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安大呼冤枉,急切道:「下官冤啊,下官就是照著您指點的主意時不時給他找點事兒,誰知道那丞相如此小肚雞腸!」

  「行了!」陳紹煩躁極了一句話也聽不下去,抬手打斷了這人的辯解,轉了話鋒問道:「江欒的事,捅出去沒?」

  楊安收斂了浮誇的表情,正色道:「還沒有,陛下東巡時走的急,此時捅出去等陛下回京也該壓下了,方大人的意思是等聖駕回朝之後再做打算。」

  「行,方淮一向有謀。」陳紹沉吟片刻,隨即嚴肅道:「既然已經到這兒了,那就換條道行事,我就不信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了。」

  這話粗俗不堪入耳,換了旁人必定已經皺眉了,可楊安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還拱手欠身應了是。

  七月,京城;

  一早收到下邊遞上來的摺子,薛繼掃過一眼之後便大發雷霆,這還是他任丞相以來頭一回這麼大氣性,一甩袖揮落了架子上一個青瓷的擺件,落在地上就聽一聲脆響,成了粉碎。

  徐闌剛進政事堂就看見他這滿面怒容,雖不知出了什麼事,但心知肚明這事不小。

  「什麼事能讓你如此大動肝火?」

  聽著語氣還帶著幾分玩味,薛繼按捺下心底的怒火,稍稍冷靜了些,才回座位坐下,飲了口茶壓壓火,「原先庚和年間商賈賦稅已經漲了兩成了,陛下東巡一回,又提出漲兩成,照這個算法,正經商人哪裡還賺得到錢?不倒貼錢就不錯了!」

  徐闌還沒看見詳情,只聽他這麼一說,輕笑了一聲:「合著你這一大早生陛下的氣呢?」

  第132章 我若無心,旁人必有意

  「不敢。」聽這語氣就是在賭氣。

  徐闌走上前幾句,勸道:「自古以來農耕才是正道,重農抑商也是一慣的國策,商人吃不飽飯,大不了就是改做其他,你又何必呢。」

  「徐大人。」薛繼聲音比方才沉了許多:「你忘了?薛家百年行商。」

  當年庚和初年提出增收商稅的時候便是陳渝一再反抗,到最後也沒攔住,鬧得江陵商賈世家與他撕破臉。

  如今又出這種事,要是薛繼聽之任之,不光是他自己要被天下商人唾罵,連同薛家百年的基業,都得毀於一旦。

  「有舍才有得。」徐闌這話略顯蒼白,連自己都勸不動,何況薛繼。

  薛繼不耐煩道:「這章我不蓋,至於提案,要麼退回去,要麼等陛下回來自己處理。」

  徐闌道:「陛下自己提的事,回朝之後該定下還得定下,你何苦給自己找不痛快。」

  「他要下這詔書,薛某第一個反對。」

  周身的氣氛僵持了許久,還是徐闌先開口緩和了一句。

  「你也別太著急了,陳紹也是商人之子,他跟在陛下身邊,要勸也比你先勸了。」

  卻聽薛繼嗤笑道:「他能勸?這主意只怕就是他提的!」

  「怎麼說?」徐闌不了解江陵世家之間的恩恩怨怨,聽了這話心裡一驚:「他自己就是商人,難道還能砸了自家的店?」

  薛繼道:「陳家就剩他一個獨苗,如今入了仕途,家裡生意本來就已經油盡燈枯全靠老部下撐著了,能改行為何不改?改行之前還能把對家都拖下水,著穩賺不賠的買賣。」

  「可你們兩家不是向來交好?」

  薛繼無奈道:「那是上一輩的事,再者生意人哪兒有什麼真朋友。」

  ——

  八月,聖駕已經在回京的途中了,關於增收商稅一事,政事堂里奏疏已經堆積成山,可薛繼一概不聞不問,壓下不管,誰勸也沒用。

  「薛大人,太子殿下來了。」

  聽見這聲音,薛繼略微有些驚詫,往日有事都是太子喚他去東宮,怎麼今天還自己跑來了?

  只這一會兒,秦和的身影已經出現在門口了,薛繼見狀,起身上前行禮:「臣見過太子殿下,殿下怎麼來了?」

  「我聽說丞相壓下四十餘本奏疏不理不睬,這是為何?」秦和的聲音透著稚嫩,聽著有些怪異,可這語氣嚴肅,讓人開不出玩笑來。

  薛繼遲疑了,照理說太子有權過問國政,且陛下不在京中,若是太子出言下令,那是堪比聖旨……可眼下太子才志學之年,這麼著急問政,不妥吧?

  「壓下的奏疏臣不敢妄自批覆,還是等陛下回來再做處置吧。」

  這番話應付尋常孩子已經足夠了,秦和卻一點兒沒被他糊弄著,又笑道:「父皇走時准了大人全權處理,有何不敢?這事莫不是與丞相有關?」

  薛繼心裡一緊,著實不想再跟他掰扯,卻又不能直說打發人回去。

  皺了眉頭忖思須臾,道:「陛下已經在回京途中,不日就該到了,不差這一天兩天。」

  秦和又笑了,這笑容中透著算計,本該顯得奸詐的神情出現在一個孩子的臉上反倒讓人覺得可愛。

  「大人不說,怎麼知道我幫不了你呢?」

  此言一出,薛繼已是渾身冷汗,下意識看向一旁,好在這些官員都懂事,早在秦和進來的時候就已經退下了。

  他默了,倒不是猶豫秦和能不能幫他,而是在揣測堂堂太子為何要無故幫他。

  他此時的忐忑不安和心存惶恐,簡單來說,就是受寵若驚。

  「殿下這個年紀正是讀書的時候,何必為這些事煩憂呢,等您到了問政的年紀,陛下自然會讓殿下知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