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二,兗州一戰,他率軍偷襲渤海人的後營,導致渤海軍大敗,不得不退。

  其三,他安排人在渤海密謀兵變,殺了石在勛,而且此舉將把渤海國拖進內亂,只怕未來十年內渤海國都不得太平。

  只這三件事,寧王怎麼提拔這個年輕人,都不為過,所以說暫代節度使這個暫代二字,不會太長遠,也許用不了多久就要把這暫代二字去掉了。

  「讓他來冀州城,大家都見見他。」

  李叱說完唐青原的事,第二個說的是將軍沈珊瑚。

  累積軍功,沈珊瑚的提升也是眾人預料之中,只是眾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寧王給沈珊瑚的提升會和大將軍唐匹敵到一個高度。

  軍,勛,爵,三位皆與大將軍唐匹敵同。

  這也是不可能有人會質疑的封賞,沈珊瑚先打兗州,再得冀州,又在蘇州一戰打敗李兄虎的闖軍,再數千里疾行趕回兗州與渤海人交戰,這還沒完,又數千里疾行趕到北疆支援。

  如果不是她到了北疆的話,北山關可能已被黑武人攻破。

  第三個提到的是夏侯琢。

  沒有任何爭議,夏侯琢的軍,勛,爵,三位也皆與唐匹敵相同。

  至此,寧軍之中就有了三位真正意義上的大將軍。

  僅次於這三位的,便是澹臺壓境,莊無敵,羅境等人。

  除了這些老人之外,還有一些年輕人也大放異彩,比如北山關守將彭博,被提升的速度之快也讓人震撼。

  北疆之戰前是六品校尉,北疆之戰後背升為三品將軍,坐鎮幽州。

  文官這邊,也有許多人得到封賞,比如冀州節度使徐績,加一等侯,從西北率軍趕到北疆馳援的連功名,升正三品,加三等候。

  這些大事安排好,接下來的日子,他們就變得輕鬆了不少。

  李叱和高希寧整天密謀怎麼算計那仨老頭,而那仨老頭整天密謀高希寧和李叱是怎麼密謀的。

  兩個小的在想著挖坑,三個老的在想著怎麼挖坑中坑。

  大概休整了兩個月後,在兗州已經安排好諸事的唐青原趕到了冀州城覲見寧王。

  一見面,唐青原就把自己身份說了,他不敢對寧王有任何隱瞞。

  當時在場的沈珊瑚,表情格外有趣。

  一開始是震驚,然後是驕傲,滿臉都是原來是我小叔子的得意,不……應該是,不愧是我小叔子的得意。

  說起來在草原上的過往,李叱才知道唐匹敵的父親已經過世,這事,唐匹敵到現在也沒有告知李叱。

  李叱沉思片刻,隨即吩咐人安排,為唐老爺子追封,然後李叱以晚輩身份,配黑紗。

  說起來在草原上那些經歷,唐青原提到了自己名字的由來。

  當時的部族埃斤雖然對唐老爺子格外敬重,對唐匹敵視如親人,但對其他中原人,並不怎麼友善。

  老爺子當初把唐青原要過來,唐青原也是以奴隸的身份到老爺子身邊的。

  為了不讓部族埃斤有什麼想法,老爺子才用了青原二字,歸根結底,也是為了保護唐青原。

  「父親說,他知道我心裡有恨意,所以告訴我,等我將來回到中原,和大哥一樣在寧王帳下效力,可把名字改了。」

  唐青原道:「父親早就想好了,他說安臣二字,便是對我囑託,在見到寧王殿下之後,要將此事詳細告知,請寧王殿下定奪。」

  「安臣?」

  李叱心裡微微一震。

  唐老爺子給用這兩個字,或許還有些什麼深意。

  「你自己拿主意。」

  李叱道:「名字都是老爺子為你取的,我也不能給你做主,只能是你自己選。」

  唐青原沉思片刻,俯身道:「那臣以後,就改名為唐安臣了。」

  其實李叱又怎麼可能想不到老爺子的用意。

  老爺子這安臣二字,說是給唐青原取的名字,是則是讓唐青原過來給寧王帶的話。

  他的兒子唐匹敵為寧王帳下大將軍,他的養子也到中原後,以其才能自然也會有所作為。

  老爺子這用意,一是告訴唐青原要安心本分,安分守己,二是向寧王說一聲,他們倆,都會安心為臣的。

  而這也不是全部的用意,還有一層意思是,老爺子臨走之前對寧王的請求。

  兩個兒子都在寧王帳下,他想請寧王代替他這個老父親,好好照顧孩子。

  這也可算作託孤。

  李叱想到了這許多之後,對於老爺子的敬意,更為深重。

  而這名字的事唐青原尊奉老爺子的遺囑,直到見寧王之後才能說,甚至都沒有和唐匹敵提及,這是老爺子心思細密,也是唐安臣尊奉遺願。

  老爺子也許算不上是什麼大人物,最有名氣的時候,也只是代州一位武師。

  可他卻教出了唐匹敵和唐安臣兩個人兒子,未來如果史書上會有老爺子的一筆,這一筆也必會很濃重。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打一架吧

  林間小路。

  李叱在前邊走,唐安臣在後邊跟著,兩個人始終保持著這個距離,從出門開始就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其實這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因為兩個人還在說話,唐安臣還在不停思考,一心二用,不是誰都能做到。

  「兗州那邊,你回去之後有何打算?」

  李叱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