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

  每每聽同僚說起最新調查到的楚地各地入學數據時,蕭何都想掩面而逃。

  這真的太丟人了!

  好在,同僚與他相處中明白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不但沒有因此鄙夷他,反倒在知道蕭何是因為被那些腦殘牽連而丟了官職,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咸陽謀求出路的時候相當同情他。

  雖然,蕭何並不想要這種同情。

  -

  張良見蕭何這些天心情一直不好,不由無奈。

  他也知道這是因為蕭何本身是楚地人,所以於心不忍。但這也是沒奈何的事情,畢竟楚地總是出現各種狀況,還總是做出「挑釁」陛下權威的事情,會有接二連三地被陛下收拾也是理所當然。

  是的,張良認為楚地百姓的做法是在挑釁。

  因為陛下的想法從不顧朝臣反對,直接在全天下範圍內提拔女子為官的時候便已經透露了出來,他就是唯才是用,只要有真本事,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貴族還是黔首,他都能用。

  而之前一氣之下下令禁止楚地男子為官,更可以看出陛下對旁人忤逆他的決策,以陰謀詭計打壓人才的做法有多痛恨。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楚地百姓還是再一次做出了撩虎鬚的舉動……

  若是換一個人,張良也許就直接撒手不管了。

  但蕭何是真的有本事。

  於是他想了想,便直接找到蕭何,乾脆將此事交給了他去盯著。

  蕭何愣了下,當即連連道謝。

  -

  因為識字率不高,很多百姓其實不太懂那麼多大道理,但即便是再蒙昧不開化的人也懂得權衡利弊。

  一百錢和六十錢到底哪一個更少,老百姓不至於蠢到不知道。

  於是很多百姓不但開始為家中孩子攢錢,那些個家中兒子多的,甚至開始想辦法與那些女兒多的人家商量,一則看能否通過資助對方女兒上學來減免自家孩子的學費;二則也有心想要與對方討價還價,看能否兩家各出一部分學費。

  一時間,那些家中女兒多的人家,竟然成了當地最受歡迎的人家。

  家中的女兒,也漸漸脫離了之前的困境。

  倒也不是沒人想要反對。

  其中又尤其以家中兒子格外多的那些人家反對得格外激烈,畢竟資助別人家的女兒上學這種事,一兩個還行,可人數多了就總有種被當了冤大頭的感覺。

  他們鬧到了當地郡守或縣令面前。

  郡守和縣令心中不滿,只能將此事報給如今負責此事的蕭何。

  蕭何:「……」

  都到這地步了,還鬧騰呢?

  他原本還想著泗水郡的百姓若能安分些,他手底下說不準能松一鬆手,在法令範圍內給他們通融一下,如今一聽這話,整個人瞬間沒了好臉色:「若是你們覺得這個法子不妥,陛下還提出了另一個法子。」

  鬧事之人有因此高興的,更多人卻從對方表情中察覺到了不妙。

  蕭何卻不會顧及他們情緒:「陛下說了,若是你們不願意接受這個條件,我們郡可以直接限制名額,學費不變,仍舊是三十個錢就可以,但嚴格規定男女讀書的名額,女孩兒有多少人入學讀書,才能收多少男孩兒入學。」

  「當然,那些將女孩兒送去讀書的人家,同樣會優先獲得入學機會。」

  他冷笑著環視眾人:「諸位覺得陛下這個法子如何呢?」

  一群來鬧事的本就是家中兒子眾多之人,一聽這個規定,當場就炸了。

  真要是推行這種法令,說准他們當中有好些人即便能拿得出錢都沒辦法將人送去讀書了,畢竟有些人就是老頑固,是絕對不會讓自家女兒去讀書的。

  就算有人拿錢資助,也只會被人拒絕——

  又不是每個人都缺那幾十個錢。

  到時候他自家兒子全都送去讀書了,剩下的女兒全關在家裡做活兒,旁人又能怎麼辦?

  想要打動這些人,只怕到時候他們不但要拿出更多可以打動這些人的錢財從那些人手裡「買名額」,還不能跟如今似的,光明正大地讓人知道哪個女孩兒的學費是自己出的!

  更何況……

  蕭何看向眾人:「要知道,你們如今資助女孩兒的錢財都已經被官府記錄了下來,等他們學成畢業開始賺錢之後,官府會直接將帳單發給那些姑娘,讓他們將錢財還給你們。」

  「你們就當自己存了些錢放在官府,等到了時間取出來便是了。」

  ——供養學生讀書本是朝廷的義務,即便再痛恨這些百姓的做法,朝廷也並不能光明正大地讓人這樣做。

  但等學生學成後還錢,就沒什麼問題了。

  與這個條例一起頒布出來的,還有一旦資助者與學生都同意了入學讀書,即便是其父母也不能阻攔或耽誤了孩子入學,不然朝廷便會直接連坐周圍鄰居與其祖孫三代,到時受到牽連之人都不得再將孩子送入學校。

  除此外,還有一條「說明」——

  學校一共分為小學、初中與高中,每一個階段學成後就會頒發畢業證,以後想要進入朝堂為官為吏,官員至少高中學歷,小吏至少初中,官府轄下的如紡織廠、成衣坊等等工廠的管理人員,也至少需要小學學歷。

  學宮已經不再招生,如今尚未從學宮畢業的學生全部學成後,便會直接關閉,想要學習秦律就必須入學讀完小學,到初中才會正式學習秦律。




章節目錄