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薛繼回過神,抬頭看了一眼來人:「你嚇我一跳。」
待許琅拖了一旁的椅子過來坐下,薛繼把方才太子過來說的事給他敘述了一遍,只見許琅聽著聽著便皺了眉頭,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若是叫我說,這是好事。」許琅說著,蜷著的指骨敲在桌上發出一聲悶響。「太子這是在攀附你丞相大人啊。」
「攀附?」薛繼稍覺不適,這實在不是什麼好字眼,再者皇后尚在,又有徐闌幫襯,太子何必攀附於他?這麼一想,他確信地否定道:「不可能……」
許琅又道:「那且換一個詞,太子是想與你交好,自古以來皇子結交大臣便是約定俗成之事……清之兄,不必多想了。」
薛繼心裡一沉,目光一冷,看著他道:「你覺得這是好事?」
「難道不是嗎?」許琅不解。
「是,對於皇子和大臣而言這是互利互惠的好事、是一場豪賭。」話說到這,薛繼稍稍停頓了一下,隨即話鋒一轉,厲聲道:「可對於聖上而言呢?我本就是上一場豪賭的獲利者,而聖上正值壯年、尚在九重殿上坐著,我就這麼著急賭下一場……你還覺得這是好事?」
許琅默了,一時接不上話。
屋裡寂靜了許久,只剩下兩人的呼吸聲,薛繼已經轉移了注意,開始翻看桌上的奏疏,許琅心裡好一番掙扎,才終於緩過勁來。
「那太子那邊,你打算怎麼辦?」
薛繼道:「能避則避,若是避不開,就公事公辦。」
往後半個月裡太子幾乎是隔天就讓人請一回薛繼,薛繼也確實照著計劃的辦法,避不開就公事公辦。
但凡去太子東宮,身後必定有人隨行,絕不給人造謠他私會儲君密謀云云的機會。
太子的行事也叫人摸不著頭腦,對著薛繼一字不提其他,說是讓他講解聖賢之說,就真捧著書卷指著字句請教。
一回生,二回熟。
時間久了,薛繼也習慣了,心裡的警惕稍稍放下了幾分,又把重心移回到朝政上。
近些天來旁的大事沒有,唯獨有這麼一群人,凡事都要找茬兒,明明幾句話就能定下決斷,總要跟他們爭議半個上午。
一次也罷,兩次也罷,次次都是如此,若薛繼還看不出這是別有用心,他也坐不到丞相之位了。
不光薛繼心裡憋悶,身為尚書令的許琅更是滿肚子火氣。
「陳紹人不在京城,倒是留了些看家犬啊。」
薛繼與陳紹是老冤家了,聽聞此話嗤了一聲:「他如今還只是個刑部尚書,就已經開始結黨,真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
「總不能任由他們這麼找事兒吧?本來今年難得清閒,讓他們鬧得夜夜加班,他們自己怎麼不忙活呢!」許琅含著怒氣說道。
「都哪幾個鬧得狠的?」薛繼問道,心裡已經開始打起了算盤。
許琅思索片刻,應道:「方、楊兩位侍郎,這些年陳紹身邊那些個雞鳴狗盜都是他們倆招攬去的。」
「方淮,楊安?」
「正是。」
薛繼冷笑道:「方淮入仕有十餘年了,不太好動。那楊安根基尚淺,就拿他開刀吧。」
許琅來勁了,眼中多了一絲笑意,沉聲詢問道:「如何動刀?」
「聖上東巡下一站到哪兒?給他送過去。」
——
六月,浦州;
聖駕到城中,官員包下了全城名氣最盛的酒樓擺宴相迎。
秦胥早年間最恨這風氣,如今年紀大了反倒是看開了,若不是做的太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罷了。
此次陳紹隨駕出巡,那是寸步不離的跟著秦胥,跟當年的薛繼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誰也不知道秦胥在想什麼,明知這二人不和,還兩頭都重用……下邊不知多少人等著看戲,看著兩人哪一天能打起來。
只有徐闌聽聞此事時以幾乎微不可聞的聲音輕嘆了一句,兩相制衡。
誰也沒留意聽,誰也沒往心裡去。
目光放回到浦州第一名樓中,燈紅酒綠,歌舞昇平,陳紹的目光卻一直停留在不起眼的某處,那兒一個熟悉的面孔,讓他心裡暗流涌動。
好不容易應付了地方官員的阿諛奉承、輪番敬酒,熬到了散席之後,陳紹找了由頭離開一會兒。
方才陳紹的異樣沒有逃過秦胥的眼睛,他也看見了角落裡楊安的身影,剛剛看清是誰的時候,還稍微怔了一下,可轉念一想,什麼都明白了。
張玉替了陳紹的位置,上前扶著聖上起身,才弓著身子走近前,就聽他沉吟一聲。
「丞相愈發有丞相的樣子了。」
張玉聽的雲裡霧裡,丞相薛大人分明在京中,萬歲爺這又是打哪兒發出的感慨?
