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薛繼鬆了口氣,恭恭敬敬朝著他拱手欠身:「是……」
秦胥突然又想起了什麼,抬頭看了他一眼,皺著眉問道:「那謝知希,為什麼能考中?」
薛繼默了,不知該如何應答,若說謝知希是憑自己的學識考中,不用問陛下信不信,他自己就忍不住嗤笑一聲荒謬。
早年間勤學苦讀都沒能金榜題名,怎麼可能流落市井混了幾年反倒長進了。
讓他來說,必定是有陳紹的手筆在裡面,可他僅僅是從對謝知希和陳紹二人的了解來猜測,空口無憑,怎能在御前信口胡言?
再者,陛下這些年來越發看重陳紹,此時提起他來,難免惹人懷疑是他身為丞相不能容人。
他這頭滿心遲疑不敢言,秦胥坐在上面是一點沒錯過,全都看在眼裡。「說實話,朕不愛聽那虛的。」
薛繼心一沉,猶豫了半晌,終於還是如實說道:「謝知希跟刑部尚書陳大人來往較為緊密,已經有兩年多了。」
秦胥稍稍垂下眼帘,心裡思索一番,再抬起頭時目光深邃,其中閃過一絲寒光,聲音有些凝重道:「你是說,陳紹?」
「只是猜測,臣不敢確定。」薛繼答道。
這句話的話音落下,御書房中靜了好一會兒,上首的秦胥只顧沉思一言不發,薛繼也沒再多話,就低著頭等他的下文。
「你自己的恩怨自己料理乾淨,朕不想再看到這種事情擾了朝廷的清淨。」
「臣遵旨……」
——
長寧十一年,三月;
薛繼沒辦法家家戶戶一個一個把人嘴堵住,可憑他手中人脈,要找到流言根源還是輕而易舉的,他只堵了那老頭的嘴,其餘的自然而然就消停了。
除了連根拔起,他還讓人扮做尋常婦人,在同一處茶館酒肆,照著他們的老辦法,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不出五日,鬧得滿城風雨的丞相包庇賭徒一說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依舊是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只不過,這一回說的是謝知希同刑部尚書陳紹私交甚好……
——
近幾天來陳紹非常煩躁,不為別的,正是因為京中突然變了風向的輿論,這一回,他可以說是體會了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憤怒之餘,他第一反應就是讓人把謝知希喊來。
下面的人聽了這話急忙阻攔,苦苦勸道:「大人,滿城都在傳你跟謝知希私交甚好,這時候還讓他來,豈不是把流言都坐實了?」
陳紹暗恨不已,一時又無可奈何,狠狠摔了桌上一方鎮尺,怒道:「那能怎麼辦,我白養他兩三年?」
「也不至於,等這一陣過去了,誰還會記得……」
轉過天來,早朝散朝之後,薛繼剛從紫宸殿中出來,想著這兩天少了彈劾他的聲音,自然是心情大好,連走路時的腳步都輕快不少。
不過,沒走幾步,抬頭看見不遠處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不是旁人,正是不久前吃了虧的陳紹。
「陳大人,有事?」
看他這臉色不善,想必心底憋了不少怨氣。
可他越是如此,薛繼的心裡就越是痛快。
薛繼從來就不喜歡做這種缺德事,可這也不代表他好欺負。一介晚輩,不知天高地厚就敢算計他,當他早生那十年是來聽戲吃茶的?
陳紹臉上的表情十分僵硬,即便扯著嘴角也看不出半點笑意,身前揣著的雙手緊緊攥成拳藏在袖子裡,一開口便滿是戾氣:「堂堂丞相,手段竟如此下作。」
薛繼笑了,饒有興趣地將他打量了一番,反問道:「這不是跟你學的?」
也不等陳紹再多說其他,撂下這話之後薛繼就從他身邊繞開,繼續往外去,只留下身後人暗自咬牙切齒,眼中滿是恨意。
——
御書房內;
御桌上放著考中的名錄,名錄旁邊還有一份考生的詳細資料,在這些東西上面,還搭著一份翻開的奏疏,上面寫的儘是薛繼這些天來做的事情,動的手腳。
薛繼做的這些事自然有人一一上報。當然,他做的時候也沒想過要隱瞞,而秦胥聽聞之後並未往心裡去,嘖嘖輕嘆兩聲便扔在一旁了。
這些東西實在無趣,太過於平常了。對於他這種見慣了大風浪的人來說,兵不厭詐是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
時至今日,殿試都已經結束,這一屆春闈可以說是落下了帷幕,只剩下這些殘存的瑣碎之事還未處理……
對於秦胥而言,謝知希到底跟誰關係親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善後。
「要徹查嗎?」問出這話時,徐闌稍稍皺了眉頭。
以他之見,這次春闈各方各面都已經十分謹慎了,到目前為止除了謝知希此人,也沒見有其他事端,若是為了這麼一個小小的二甲之首再次徹查……有些得不償失。
再者朝廷不久之前才肅清過,無論是三省六部還是各地州郡,官員都已經換了一批了,好不容易緩和了幾年,官員各司其職漸漸安定下來,如果這時候再一次掀起風浪,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秦胥自然也想到了這一層,如果不徹查此案、沒有證據證實謝知希舞弊,就不能撤掉他二甲之首的成績……那麼到底如何處置謝知希就成了一大難題。
他靠在龍椅上沉思許久,無意間掃過桌上關於謝知希的資料,目光突然定在了「乾州人士」四個字上。
秦胥突然又想起了什麼,抬頭看了他一眼,皺著眉問道:「那謝知希,為什麼能考中?」
薛繼默了,不知該如何應答,若說謝知希是憑自己的學識考中,不用問陛下信不信,他自己就忍不住嗤笑一聲荒謬。
早年間勤學苦讀都沒能金榜題名,怎麼可能流落市井混了幾年反倒長進了。
讓他來說,必定是有陳紹的手筆在裡面,可他僅僅是從對謝知希和陳紹二人的了解來猜測,空口無憑,怎能在御前信口胡言?
