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時候夏侯琢還是少年,裴芳倫是他心中的偶像。

  就像是現在的少年卓青鱗心中的偶像是夏侯琢一樣,那時候夏侯琢聽聞右侯衛在兗州擊敗渤海國入侵之敵,並且下令不收俘虜一律格殺勿論的時候,熱血翻騰。

  他在那時候就確定,軍人,為將者,就要如裴芳倫那樣。

  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帶著他的右侯衛站出來,非但將敵人擊敗,還讓敵人記住中原之地不可犯。

  那時候的裴芳倫,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一戰殺敵六萬餘,俘獲降兵十五萬。

  大將軍裴芳倫一聲令下,十五萬人被盡數屠殺。

  他說……狼心狗肺的渤海人,不管是哪一個,但凡有一隻腳踏上我大楚的疆土,便不可能得恕罪。

  當戰事傳回冀州,書院裡的教習用一種無比激昂的語氣告訴大家的時候,夏侯琢真的感覺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燒。

  因此,他還在自己的書桌上用小刀刻下了一行字。

  一仗新添十萬墳,為將當如裴芳倫。

  「怎麼了?」

  李叱看到夏侯琢臉色有異連忙問了一句。

  夏侯琢長長吐出一口氣,看向李叱,語氣低沉地說道:「我之所以堅定信念要去北疆抗擊黑武人,其實是因為他。」

  李叱心裡微微一震。

  他知道,偶像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大楚戰神徐驅虜,影響了他身後多少人?

  澹臺家鎮守西涼州,就是因為徐驅虜的影響。

  那時候,裴芳倫一戰幾乎全滅了侵入兗州的渤海二十五萬大軍,逼的渤海王不得不上降書獻賠禮。

  大楚最近這二三十年來,那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被世人銘記的對外戰爭。

  一百多年前有大楚戰神徐驅虜平草原盪西域,為大楚續命,之後就很少再出現這樣的英雄人物。

  有人會把武親王和徐驅虜相提並論,可是領兵的人都知道,這兩人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徐驅虜這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外敵廝殺,而武親王這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叛軍糾纏。

  呼……

  夏侯琢再次長長的吐出一口氣。

  他沉默著,看起來臉色很不好看。

  李叱把手放在夏侯琢的肩膀上,陪著他沉默。

  李叱知道,有朝一日,和自己曾經的偶像在戰場上相遇,不死不休……那感覺並不好。

  第九百九十七章 敬重你,所以會狠狠打

  陣前,夏侯琢看到對岸出現了將旗。

  他曾是大楚的邊軍將領,自然熟悉那將旗代表著什麼,曾經的大楚府兵將軍,象徵著的是大楚的至強戰力。

  雖然大楚在和黑武的數百年爭鬥中,勝少負多,可是大楚的邊軍從來都沒有畏懼過,沒有退縮過。

  而裴芳倫,就是從邊軍調離,升任為右驍衛大將軍的。

  在許多邊軍將領心目中,裴芳倫的地位都很高,甚至可以說他象徵著一種精神。

  可是人總是會變,離開邊軍之後,升任為右侯衛大將軍第二年的裴芳倫,還能做出不等旨意就率軍直撲兗州的壯舉。

  有人勸他說要等朝廷軍令,等陛下旨意,他說等到了,兗州會死多少鄉親父老?

  他還說,身為軍人,如果需要等命令才能對侵入國家的敵人還擊,那是恥辱。

  然而幾年後,他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連裴芳倫自己有時候回想起來過往的那些歲月,都會感慨,若他不升遷的話,一直都在邊軍,也還會一直那麼純粹。

  到了那樣的高度後,就不得不去考慮更複雜的東西,權利,欲望,還有將來。

  夏侯琢沉默片刻後問向李叱道:「我可以去和裴芳倫見一面嗎?」

  李叱點了點頭:「小心些。」

  夏侯琢道:「我就是心裡有些難過,總覺得應該去和他說些什麼。」

  李叱道:「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也會去。」

  夏侯琢不想對李叱說謝謝,因為他們之間根本就不需要說謝謝這兩個字。

  李叱知道夏侯琢的心情會很沉重,他是因為裴芳倫才下決心去邊軍的,現在裴芳倫成了敵人。

  而且裴芳倫絕非庸才,他在渡河的時候被納蘭部族的騎兵擊敗,那不是他的污點,換做是誰都會敗。

  唐匹敵安排了數萬騎兵在那等著他過河,兵力過半的時候突然襲擊。

  這種情況下,以散亂的步兵對抗兵力更多的輕騎,別說是裴芳倫,換做武親王指揮也贏不了。

  夏侯琢讓人準備了一艘小船,只帶了兩名親兵撐船往南岸那邊過去,到河道中間位置把小船停了,丟下錨,然後朝著南岸喊話。

  「可否請裴大將軍說幾句話?我是北疆夏侯琢。」

  夏侯琢喊了一聲後就沒有繼續,對岸的人一定能聽到,如果裴芳倫不來的話,他也不會強求。

  然而,很快對岸就有了回應。

  「我聽過你的名字,你在那裡等我片刻!」

  喊聲之後,很快就有一艘小船朝著夏侯琢這邊過來,如夏侯琢一樣,只帶了兩個親兵撐船。

  兩艘小船在大河中間停下,距離只有不到一丈遠。

  夏侯琢心裡有些緊張,整理了一下衣服後抱拳俯身:「晚輩見過大將軍。」

  「夏侯將軍,有禮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