另一邊陳紹快步出了酒樓,在外邊街巷拐角處等候。
不過一會兒,楊安匆匆趕來,朝他頷首欠身,眨眼間便潸然淚下,壓低了聲音哽咽道:「陳大人,這丞相可是好手段,未曾請示萬歲爺就直接將下官調離京城。您回去了若是與他交鋒,可定要小心謹慎……下官只怕不能為您出謀劃策了,您多多保重。」
陳紹本就心煩意亂,聽著煽情的話更是火上澆油,怒斥道:「他身為丞相本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今又監國理政,尚書省中書省都是他的人,他能把你扔出來,那是再正常不過。倒是你,我走時說了多少遍差不多了就收手,別玩兒過火,你倒好,上這兒等著我來了!」
待許琅拖了一旁的椅子過來坐下,薛繼把方才太子過來說的事給他敘述了一遍,只見許琅聽著聽著便皺了眉頭,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若是叫我說,這是好事。」許琅說著,蜷著的指骨敲在桌上發出一聲悶響。「太子這是在攀附你丞相大人啊。」
「攀附?」薛繼稍覺不適,這實在不是什麼好字眼,再者皇后尚在,又有徐闌幫襯,太子何必攀附於他?這麼一想,他確信地否定道:「不可能……」
許琅又道:「那且換一個詞,太子是想與你交好,自古以來皇子結交大臣便是約定俗成之事……清之兄,不必多想了。」
薛繼心裡一沉,目光一冷,看著他道:「你覺得這是好事?」
「難道不是嗎?」許琅不解。
「是,對於皇子和大臣而言這是互利互惠的好事、是一場豪賭。」話說到這,薛繼稍稍停頓了一下,隨即話鋒一轉,厲聲道:「可對於聖上而言呢?我本就是上一場豪賭的獲利者,而聖上正值壯年、尚在九重殿上坐著,我就這麼著急賭下一場……你還覺得這是好事?」
許琅默了,一時接不上話。
屋裡寂靜了許久,只剩下兩人的呼吸聲,薛繼已經轉移了注意,開始翻看桌上的奏疏,許琅心裡好一番掙扎,才終於緩過勁來。
「那太子那邊,你打算怎麼辦?」
薛繼道:「能避則避,若是避不開,就公事公辦。」
往後半個月裡太子幾乎是隔天就讓人請一回薛繼,薛繼也確實照著計劃的辦法,避不開就公事公辦。
但凡去太子東宮,身後必定有人隨行,絕不給人造謠他私會儲君密謀云云的機會。
太子的行事也叫人摸不著頭腦,對著薛繼一字不提其他,說是讓他講解聖賢之說,就真捧著書卷指著字句請教。
一回生,二回熟。
時間久了,薛繼也習慣了,心裡的警惕稍稍放下了幾分,又把重心移回到朝政上。
近些天來旁的大事沒有,唯獨有這麼一群人,凡事都要找茬兒,明明幾句話就能定下決斷,總要跟他們爭議半個上午。
一次也罷,兩次也罷,次次都是如此,若薛繼還看不出這是別有用心,他也坐不到丞相之位了。
不光薛繼心裡憋悶,身為尚書令的許琅更是滿肚子火氣。
「陳紹人不在京城,倒是留了些看家犬啊。」
薛繼與陳紹是老冤家了,聽聞此話嗤了一聲:「他如今還只是個刑部尚書,就已經開始結黨,真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
「總不能任由他們這麼找事兒吧?本來今年難得清閒,讓他們鬧得夜夜加班,他們自己怎麼不忙活呢!」許琅含著怒氣說道。
「都哪幾個鬧得狠的?」薛繼問道,心裡已經開始打起了算盤。
許琅思索片刻,應道:「方、楊兩位侍郎,這些年陳紹身邊那些個雞鳴狗盜都是他們倆招攬去的。」
「方淮,楊安?」
「正是。」
薛繼冷笑道:「方淮入仕有十餘年了,不太好動。那楊安根基尚淺,就拿他開刀吧。」
許琅來勁了,眼中多了一絲笑意,沉聲詢問道:「如何動刀?」
「聖上東巡下一站到哪兒?給他送過去。」
——
六月,浦州;
聖駕到城中,官員包下了全城名氣最盛的酒樓擺宴相迎。
秦胥早年間最恨這風氣,如今年紀大了反倒是看開了,若不是做的太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罷了。
此次陳紹隨駕出巡,那是寸步不離的跟著秦胥,跟當年的薛繼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誰也不知道秦胥在想什麼,明知這二人不和,還兩頭都重用……下邊不知多少人等著看戲,看著兩人哪一天能打起來。
只有徐闌聽聞此事時以幾乎微不可聞的聲音輕嘆了一句,兩相制衡。
誰也沒留意聽,誰也沒往心裡去。
目光放回到浦州第一名樓中,燈紅酒綠,歌舞昇平,陳紹的目光卻一直停留在不起眼的某處,那兒一個熟悉的面孔,讓他心裡暗流涌動。
好不容易應付了地方官員的阿諛奉承、輪番敬酒,熬到了散席之後,陳紹找了由頭離開一會兒。
方才陳紹的異樣沒有逃過秦胥的眼睛,他也看見了角落裡楊安的身影,剛剛看清是誰的時候,還稍微怔了一下,可轉念一想,什麼都明白了。
張玉替了陳紹的位置,上前扶著聖上起身,才弓著身子走近前,就聽他沉吟一聲。
「丞相愈發有丞相的樣子了。」
張玉聽的雲裡霧裡,丞相薛大人分明在京中,萬歲爺這又是打哪兒發出的感慨?
另一邊陳紹快步出了酒樓,在外邊街巷拐角處等候。
不過一會兒,楊安匆匆趕來,朝他頷首欠身,眨眼間便潸然淚下,壓低了聲音哽咽道:「陳大人,這丞相可是好手段,未曾請示萬歲爺就直接將下官調離京城。您回去了若是與他交鋒,可定要小心謹慎……下官只怕不能為您出謀劃策了,您多多保重。」
陳紹本就心煩意亂,聽著煽情的話更是火上澆油,怒斥道:「他身為丞相本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今又監國理政,尚書省中書省都是他的人,他能把你扔出來,那是再正常不過。倒是你,我走時說了多少遍差不多了就收手,別玩兒過火,你倒好,上這兒等著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