

  可此時的楊跡深已經性情大變,心中也只剩下滔天恨意了。

  大概只兩年後,楊跡深就聯絡了去過北疆的另外幾個皇子謀反。

  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說動那幾個人的,居然和他串謀起來,暗中積蓄力量。

  他們衝擊東宮抓住了太子,然後逼迫老皇帝讓位。

  老皇帝又怎麼可能會被威脅,下令武親王率領禁軍剿滅叛賊。

  楊跡深暴怒,讓他那幾個兄弟直接把太子砍了,那一刻,他無比猙獰。

  可是那幾個兄弟卻怕了,沒有殺掉太子,反而是護著太子去投降了。

  最終,那幾位皇子被貶為庶民,過了幾年後,老皇帝心一軟,又都恢復了身份。

  而楊跡深……被凌遲處死。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老了?

  左武衛將軍楊景元帶上本部兵馬為先鋒,率先朝著東南方向突圍。

  而此時,大批的左武衛士兵在廷安縣城外構建防禦工事,突然說要撤退了,連他們都有些茫然。

  而這,恰好是武親王故意為之。

  早在兩天之前。

  武親王對召集手下眾將議事。

  「唐匹敵用兵,可謂神鬼莫測,此人頭腦之縝密,行事之穩健,決策之精準,皆為我生平僅見。」

  「要在這樣一個人,統籌大局周密安排的數十萬大軍圍困下,輾轉騰挪,拉扯出來一條縫隙從而突圍出去,應該如何做?」

  楊景元說:「王爺,屬下覺得應該分派兵馬,各自為戰,從而牽制寧軍東奔西走,這樣才會促使寧軍的合圍出現裂痕。」

  武親王點了點頭,他又看向聶啟泰:「你以為如何?」

  聶啟泰道:「我覺得楊將軍看法極好,屬下也以為,當分派兵馬左右衝突,把寧軍兵力來回拉扯,才能有可乘之機。」

  武親王笑道:「你們兩個所說的都很對,你們皆是有將才之人,若是對付別人率軍合圍,以你們兩個的想法,便可破敵而出,但……」

  武親王話鋒一轉。

  「對付唐匹敵,你們兩個這般想法,卻並無勝算,確切的說,是毫無勝算。」

  「唐匹敵用兵,最喜揣摩人心,他最擅長之事,也是站在我們的這個位置來推測我們的想法,你們所想到的,皆為唐匹敵所想到的。」

  楊景元問:「王爺,那我們該如何拉扯出一條縫隙,突圍出去?若我們按兵不動的話,豈不是給了唐匹敵合圍的時間?」

  武親王笑道:「就是按兵不動。」

  他一邊走動一邊說道:「我是不是讓你安排大量斥候往東南方向探查?」

  楊景元回答:「王爺確實吩咐過,而且王爺說不用擔心被寧軍察覺,因為瞞不住,索性就不瞞了。」

  武親王點了點頭:「那我是不是又安排人,分派大量兵力,在廷安縣城外構建防禦工事,挖溝壑,建土牆,設置拒馬。」

  聶啟泰道:「王爺是安排屬下去做的。」

  武親王又道:「我是不是還安排半數騎兵,在寧軍渡河的時候去露一面,想試探出寧軍是否有伏兵?」

  楊景元道:「回王爺,是屬下帶騎兵去的。」

  武親王道:「那我如此安排,唐匹敵會如何想?」

  手下將領全都愣在那,一時之間,無法推測出唐匹敵會怎麼推測。

  武親王微笑道:「唐匹敵那樣的人,若我和他兵力相當,各方麵條件都一樣,我與他勝負,也是五五之數。」

  聽聞此言,左武衛的將軍們心裡都有些不是滋味,他們不願承認這一點。

  在他們心中,武親王就是永遠的神,不可被擊敗的神。

  唐匹敵再強,也不能和他們的武親王相提並論。

  武親王繼續說道:「如今他兵力眾多,我若想在正面戰場上贏他,無一分可能,所以我才會做出那些安排。」

  武親王一邊走動一邊說道:「我安排斥候,是讓唐匹敵知道,我有突圍之心,我安排構建工事,是讓唐匹敵知道我有死守之心,我安排騎兵襲擾,是讓唐匹敵知道我有突襲之心。」

  他看向楊景元:「我讓唐匹敵知道我有這麼多心思,卻一事無成,唐匹敵如何想?」

  楊景元張了張嘴。

  武親王道:「他會感慨,覺得我老了。」

  武親王笑了笑:「他還會遺憾,他那麼年輕,而我,他心中唯一的對手卻已經老去,是為英雄遲暮,他會替我惋惜,為他自己遺憾。」

  「他還會想著,我老了,所以用兵就變得格外謹慎小心,再無以往時候那般凌厲,也許他還會想著,若能與四十幾歲時候的武親王打一仗,那才爽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