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邊都是步兵,長途跋涉而來,只需用兩萬悍卒直接迎面打過去,必能將那支隊伍直接打散。

  想到此處,武親王忍不住在心裡嘆了口氣。

  自己錯失了一個反敗為勝的絕佳機會。

  若他還能如中年正巔峰時期那樣當機立斷,此時右翼過來的寧軍已經被擊潰。

  右翼寧軍一敗,就能盤活整個戰局,尋機而上,還能再一舉將唐匹敵的隊伍打退。

  看到武親王臉色變幻不停,手下人也不敢多說什麼,怕擾了武親王思緒。

  他們都以為武親王是在思謀良策,卻不知道武親王是在後悔懊惱。

  「多安排斥候,往西南方向打探消息。」

  武親王道:「此時寧軍主力大概會從這幾個方向過來……」

  武親王不再去想已經發生的事,集中精神思考出路。

  他在地上用木棍畫出來一個簡略的地圖,一邊畫一遍說道:「李叱會率軍從西邊過來,剛才出現的疑兵,九成就是李叱到了。」

  「豫州領兵之人叫莊無敵,或許不在豫州,又或許是夏侯琢,此二人領兵以謹慎為長,不太會出奇兵之計,所以不可能是他們兩個。」

  「青州的寧軍會從東北方向過來,領兵的人是應該是沈珊瑚,寧王李叱帳下,唯一的一個女將軍,聽聞此人軍職竟是與唐匹敵相當。」

  武親王繼續說道:「她若從東北方向來,必會沿著河道進攻,截斷我渡河的隊伍,為唐匹敵分擔壓力,因為她是唐匹敵的妻子,換一個人,或許會攻我後方。」

  他把木棍點了點東南方向:「唐匹敵的隊伍是從蘇州帶過來的,蘇州那邊寧軍兵力,不會超過三四萬人,甚至只有一兩萬人。」

  聶啟泰道:「王爺的意思是,我們繞開唐匹敵,在他以為我們要南下的時候,我們卻不回大興城,而是往蘇州方向撤退。」

  楊景元眼神一亮:「唐匹敵若發現我們往東南方向去了,必會立刻率軍趕去攔截。」

  武親王點了點頭:「然後我們打一個回馬槍,還從潘興河過去。」

  說完這句話後,武親王閉上眼睛仔細思考。

  剛才只是有了一個粗略的設想,現在他要把這個設想細化出來,做到萬無一失。

  可是這般操作,難如登天。

  他要帶著左武衛,在至少五支寧軍隊伍,不下五十萬大軍的合圍之中,輾轉騰挪,硬生生的靠運動來甩開寧軍,找出一條縫隙鑽出去。

  這不是打仗,不是廝殺,但是比上陣廝殺還要難的多,還要驚險的多。

  大概半個多時辰後,武親王才緩緩睜開眼睛。

  這半個多時辰的時間,他把走什麼路線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

  「去安排斥候吧。」

  武親王看向楊景元:「不用太小心,即便被寧軍發現了也無妨。」

  與此同時,寧軍大營。

  李叱問唐匹敵道:「這次打武親王,你可告訴羅境了嗎?」

  唐匹敵道:「本不想告訴他,擔心他因為報仇心切而誤了大事,可再一想,若真的不告訴他,他會怨恨一輩子。」

  李叱點了點頭:「是啊……羅境那般性子,你若不調他來的話,以後指不定會鬧出來什麼事。」

  他對唐匹敵說道:「你把他調到我軍中,我來看著他。」

  唐匹敵笑道:「以何緣由調他去你身邊?」

  李叱笑了笑:「就說我想他了。」

  餘九齡道:「羅境胸更大。」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誰不曾年少

  廷安縣城。

  城牆雖然說不上有多殘破,可一座小城的城牆著實算不得堅固高大,縱然完好,也擋不住大軍。

  若是從遠處看的話,更像是一座土城。

  坐在這小城的高處眺望遠方,武親王已經沉默了很長時間。

  這個地方,忽然讓他想起來,他最初領兵作戰的時候所經歷過的最兇險的一戰,越看越像。

  後邊有山,身在小城,強敵在側。

  那年,黑武人寇邊,急報送到大興城的時候,武親王的父親,大楚久成皇帝為振奮邊軍士氣,下旨讓他的幾個兒子去北疆抗敵。

  當時朝中重臣問久成帝說,哪位皇子可去?

  久成帝說,除太子之外,餘子皆可前往。

  於是,那一年,後來被封武親王的楊跡句,被封羽親王的楊跡形,被封德親王的楊跡深等七位皇子同赴北疆。

  一時之間,百姓們為之振奮。

  這位久成帝是誰?

  就是那個覺得自己可以比肩大楚太祖皇帝,覺得他可以揚大楚不世之威,創千秋之功的自大之人。

  也就是他把大楚最為精銳的幾十萬府兵葬送在北疆之外,所以才有了這次黑武人南下。

  黑武人攜大勝士氣,集結數十萬兵力,強壓北疆。

  久成帝為何要讓自己的幾個兒子去北疆?真的只是要振奮人心嗎?

  振奮人心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數十萬府兵陣亡,二十幾位要才有才要戰能戰的府兵將軍也陣亡了。

  七位皇子奔赴北疆之後,他們七個都不知道,他們的噩夢也隨之開始了。

  參加了那一戰的七個皇子,像是被詛咒了一樣。

  當時與武親王關係最好的,就是德親王楊跡深,兩個人雖不是一母之子,可年紀相仿,從小一起長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