再者,陛下這些年來越發看重陳紹,此時提起他來,難免惹人懷疑是他身為丞相不能容人。
他這頭滿心遲疑不敢言,秦胥坐在上面是一點沒錯過,全都看在眼裡。「說實話,朕不愛聽那虛的。」
薛繼心一沉,猶豫了半晌,終於還是如實說道:「謝知希跟刑部尚書陳大人來往較為緊密,已經有兩年多了。」
秦胥稍稍垂下眼帘,心裡思索一番,再抬起頭時目光深邃,其中閃過一絲寒光,聲音有些凝重道:「你是說,陳紹?」
「只是猜測,臣不敢確定。」薛繼答道。
這句話的話音落下,御書房中靜了好一會兒,上首的秦胥只顧沉思一言不發,薛繼也沒再多話,就低著頭等他的下文。
「你自己的恩怨自己料理乾淨,朕不想再看到這種事情擾了朝廷的清淨。」
「臣遵旨……」
——
長寧十一年,三月;
薛繼沒辦法家家戶戶一個一個把人嘴堵住,可憑他手中人脈,要找到流言根源還是輕而易舉的,他只堵了那老頭的嘴,其餘的自然而然就消停了。
除了連根拔起,他還讓人扮做尋常婦人,在同一處茶館酒肆,照著他們的老辦法,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不出五日,鬧得滿城風雨的丞相包庇賭徒一說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依舊是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只不過,這一回說的是謝知希同刑部尚書陳紹私交甚好……
——
近幾天來陳紹非常煩躁,不為別的,正是因為京中突然變了風向的輿論,這一回,他可以說是體會了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憤怒之餘,他第一反應就是讓人把謝知希喊來。
下面的人聽了這話急忙阻攔,苦苦勸道:「大人,滿城都在傳你跟謝知希私交甚好,這時候還讓他來,豈不是把流言都坐實了?」
陳紹暗恨不已,一時又無可奈何,狠狠摔了桌上一方鎮尺,怒道:「那能怎麼辦,我白養他兩三年?」
「也不至於,等這一陣過去了,誰還會記得……」
轉過天來,早朝散朝之後,薛繼剛從紫宸殿中出來,想著這兩天少了彈劾他的聲音,自然是心情大好,連走路時的腳步都輕快不少。
不過,沒走幾步,抬頭看見不遠處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不是旁人,正是不久前吃了虧的陳紹。
「陳大人,有事?」
看他這臉色不善,想必心底憋了不少怨氣。
可他越是如此,薛繼的心裡就越是痛快。
薛繼從來就不喜歡做這種缺德事,可這也不代表他好欺負。一介晚輩,不知天高地厚就敢算計他,當他早生那十年是來聽戲吃茶的?
陳紹臉上的表情十分僵硬,即便扯著嘴角也看不出半點笑意,身前揣著的雙手緊緊攥成拳藏在袖子裡,一開口便滿是戾氣:「堂堂丞相,手段竟如此下作。」
薛繼笑了,饒有興趣地將他打量了一番,反問道:「這不是跟你學的?」
也不等陳紹再多說其他,撂下這話之後薛繼就從他身邊繞開,繼續往外去,只留下身後人暗自咬牙切齒,眼中滿是恨意。
——
御書房內;
御桌上放著考中的名錄,名錄旁邊還有一份考生的詳細資料,在這些東西上面,還搭著一份翻開的奏疏,上面寫的儘是薛繼這些天來做的事情,動的手腳。
薛繼做的這些事自然有人一一上報。當然,他做的時候也沒想過要隱瞞,而秦胥聽聞之後並未往心裡去,嘖嘖輕嘆兩聲便扔在一旁了。
這些東西實在無趣,太過於平常了。對於他這種見慣了大風浪的人來說,兵不厭詐是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
時至今日,殿試都已經結束,這一屆春闈可以說是落下了帷幕,只剩下這些殘存的瑣碎之事還未處理……
對於秦胥而言,謝知希到底跟誰關係親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善後。
「要徹查嗎?」問出這話時,徐闌稍稍皺了眉頭。
以他之見,這次春闈各方各面都已經十分謹慎了,到目前為止除了謝知希此人,也沒見有其他事端,若是為了這麼一個小小的二甲之首再次徹查……有些得不償失。
再者朝廷不久之前才肅清過,無論是三省六部還是各地州郡,官員都已經換了一批了,好不容易緩和了幾年,官員各司其職漸漸安定下來,如果這時候再一次掀起風浪,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秦胥自然也想到了這一層,如果不徹查此案、沒有證據證實謝知希舞弊,就不能撤掉他二甲之首的成績……那麼到底如何處置謝知希就成了一大難題。
他靠在龍椅上沉思許久,無意間掃過桌上關於謝知希的資料,目光突然定在了「乾州人士」四個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